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刚透过窗棂,苏锦便被急促的敲门声惊醒。
“苏姑娘!大事不好了!”秦五郎的声音透着焦急。
苏锦匆忙披衣开门,只见秦五郎满头大汗:“米价涨了三成,盐价涨了一倍,连菜油都涨疯了!”
“什么?”苏锦一惊,“昨日还好好的,怎么一夜之间...”
“听说是有外地商户大量收购囤积,想趁着咱们券制改革的当口发财。”秦五郎气愤道,“现在百姓都买不起米了!”
苏锦心中一沉。券制刚刚稳定,若是民生品价格失控,必然引发连锁反应。
“走,去市集看看。”
---
市集上,往日熙攘的景象不复存在。米铺前围着一群愁眉苦脸的百姓。
“掌柜的,昨日还是八文一斗,今日怎么就十一文了?”一个妇人抱着孩子问道。
米铺掌柜无奈摊手:“我也没办法啊,进货价就涨了,不涨不行啊。”
“那我们吃什么?孩子还等着呢!”
苏锦走近,见那妇人手中攥着几张小面额军府券,正是她设计的“零钱包”。
“大嫂,这米多少钱?”苏锦问道。
“十一文一斗。”掌柜的答道,“姑娘要买吗?”
苏锦点头,掏出银子买了一斗米,然后转身对那妇人说:“大嫂,这米给你。”
“这...这怎么好意思...”妇人连忙推辞。
“没事,我正好要去查查这价格为什么涨得这么离谱。”苏锦笑道。
---
回到军府,苏锦立即召集众人商议。
“现在情况很明确,”苏锦在黑板上画着图表,“有人故意囤积民生品,推高价格,想要冲击我们的券制体系。”
萧廷皱眉:“那就派兵去查,看谁在囤积。”
“查是要查的,但更重要的是建立机制。”苏锦转身面对众人,“我们需要建立价格护栏。”
“护栏?”萧廷疑惑,“是要在市集周围建栅栏吗?”
苏锦忍不住笑了:“将军,不是那种护栏。我说的是价格护栏,就像河堤一样,防止价格涨得太高或跌得太低。”
“哦...”萧廷若有所思,“那这护栏怎么建?”
苏锦在黑板上画了个跷跷板:“你们看,价格就像这跷跷板。正常情况下,供需平衡,价格稳定。但如果有人故意囤积,供应减少,价格就会猛涨。”
她指着跷跷板的一端:“这时候,我们就要在另一端加重量,把价格压下来。”
“怎么加重量?”刘德二问道。
“建立储备库。”苏锦眼中闪着光芒,“我们提前储备米、盐、油等民生品。当价格异常上涨时,就投放储备,增加供应,稳定价格。”
萧廷点头:“这个主意不错。但储备需要银子,从哪里来?”
“用券制收益。”苏锦早有准备,“我们发行的军府券,有一部分收益可以用来建立民生品储备基金。”
---
说干就干。苏锦立即着手设计价格护栏机制。
首先是监测体系。她派人每日统计各大市集的米、盐、油价格,建立价格档案。
“正常情况下,米价在八到十文之间波动。”苏锦对负责统计的小吏说道,“一旦超过十二文,就要启动预警。”
“那盐呢?”
“盐价正常在五到七文,超过九文就预警。菜油正常十五到二十文,超过二十五文预警。”
接着是储备体系。苏锦选定了几个大仓库,开始采购储备。
“这些米要怎么保存?”仓库管理员问道。
“分批轮换。”苏锦解释,“新米进来,旧米先用。这样既保证储备,又避免浪费。”
最关键的是投放机制。苏锦制定了详细的投放标准。
“价格超过预警线20%,投放储备的30%。超过50%,投放70%。”她对萧廷说道,“投放价格按照预警线定价,既稳定市场,又不亏本。”
---
机制建立后,很快就迎来了考验。
第三日,盐价突然飙升到十五文,远超预警线。
“启动投放!”苏锦当机立断。
仓库里的储备盐立即运往各大市集,按照九文的价格销售。
“咦,这盐怎么这么便宜?”百姓们惊喜地发现。
“是军府投放的储备盐。”销售员解释道,“保证大家都能买得起。”
消息传开,那些囤积盐的商户坐不住了。他们的高价盐根本卖不出去,只能降价抛售。
不到半日,盐价就回落到正常水平。
---
晚上,萧廷来找苏锦。
“你这护栏机制真管用。”他赞道,“那些囤积的商户都傻眼了。”
苏锦笑道:“这只是开始。我们还要建立更完善的联动机制。”
“联动?”
“对。”苏锦指着墙上的图表,“米、盐、油这些民生品,价格往往相互影响。米价涨了,百姓就多买便宜的盐菜下饭。盐价涨了,就影响腌菜,进而影响菜价。”
她在图表上画着箭头:“所以我们的护栏不能单独设置,要联动调节。米价涨了,不仅要投放米,还要适当增加盐和油的供应,防止替代性涨价。”
萧廷听得入神:“你这脑子,怎么想得这么周全?”
苏锦脸微红:“也是被逼出来的。做生意久了,就知道这些门道。”
“那你教教我?”萧廷认真道,“我也想学学这些。”
苏锦心中一暖:“好啊,不过你要有耐心。这些东西比练武复杂多了。”
“我有的是耐心。”萧廷看着她,眼中满含深情,“只要是你教的。”
---
第二日,苏锦的联动机制就派上了用场。
有商户发现米价被控制后,转而囤积菜油,想推高油价。
“油价涨到三十文了!”秦五郎来报。
“启动联动机制。”苏锦淡定道,“投放菜油储备,同时增加米和盐的供应量。”
“为什么要增加米和盐?”刘德二不解。
“因为油价高了,百姓就会少用油,多吃米饭配咸菜。”苏锦解释,“我们提前增加米盐供应,满足这种替代需求,就能稳定整个民生品市场。”
果然,联动投放后,不仅油价回落,整个民生品市场都保持了稳定。
那些想要投机的商户彻底死心了。
---
消息传到京城,户部尚书看着奏报,连连摇头。
“这苏锦,又搞出什么新花样了?”
“大人,她建立了价格护栏机制,专门对付囤积居奇。”属下汇报道,“现在那边的民生品价格稳如磐石。”
“价格护栏...”户部尚书沉思,“这个想法倒是新颖。”
“要不要...”属下试探道。
“先看看效果再说。”户部尚书挥手,“让人继续盯着。”
---
一个月后,苏锦的价格护栏机制已经运行得相当成熟。
不仅建立了完善的监测体系,还培训了一批专业的市场调节员。
“现在我们的民生品价格,比周边城市都要稳定。”苏锦对萧廷汇报道,“很多外地商户都来学习我们的做法。”
“那储备成本呢?”萧廷关心道。
“完全可控。”苏锦拿出账本,“储备轮换产生的损耗,远低于价格稳定带来的收益。而且储备本身也是一种投资,米价低时多储备,高时适当投放,还能盈利。”
萧廷看着账本上的数字,由衷赞叹:“你真是个理财天才。”
“哪里哪里。”苏锦谦虚道,“这都是被现实逼出来的。”
“那接下来呢?”萧廷问道,“还有什么新计划?”
苏锦眼中闪着光芒:“我在想,既然价格护栏这么有效,能不能扩展到其他领域?比如商户之间的债务清算...”
萧廷听着她的构想,心中满是敬佩。这个小小的账房,总是能想出让人意想不到的办法。
而且,她越来越像一个真正的理财专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