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渐深,张维回到合作社二楼那间小小的理事长办公室。窗外,桃源溪的流水声潺潺不绝,像极了这些年来这片土地上的忙碌与生机。他打开电脑,屏幕上是一张“桃源印记”联盟的组织架构图,线条纵横,部门分明,早已不是当年林晚带着他们几个人摸索时的光景。
他的目光落在“新产品研发部”上。这个部门是林晚退居二线前力主成立的,由他和巧婶共同负责,意在突破药材初级加工的局限,向产业链更高处攀登。几个月来,他们试制了一些药膏、药香,市场反响不错,但总感觉差了点“灵魂”——那种能让人一眼记住、并且非“桃源”不可的独特印记。
正思忖间,虚掩的门被轻轻推开,巧婶端着两杯刚沏的黄精茶走了进来。“还在琢磨新产品的事?”她将一杯茶放在张维面前,自己拉过椅子坐下,眉宇间带着一丝疲惫,也有一丝兴奋,“下午我和福伯聊了聊,他倒是提了个有意思的想法。”
张维端起茶杯,温热的香气沁入心脾:“福伯怎么说?”
“他说,咱们‘桃源印记’的根,是这山里的药,更是这山里的人和老辈子传下来的故事。”巧婶眼神发亮,“他记得,以前村里老人有个对付风寒头疼的土方子,是用几种草药捣碎了,加进炼好的蜂蜡和山茶油里,做成膏子,味道冲,但效果实在。福伯说,那味道,一闻就是咱们桃源山里的味道,霸道,管用。”
“山里的味道……”张维喃喃重复,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敲击着。他想起实验室里那些提纯出的、气味标准却单调的精油,忽然福至心灵:“对啊!我们是不是太执着于‘提纯’和‘标准化’,反而把药材最本真、最富有生命力的气息给弄丢了?城里那些大牌护肤品,追求的是香气的精致柔和,可我们‘桃源’的优势,不就是这股子源自山野的、带着泥土和生命力的‘野’劲儿吗?”
这个想法像一道光,瞬间照亮了迷雾。两人越聊越兴奋,索性叫来了水生和负责线上运营的年轻骨干小刘。小会议室里很快充满了热烈的讨论。
水生从市场角度分析:“现在年轻人追求‘成分党’‘天然派’,如果我们能讲清楚每一种草药的味道和功效的关系,比如艾草的消毒、薄荷的清凉、陈皮的理气,把这种‘可感知的天然’作为卖点,说不定能戳中他们的痒点。”
小刘则提出具体建议:“我们可以拍短视频啊!就拍福伯在山里采药、巧婶在作坊里古法熬膏的过程,原汁原味,肯定有吸引力。产品名也不用那么玄乎,就直接叫‘桃源艾草薄荷膏’‘桃源陈皮紫草膏’,简单粗暴,突出地道。”
思路一下子打开了。张维当即拍板:“就这么干!新产品研发,回归‘在地’和‘真实’。巧婶,你明天就去找福伯,把那个老方子挖出来,我们再结合现代人的肤质和需求做改良。水生、小刘,你们负责策划预热内容,就把我们这次‘头脑风暴’的过程和理念先传播出去。”
接下来的日子,合作社里弥漫着一种久违的、带着点“土气”的忙碌和期待。巧婶带着几个年轻姑娘,跟着福伯钻山沟,辨认草药,记录采集时令和炮制要点。张维则泡在临时改造的小实验室里,和请来的化妆品研发工程师一起,反复调试古法配方与现代工艺的结合点,目标是既保留草药的活性成分和独特气息,又能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和使用感。
第一批“桃源山野系列”样品出炉那天,小小的体验工坊里挤满了人。揭开古朴陶罐的盖子,一股浓郁、复杂、带着些许“冲”劲的草药气息扑面而来,那不是工业香精能调出的味道,仿佛能让人瞬间置身于雨后的桃源山谷。
“对!就是这个味儿!”福伯深深吸了一口,脸上露出孩童般的笑容,“这才是咱山里东西该有的劲儿!”
样品被分发给核心社员和一部分老顾客试用。反馈很快汇集上来。令人惊喜的是,这种“土”味,这种不加掩饰的、带着植物本身生命张力的气息,反而因其真实和独特,获得了极高的评价。一位老顾客在反馈表上写道:“用了这么多年的护肤品,第一次闻到这么‘有力量’的味道,感觉皮肤真的在‘吃’营养。”
“桃源山野系列”还未正式上市,仅仅通过几轮预热故事的讲述,就在线上平台收获了大量的关注和期待。订单预约悄然开启,数量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站在即将投产的新生产线前,张维对身边的巧婶、水生等人说:“看来,我们差点走了一段弯路。总想着向外面看齐,却忘了我们最大的财富,就藏在这片生我们养我们的土地里。守住这个‘根’,用好这个‘魂’,才是我们‘桃源印记’能走得更远的根本。”
夜色中,合作社新装的灯光温暖明亮,映照着每个人充满希望的脸庞。溪水依旧潺潺,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回归与创新的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