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刀带着哪吒、雷震子以及申公豹返回朝歌,并未引起太大的波澜。对于朝歌的百姓和底层官吏而言,那位神秘“仙长”的行踪,本就是高深莫测的。他们更关心的是,在闻仲太师的主持下,日益改善的生活。
朝歌城确实在发生着肉眼可见的变化。苛政渐除,民生得以喘息。街市之上,虽谈不上繁华似锦,但已有了几分生气,行人脸上不再是麻木与恐惧,多了些许对未来的期盼。闻仲展现出惊人的理政才能,将陈小刀那“不扰民、止暴虐”的简单要求,细化成了一条条切实可行的政令,推行下去。
陈小刀对此乐见其成,他将日常事务全权交由闻仲处理,自己则居于深宫别苑,看似清闲,实则通过系统默默观察着气运的变化,并着手调教两个新收的弟子。
哪吒天性活泼,悟性极高,但性子急躁,杀性偏重。陈小刀并不急于传授他高深法术,反而让他每日静坐,体悟“力量为何而用”的道理,同时以系统之力,潜移默化地纯化其灵珠子本源,夯实根基。
雷震子则更为特殊。他本源初醒,对体内骤然获得的风雷之力掌控不足,时常引得小范围内电闪雷鸣,惹得宫人侧目。陈小刀亲自为他梳理经脉,引导其慢慢熟悉并控制这股狂暴的力量。这孩子心性质朴,因自幼受苦,对陈小刀极为依赖,修行起来也格外刻苦。
这一日,陈小刀正在苑中指点二人修行,申公豹步履匆匆而来,脸上带着一丝凝重与兴奋交织的神色。
“尊驾,宫外有人求见。”
“哦?何人?”陈小刀并未停下手中引导雷震子气息的动作,随口问道。
“来人自称杨戬。”申公豹压低声音,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可思议,“就是那位玉泉山金霞洞玉鼎真人的高徒,清源妙道真君!他……他并非闯宫,而是依足了礼数,递上名帖,言明求见尊驾。”
杨戬?依足礼数求见?
这个消息,让陈小刀也微微挑眉。杨戬之名,他自然知晓。此子乃玉帝甥儿,身份特殊,师从玉鼎真人,修得八九玄功,神通广大,变化无穷,是阐教三代弟子中当之无愧的领袖人物,心高气傲,绝非易与之辈。他为何会主动来朝歌,而且还是以这种近乎“投帖拜山”的低姿态?
哪吒和雷震子也停下了修炼,好奇地望过来。哪吒更是嚷嚷道:“杨戬?我听说过他!据说很厉害!他来干什么?打架吗?” 小家伙摩拳擦掌,颇有些跃跃欲试。
陈小刀略一沉吟,对申公豹道:“请他进来。”
不多时,在申公豹的引领下,一名青年道人步入苑中。只见他身穿一袭月白道袍,面容俊朗非凡,额间一道金色竖痕更添几分神异,身姿挺拔,气度沉凝,正是杨戬。他步履从容,目光平静,但细看之下,眉宇间却萦绕着一丝难以化开的沉重与决然。
见到陈小刀,杨戬并未因对方年轻的外貌而有丝毫怠慢,他停下脚步,整理衣冠,对着陈小刀躬身一揖,行的竟是晚辈见长辈之礼:“晚辈杨戬,拜见前辈。”
这一礼,不仅让申公豹目瞪口呆,连陈小刀都有些意外。以杨戬的身份和傲气,能如此放低姿态,所图必然不小。
“清源妙道真君,久仰。”陈小刀虚扶一下,语气平淡,“不知真君驾临朝歌,有何见教?”
杨戬直起身,目光坦诚地看向陈小刀,开门见山道:“前辈明鉴。晚辈此来,并非为阐教,亦非为天庭,只为私事,恳请前辈相助。”
“私事?”陈小刀心中已然明了七八分,“可是为你母亲,云华仙子?”
杨戬眼中闪过一丝痛楚,再次深深一揖:“前辈果然洞悉天机。不错,正是为家母之事。家母因触犯天条,被镇压于桃山之下,受尽苦楚。晚辈学艺多年,一心只为救母脱困,然……天庭封印坚固,更有玉虚法旨,晚辈虽竭尽全力,亦难撼动分毫。”
他顿了顿,声音带着一丝压抑的激动:“日前,晚辈听闻前辈于陈塘关,逆转生死,救哪吒师弟于必死之局;又于燕山,点破迷障,助雷震子师弟觉醒本源。前辈神通,已非凡俗所能揣度。晚辈斗胆,恳请前辈出手,助我劈开桃山,救出家母!此恩此德,杨戬没齿难忘,愿……愿效犬马之劳,以供前辈驱策!”
最后一句,他说得极为艰难,却也极为坚定。为了救母,他甘愿放下阐教三代首徒的骄傲,向一个来历不明、甚至可能与师门为敌的人效忠!
苑中一片寂静。哪吒和雷震子都瞪大了眼睛,他们虽不完全明白其中关窍,但也感受到杨戬话语中那份沉甸甸的决心。
申公豹更是心中狂喜!杨戬啊!这可是杨戬!若能得他投效,尊驾麾下实力将暴涨!他连忙向陈小刀使眼色,示意赶紧答应。
陈小刀看着杨戬,没有立刻回答。他能感受到杨戬救母之心的真挚,也能看出其眸中的决绝。此子与哪吒、雷震子不同,他心智成熟,道行高深,有自己的是非观和坚持,绝非可以轻易驾驭之辈。他的投效,更像是一场交易,一场以救母为条件的交易。
“杨戬,”陈小刀缓缓开口,“你可知,我若出手,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将彻底站在天庭和玉虚宫的对立面。你师门玉鼎真人待你如何?你当真能割舍?”
杨戬身躯微震,眼中闪过一丝复杂,但很快被坚定取代:“师尊授业之恩,杨戬永世不忘。但救母之事,重于泰山!天庭不公,压我母亲;师门虽有维护,却亦受天规所限,无法助我破开封印。若前辈能助我达成心愿,杨戬愿背负一切因果!至于师门……届时,杨戬自会前去请罪,是杀是剐,绝无怨言!”
这话说得斩钉截铁,已然将个人生死荣辱置之度外。
陈小刀点了点头。杨戬的回答,让他还算满意。重情重义,恩怨分明,这才配得上“显圣真君”之名。
“好。”陈小刀不再犹豫,“桃山之事,我应下了。”
杨戬闻言,猛地抬头,眼中爆发出难以置信的惊喜光芒,再次深深拜下:“前辈大恩,杨戬……”
“不必言谢。”陈小刀打断他,“我帮你,是因为孝心可嘉,而非贪图你的效劳。至于你是否真心追随,日后自有分晓。现在,带路吧,去桃山。”
杨戬强压下心中的激动,重重应道:“是!”
当下,陈小刀吩咐申公豹留守朝歌,协助闻仲。自己则带着哪吒、雷震子,由杨戬引路,化作数道流光,直奔桃山而去。
朝歌城上空的光影一闪而逝,并未引起太多注意。但谁也不知道,这一去,将彻底改变一位绝世战神的命运,也将在这看似平静的洪荒水面下,投下又一枚重磅巨石。远在昆仑山的玉鼎真人,几乎在杨戬做出决定的瞬间,便心有所感,发出一声悠长的叹息。而三十三天外的凌霄宝殿上,高踞帝座的玉皇大帝,亦在那一刻,微微皱起了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