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绵绵的早晨,将军府迎来了不速之客。
“苏姑娘,外面来了朝廷的人。”刘德二急匆匆地跑进账房,脸上带着担忧。
苏锦正在整理上个月的盈余报表,听到这话小手一顿,算盘珠子停了下来。她抬起小脑袋,眼中闪过一丝警觉。
“什么人?”苏锦从椅子上跳下来,小脸严肃起来。
“户部的官员,说是来了解我们府库情况的。”刘德二说,“陆伯正在接待。”
苏锦心中一紧,小手不自觉地攥了攥。卷二结尾时她就预感到,府库盈余太过显眼,迟早会引来朝廷的注意。
“走,我们去看看。”苏锦整理了一下衣裳,小步快走向前厅。
来到前厅,苏锦看到一个身着官服的中年男子正在和陆在行交谈。此人面容严肃,眼神锐利,一看就是久居官场的老手。苏锦悄悄躲在门后观察了一会儿,小脑袋瓜快速转动着。
“这位就是苏锦苏姑娘吧?”那官员起身,目光落在门后探头探脑的小丫头身上。
苏锦被发现了,小脸微红,但很快镇定下来,大大方方地走了出来:“下官户部主事钱维,奉命前来了解贵府财务状况。”
“钱大人客气了。”苏锦行礼,心中暗想这个姓钱的来查账,还真是应景。她眼珠转了转,小声嘀咕:“姓钱的来要钱,这可真巧。”
陆在行听到了,忍不住轻咳一声提醒。
“苏姑娘,听闻贵府近来财务管理颇有成效,盈余颇丰?”钱维开门见山。
“还算过得去。”苏锦谦虚地说,小手背在身后,像个乖巧的学生。
“过得去?”钱维拿出一份文书,“据我们了解,贵府去年盈余比前年增加了五成,这可不是'过得去'那么简单。”
苏锦暗暗吃惊,小眼睛瞪得圆圆的,没想到朝廷对他们的情况了解得这么详细。她咬了咬小嘴唇,快速思考对策。
“钱大人,我们的盈余都是通过合理节约和制度改革获得的,账目清楚,来源正当。”苏锦说话时小下巴微微扬起,显出几分倔强。
“这个我们自然相信。”钱维笑了笑,“不过,朝廷现在财政紧张,各地军费开支巨大。户部商议后认为,像贵府这样管理有方、盈余充足的单位,应该承担更多责任。”
“什么责任?”陆在行问。
“抽调部分预备金,支援其他地区的军务。”钱维说,“这是为国分忧,相信萧将军不会拒绝。”
苏锦和陆在行对视一眼,小丫头中有闪过一丝狡黠。她踮起脚尖,在陆在行耳边小声说了几句话。
“钱大人,我们的预备金都有专门用途,不是闲置资金。”苏锦说,小手比划着。
“什么用途?”
“应急军需、设备维护、人员抚恤等等。”苏锦如数家珍,小手指一项一项地掰着,“这些都是必要开支,不能随意挪用。”
“但是现在没有紧急情况,这些钱放着也是放着。”钱维说,“不如先借给朝廷使用,等有需要时再还回来。”
“借?”苏锦眼中闪过一丝狡黠,小脸上露出天真的笑容,“钱大人,既然是借,那就要按借贷规矩来。”
“什么规矩?”
苏锦从袖中掏出一张纸,动作娴熟得像变戏法,上面写着几行字:
**抠门三不借**
1. 无抵押不借
2. 无期限不借
3. 无利息不借
“这是我们府里的借贷原则。”苏锦认真地说,小脸板得严严实实,“任何借款都必须符合这三个条件。”
钱维看了看纸条,脸色有些难看:“苏姑娘,这是朝廷调用,不是民间借贷。”
“但钱大人刚才说的是'借'啊。”苏锦眨眨眼,歪着小脑袋,一副天真无邪的模样,“既然是借,就要按借的规矩来。”
“你这是强词夺理!”钱维有些恼怒。
“钱大人息怒。”陆在行连忙打圆场,“苏姑娘年纪小,说话直了些,您别见怪。”
苏锦在一旁小声嘀咕:“我哪里说话直了?明明是有理有据。”
“陆管家,我看这位苏姑娘可不是年纪小的问题。”钱维冷笑,“分明是不愿意配合朝廷。”
“钱大人误会了。”苏锦小脸一正,突然展现出超越年龄的成熟,“我们当然愿意配合朝廷,但是也要按规矩办事。预备金的性质是专款专用,不能随意调动。”
“什么专款专用?”
