作坊里的机床已经连续运转了半个多月,每天加工撞针、扳机等零件,轰鸣声从早到晚不停歇。这天早上,孙小虎像往常一样启动机床,准备加工新一批撞针坯料,却发现主轴转动时多了一阵“咯吱咯吱”的异响,而且转动速度明显慢了下来。
“李师傅,机床不对劲!”孙小虎赶紧关掉电源,跑到李铮身边汇报。李铮正在检查铜制弹头的打磨情况,听到消息立刻放下手里的活,跟着孙小虎来到机床旁。
他伸手转动主轴,能明显感觉到阻力,还能听到轴承摩擦的杂音。“应该是主轴轴承衬套磨损了。”李铮打开机床侧面的护板,露出里面的轴承衬套——原本光滑的铁制衬套,内壁已经磨出了一道深深的凹槽,边缘还沾着不少铁屑,“之前用的铁衬套硬度不够,长期高速运转,很容易磨损,得换个耐用的材质。”
“用铜材啊!”孙小虎立刻想起之前剩下的铜材,“咱们不是还有200公斤铜材要加工机床零件吗?铜的耐磨性比铁好,肯定能用!”
李铮点点头,这正是他的想法:“没错,就用铜材做新的轴承衬套和齿轮轴套。铁衬套不仅易磨损,还容易生锈,铜衬套既能防锈,又能减少摩擦,装上后机床运转会更顺畅,加工精度也能提升。”
当天上午,李铮就从备用铜材里挑出几根纯度最高的黄铜棒,切成适合加工的小段,开始绘制衬套的详细图纸——主轴轴承衬套内径30毫米,外径40毫米,长度50毫米,内壁要打磨到镜面光滑;齿轮轴套内径25毫米,外径35毫米,长度40毫米,内壁还要刻上浅槽,用来储存润滑剂。
“王师傅,铜材比钢材软,加工的时候容易粘刀,得想办法解决。”李铮把图纸递给王铁锤,指着衬套的内壁参数,“尤其是内壁要光滑,粘刀的话会留下划痕,影响精度。”
王铁锤接过图纸,琢磨了一会儿,想起之前加工铜制弹头时的经验:“之前熔炼铜材时,我发现铜屑和草木灰混合后不容易粘在刀具上,要不咱们试试用草木灰和水做冷却液?既能降温,又能减少粘刀。”
李铮觉得可行,立刻让孙小虎去收集干燥的草木灰,自己则调整机床的切削参数:“铜材切削转速不能太快,之前加工钢材用每分钟50转,加工铜材降到每分钟30转,进给量也从0.2毫米调到0.1毫米,慢慢切,保证表面光滑。”
准备工作就绪,王铁锤负责加工主轴轴承衬套,孙小虎在旁边学习,偶尔帮忙递工具、清理铜屑。当铣刀第一次接触铜棒时,果然出现了轻微的粘刀现象,铜屑粘在刀刃上,导致加工出的表面有细小的划痕。
“快,撒草木灰!”王铁锤喊道。孙小虎立刻抓了一把草木灰,均匀地撒在铜棒和铣刀接触的地方,又用刷子蘸了点草木灰水,轻轻刷在刀刃上。神奇的是,粘刀现象立刻消失了,铣刀顺畅地切削着铜材,铜屑呈卷曲状掉落,表面光滑得能映出人影。
“太管用了!”孙小虎兴奋地说,赶紧把这个方法记在笔记本上,还特意画了个小图,标注“草木灰水冷却液:铜材加工专用”。
加工齿轮轴套时,又遇到了新问题——内壁的浅槽不好定位,稍微偏一点就会影响润滑剂的储存。李铮想了个办法,在铜棒一端做了个定位标记,再用卡尺测量好槽的位置,在机床刀架上装了个小指针,对准标记后再开始切削。“这样每次切削前,只要让指针对准标记,槽的位置就不会偏了。”李铮一边演示一边说,孙小虎跟着试了几次,很快就掌握了定位技巧。
三天后,100个主轴轴承衬套和50个齿轮轴套全部加工完成。李铮和王铁锤一起,把旧的铁衬套拆下来,换上新的铜衬套。拆旧衬套时,两人费了不少劲——铁衬套不仅磨损严重,还生了锈,紧紧卡在轴上,最后用锤子轻轻敲了半天才拆下来。
“你看这铁衬套,才用了两个月就磨成这样,铜衬套肯定能用更久。”王铁锤拿着旧衬套,对比着新的铜衬套,感慨道。
新衬套安装好后,孙小虎迫不及待地启动机床。主轴转动时,之前的“咯吱”声消失了,只剩下电机均匀的低鸣,转动起来比之前顺畅了不少,用手摸机床外壳,震动也明显减小了。“太安静了!比之前好用多了!”孙小虎兴奋地说,立刻装上撞针坯料,开始加工。
加工完成后,孙小虎用卡尺测量零件尺寸——之前加工撞针的误差在0.05毫米左右,现在误差缩小到了0.02毫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精度真的提高了!”孙小虎拿着零件跑去找李铮,眼里满是激动。
李铮看着零件,又看了看机床的运转数据,满意地说:“铜衬套减少了摩擦,主轴转动更稳定,精度自然就上去了。以后加工更复杂的零件,比如轻机枪的枪管散热片,也更有把握了。”
接下来的几天,工人们明显感觉到机床的变化:加工零件的速度比之前快了10%,因为减少了粘刀和调整的时间;零件的合格率也从98%提升到了100%,几乎没有出现过尺寸偏差的情况;就连机床的维护频率也降低了,之前每周要清理一次铁屑和锈迹,现在两周清理一次就行。
王铁锤还发现,铜衬套对润滑剂的需求也减少了——之前用铁衬套,每天要加三次工业润滑油,现在用铜衬套,加一次草木灰和油脂做的简易润滑剂,就能用一整天。“这不仅省了润滑剂,还解决了工业润滑油短缺的问题,真是一举两得!”王铁锤笑着说。
这天下午,旅部派来的技术员正好来作坊检查生产情况,看到升级后的机床,忍不住惊叹:“没想到你们能用铜材改进配件!这机床的运转精度,比咱们旅部修械所的机床还高!”
李铮笑着说:“都是被逼出来的,日军封锁物资,咱们只能自己想办法改进。以后咱们还想试试用铜材加工更复杂的配件,比如机床的丝杠,进一步提升精度。”
技术员点点头,当场表示会把作坊的经验汇报给旅部,建议其他修械所也学习这种铜材改进配件的方法。孙小虎站在旁边,听着两人的对话,心里满是自豪——他不仅参与了配件的加工,还提出了冷却液的改进建议,这让他更加坚定了学好技术的决心。
夕阳西下,机床的轰鸣声渐渐停了下来。李铮看着运转顺畅的机床,又望了望远处堆积的铜制零件,心里清楚:机床配件的升级,不仅延长了设备寿命、提升了加工精度,更让作坊在自力更生的道路上又迈进了一步。接下来,他们可以尝试加工更复杂的武器零件,为仿制更先进的武器打下坚实基础——而这一切,都是为了给前线的战友们提供更有力的支持,早日打赢这场艰苦的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