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起波澜
接下来的几天,田娇娇投入了紧张的采访和写作中。她不仅深入采访陈临海,更广泛接触了指挥部的工程师、入驻企业的代表、被征地的村民,甚至包括一些最初有抵触情绪的群众。她力图从多维度、立体地呈现陈临海的工作全貌,尤其聚焦于他那些创新性的经济举措和其带来的实际效果。
夜晚,她在报社的办公室里,台灯下,指尖在键盘上飞舞。她回忆起陈临海在泥泞工地上坚定的步伐,在谈判桌上睿智的言辞,在群众中间真诚的笑容……这些画面交织在一起,汇成了笔下饱满有力的文字。她不仅要写他做了什么,更要写出他为什么这么做,写出他行为背后那份“为生民立命”的初心与经济学的理性思考的结合。
一篇题为《“链”上发力,“心”中装民——透视山岚区年轻干部陈临海的园区建设新思维》的长篇通讯稿逐渐成型。稿件完成后,首先在新河市日报头版重磅刊发。
文章一出,立刻在新河市,尤其是山岚区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报道笔触细腻,事例鲜活,逻辑严密,将陈临海的形象塑造得有血有肉、有勇有谋。之前只知道他“被纪委调查又没事”的人,这才了解到他原来做了这么多扎实有效的工作。之前对他抱有偏见或观望态度的人,也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年轻人。
区委书记王重山坐在办公室里,手中拿着一份报纸,正全神贯注地阅读着。他的目光在报纸上扫过,时而皱眉沉思,时而露出微笑。
这篇报道详细描述了山岚区的一位干部陈临海的事迹,不仅赞扬了他在工作中的出色表现,还对他的品德和能力给予了高度评价。王重山仔细地读了两遍,然后放下报纸,转头对坐在一旁的周安国说道:“安国,你看看这个田记者,真是笔头子厉害啊!这篇文章写得真是太好了,不仅把陈临海的优点展现得淋漓尽致,更是给我们山岚区的干部队伍形象加了分!”
周安国微笑着点头表示赞同,他说:“是啊,书记。临海这孩子确实是块真金,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压力,他都能坚守自己的原则,兢兢业业地工作。这篇报道不仅给他正名了,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我们山岚区有这样优秀的干部。”
王重山满意地点点头,接着说:“而且这篇报道对我们园区项目的宣传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通过对陈临海的报道,让外界看到了我们山岚区干部队伍的实力和素质,这对于吸引更多的投资和项目入驻我们园区有着积极的影响。”
周安国表示同意,他说:“没错,书记。这篇报道就像是一个窗口,让外界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我们山岚区。相信随着这篇报道的传播,会有更多的人关注我们的园区项目,为我们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
当然,在这个看似平静的世界里,总会有一些人心里不是滋味。比如说张志鹏,当他在办公室里看到那张报纸时,心中的怒火瞬间被点燃,差点就把那张报纸给撕碎了。他的脸色变得铁青,仿佛能滴出水来,一双眼睛死死地盯着报纸上的文字,像是要把它们都看穿似的。
就在这时,张志鹏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是他父亲张建国打来的。他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接起了电话。电话那头,张建国的语气异常阴沉,就像暴风雨前的宁静一般,让人不寒而栗。
“看到了吗?”张建国开门见山地问道,声音中透露出一丝无奈和恼怒。
张志鹏沉默了片刻,然后低声回答道:“看到了。”
“现在想动他更难了!”张建国的语气愈发严厉,“你给我安分点,别再惹事!”
张志鹏咬了咬牙,心中虽然有些不甘,但面对父亲的斥责,他也不敢反驳。他知道,这次的事情确实有些棘手,想要扳倒对方恐怕没那么容易了。
而这一切,还只是开始。田娇娇对自己的作品有更高的期待。她将报纸和电子稿一并发给了她的大学同窗挚友,如今已是《江海省日报》财经版块首席记者的朱晓璇,并附上了一段私信:
“晓璇,见信好。附上我刚刚刊发的一篇稿子,主角是山岚区一位非常优秀的年轻干部陈临海。我觉得他的许多做法和思路,不仅仅适用于一个区级项目,对全省的产业园区建设乃至基层经济工作都有启发。你看看是否有价值在省报层面进行更深度的挖掘和报道?盼复。”
几天后,田娇娇接到了朱晓璇的电话。电话那头,朱晓璇的声音清脆利落,带着一丝兴奋:“娇娇,稿子我仔细看了三遍!写得太棒了!这个陈临海,真是个宝藏干部!思路清晰,方法创新,关键是真抓实干!我们总编看了也非常感兴趣,认为这符合当前省委强调的‘大力发现和使用优秀年轻干部、鼓励基层改革创新’的精神。我们决定在省报二版头条位置进行深度转载,并由我配发一篇评论员文章!”
田娇娇心中一阵激动:“太好了!晓璇,谢谢你!”
朱晓璇笑道:“谢我干什么,是稿件本身质量高,人物立得住。对了,娇娇……”她语气略带调侃,“我看你字里行间,对这个陈临海可是赞誉有加啊,不会只是单纯的欣赏吧?”
田娇娇脸颊微红,嗔道:“去你的!我是出于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操守!”
挂了电话,田娇娇走到窗前,望着窗外车水马龙,心中充满了期待。她知道,一旦省报这篇报道刊发,陈临海的名字,将真正进入更高层级领导的视野。一场更大的机遇,或许正在不远处等待着那个在基层默默耕耘的男人。
而此刻的陈临海,对即将到来的风暴尚一无所知,他依旧忙碌在项目工地上,衬衫的后背被汗水浸湿,在阳光下闪耀着奋斗者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