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药旅”精品路线的成功,像一阵旋风,迅速刮遍了周边县市的养生爱好者和旅游圈。预约电话响个不停,线上咨询量激增,周末的体验团排期很快爆满。这突如其来的“火爆”,让合作社上下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叫“甜蜜的负荷”。
最直接的压力来自人手。原有的讲解员和体验导师满负荷运转,仍难以应对越来越多的团队。水生、小辉等首批学员虽然已经能独当一面,但连续高强度的工作也让他们疲惫不堪。后勤保障更是捉襟见肘,民宿接待、餐饮供应、车辆调度等都出现了紧张迹象。
“必须扩容!”林晚在紧急理事会上果断决策,“不能因为接待能力不足,毁了来之不易的口碑。”
扩容行动兵分两路。一方面,加快内部人才培养。“桃源学堂”紧急开设了“药旅服务专班”,面向合作社和联合体农户的年轻人,进行为期两周的密集培训,重点强化讲解技巧、服务礼仪和应急处理能力。福伯、张维、巧婶等核心骨干轮流授课,甚至请来了县旅游局的资深导游做现场指导。培训结业后,优秀学员迅速补充到一线岗位。
另一方面,深化“合作社+农户”的联动机制。在周支书、赵大姐的协调下,更多有条件的农户家庭经过统一培训和审核,被纳入到民宿接待和农家药膳体验的网络中,形成了“核心体验区+辐射接待点”的分散式接待格局,有效分流了核心区的压力。合作社则负责统一品牌形象、服务标准、宣传推广和客源分配,确保品质不打折扣。
就在接待体系紧张升级的同时,市场反馈也推动着产品端的创新。首批试制的艾草薄荷膏、安神香囊等衍生品,在体验中心作为特色纪念品推出后,大受欢迎,供不应求。许多游客甚至专门为了购买这些产品而前来。
“衍生品市场潜力很大!”张维在分析了反馈数据后说,“它们更贴近日常生活,消费频次高,是品牌渗透的好载体。”
巧婶带领的“巧手坊”加快了研发步伐,针对不同需求,开发出了驱蚊止痒膏、润唇膏、泡脚药包等系列产品。她们严格选用合作社自产的优质药材,遵循古法结合现代工艺,确保安全有效。包装设计也延续了“桃源印记”简约自然的风格,并附上详细的成分和用法说明。
然而,新品上市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一天,线上客服接到一位顾客反馈,称购买的驱蚊膏效果不明显。水生没有简单处理,而是详细询问了使用环境和频率,并请教了张维。最终发现,是该顾客在户外长时间暴晒流汗后使用,汗液稀释了药膏影响了效果。水生耐心解释了原因,并建议了正确的使用方法,顾客表示理解并转为好评。
这件事让林晚意识到,衍生品虽小,但关乎品牌信誉,必须建立更完善的产品说明和售后指导体系。她让张维为每款产品制作了详细的使用指南和注意事项,线上线下同步更新。
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调整和扩容,“桃源药旅”的接待能力显着提升,服务流程更加顺畅,衍生品系列也逐渐丰富,形成了新的增长点。周末的桃源村,虽然比以往更加忙碌,但秩序井然,游客满意而归,社员们虽然辛苦,但收入增加,干劲十足。
傍晚,林晚站在村口的观景台上,看着几辆载满游客的大巴缓缓驶离,远处民宿点点灯火,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她回想起创业初期的冷清,再到如今的繁忙,心中感慨万千。
这份“甜蜜的负荷”,是市场对“桃源印记”价值的认可,也是对他们管理能力和应变能力的考验。她深知,负荷会越来越重,只有不断加固人才的基石、完善协作的网络、创新产品的供给,才能将这“甜蜜”持续下去,让桃源村的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