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城待了将近十天,林晚感觉像是度过了一个漫长的学期。她带着几大本密密麻麻的笔记、复印的珍贵资料、以及几位潜在合作者的联系方式,踏上了返程的班车。
与来时的陌生和些许忐忑不同,回去的路上,林晚的心境已然不同。车窗外的风景依旧,但她的内心却更加充实和坚定。省城之行为她打开了一扇窗,让她看到了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可能,也让她对桃源村的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蓝图。
班车摇摇晃晃驶入清溪镇时,已是傍晚时分。远远看到那熟悉的青翠山峦和袅袅炊烟,林晚的心一下子便安定下来。这里才是她的根,是她奋斗的战场。
福伯和巧婶早就等在村口了,见到林晚下车,连忙迎了上来。
“晚丫头,可算回来了!一路上辛苦了吧?”福伯接过她手里沉甸甸的行李,关切地打量着她,“瘦了,在省城没吃好睡好吧?”
“福伯,巧婶,我挺好的。”林晚笑着挽住巧婶的胳膊,“省城见识了不少新东西,收获很大。”
回到老屋,墨兰正站在院门口张望,见到女儿平安归来,脸上露出了安心的笑容。灶上温着热腾腾的饭菜,家的气息扑面而来。
晚饭后,林晚顾不上旅途疲惫,将福伯、巧婶、大山叔等合作社核心成员都请到了老屋堂屋,迫不及待地分享此行的收获。
她先将关于“蚀骨瘴”的调查结果告诉大家:“……这种毒物确实非常阴损,但并非无解。古籍记载,几种特定的阳性草药,配合特殊的净化法门,可以中和其毒性。妈也确认了这一点。”这让大家松了口气,至少有了应对的方向。
接着,她重点讲述了现代水质监测和净化技术:“……省城现在有便携式的水质检测仪,可以快速检测出几十种有害物质。还有小型的紫外线消毒器和生物过滤技术,非常适合咱们村使用。我觉得,咱们可以引进一套,给水源地加上一道‘保险锁’。”
这个提议让大家眼前一亮。大山叔兴奋地说:“这个好!有了这玩意儿,咱们就不用整天提心吊胆地靠眼睛看了!”
然后,林晚又提到了与中医药大学合作的可能性,以及省城市场对“桃源印记”产品的积极反馈。她拿出带回来的样品和合作意向书,详细说明了未来的发展思路:不仅要种好药材,还要逐步发展深加工,打造品牌,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晚丫头,你这趟出去,真是开了大眼界啊!”福伯听得连连点头,脸上满是振奋,“咱们以前就知道埋头种地,没想到还有这么多门道!”
“是啊,”巧婶也激动地说,“要是真能和大学合作,请专家来指导,咱们的药材肯定能种得更好!还有那护肤品,要是能卖到省城去,咱们村那些媳妇闺女们,可就有大展身手的机会了!”
看着大家热情高涨的样子,林晚心里暖暖的。她知道,只要方向对了,乡亲们的智慧和力量是无穷的。
接下来的日子,桃源村仿佛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林晚将省城带回来的资料整理成通俗易懂的要点,组织社员们学习。同时,她通过陆子川和沈墨的关系,开始联系购买水质监测净化设备,并积极与中医药大学的相关院系接洽合作事宜。
合作社的工作也有了新的调整。除了日常的药材管护,巧婶正式牵头成立了“桃源手作”小组,开始有计划地研发和试生产更多草药护肤品和日用品。林晚则将优化种源、培育新品作为重点,经常泡在试验田和空间里,尝试将现代科学知识与《百草灵韵曲》的玄妙结合起来。
春天悄然来临,冰雪消融,溪水潺潺。山坡上的野花开始星星点点地绽放,药田里的幼苗也破土而出,绿意盎然。安装好的水质监测仪实时显示着水源的安全数据,让村民们安心了不少。
一日午后,林晚和墨兰在院子里晒太阳,整理着刚从试验田里移栽过来的几株药苗。阳光暖融融的,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青草的芬芳。
“妈,您看这株白芨,今年的长势似乎比往年都好。”林晚指着一株叶片肥厚的药草说。
墨兰仔细看了看,点点头:“根系发达,茎秆粗壮,是棵好苗子。晚晚,你用的那个……新的培育方法,看来确实有效。”
林晚笑了笑,没有多说。她心里清楚,这不仅是科学方法的功劳,更是她将自身对生机的领悟,潜移默化地作用于这些植物的结果。
这时,福伯兴冲冲地跑来,手里拿着一封信:“晚丫头,好消息!中医药大学回信了,同意派一个专家小组,下个月来咱们村考察!说是如果条件合适,可以考虑把咱们这里作为他们的教学实践基地!”
这无疑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意味着桃源村的发展,即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林晚接过信,看着上面工整的字迹,心中充满了希望。她抬头望向远处云雾缭绕的山峦,那里有父母未尽的足迹,也有她需要守护的秘密。但此刻,她更专注于脚下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
无论前路还有多少挑战,她相信,只要脚踏实地,依靠科学,团结乡亲,传承智慧,桃源村的明天,一定会越来越好。春天的种子已经播下,只待辛勤浇灌,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