“就是专门用于特定目的的资金,不能挪作他用。”苏锦解释时,小手在空中画着图表,“比如我们的军需预备金,只能用于军需采购;设备维护预备金,只能用于设备维护。这样才能保证资金使用的效率和安全。”
“那如果朝廷有紧急需要呢?”钱维问。
“那就要走正式的调拨程序。”苏锦说,小手指一条一条地数着,“首先要有正式的调拨令,其次要明确调拨的数额和用途,最后要约定归还的时间和方式。”
“这么麻烦?”
“不麻烦,这是为了保护各方的利益。”苏锦认真地说,小脸上写满了严肃,“如果没有明确的程序,万一出了问题,谁来负责?”
钱维被问得哑口无言。他原本以为凭着朝廷的威势,可以轻松拿走一部分资金,没想到遇到了这么一个“铁公鸡”。
“苏姑娘,你这是在为难朝廷。”钱维说。
“钱大人,我这是在保护朝廷。”苏锦认真地说,小眼睛亮晶晶的,“如果我们随意挪用预备金,万一出现紧急情况无法应对,到时候谁来承担责任?朝廷吗?”
“这...”钱维一时语塞。
“而且,”苏锦继续说,“如果开了这个先例,以后各地都来要钱,我们给还是不给?给了一家,其他家不满意怎么办?不给的话,又说我们厚此薄彼。”
“你想得倒是周到。”钱维苦笑。
“这不是周到,这是必要的风险控制。”苏锦说,“钱大人,您在户部工作,应该比我更清楚财政管理的重要性。”
钱维沉默了一会儿,说:“那你的意思是,一分钱都不能动?”
“不是不能动,而是要按程序动。”苏锦说,“如果朝廷真的有紧急需要,我们可以考虑提供帮助,但是必须要有正式的文书,明确的条款,和合理的保障。”
“什么保障?”
“比如,调拨的资金要有明确的用途说明,要有归还的时间表,要有相应的担保措施。”苏锦说,“这样既保证了朝廷的需要,又保护了我们的利益。”
钱维听了,觉得苏锦说得有道理,但又不甘心空手而归。
“那如果朝廷提供了这些保障,你们愿意配合吗?”
“当然愿意。”苏锦点头,“我们是朝廷的臣子,自然要为国分忧。但是分优也要有章法,不能乱来。”
“好,我会把你的意见带回去。”钱维起身,“希望你们能够理解朝廷的难处。”
“我们当然理解。”苏锦说,“但也希望朝廷能够理解我们的难处。”
送走钱维后,陆在行长出一口气。
“苏姑娘,你刚才说得太好了。”陆在行说,“既没有得罪朝廷,又保护了我们的利益。”
“这只是开始。”苏锦说,“朝廷盯上了我们的钱袋子,以后的日子不会太平。”
“那怎么办?”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苏锦说,“我们要做好准备,应对各种可能的情况。”
“什么准备?”
“首先,要完善我们的财务制度,让每一笔钱都有明确的用途和去向。”苏锦说,“其次,要建立预警机制,及时了解朝廷的动向。最后,要加强与其他地方的联系,形成互助网络。”
“这些我都明白,但是具体怎么做?”
“我已经想好了。”苏锦拿出一张纸,上面写着详细的计划,“我们要建立'三级预备金制度'。”
“什么是三级预备金制度?”
“就是把预备金分成三个等级。”苏锦解释,“第一级是紧急预备金,只能用于真正的紧急情况;第二级是专项预备金,用于特定的项目和用途;第三级是机动预备金,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调用。”
“这样分级有什么好处?”
“好处很多。”苏锦说,“首先,可以更好地管理资金,避免挪用和浪费;其次,可以应对不同层次的需求,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最后,可以为朝廷的调拨提供合理的渠道,既满足了朝廷的需要,又保护了我们的核心利益。”
“那朝廷如果要调拨,我们给哪一级的?”
“主要是第三级,机动预备金。”苏锦说,“这部分资金本来就是为了应对各种变化而设立的,调拨给朝廷也说得过去。”
“那第一级和第二级呢?”
“第一级绝对不能动,这是我们的生命线。”苏锦说,“第二级可以在特殊情况下考虑,但是要有严格的条件和程序。”
“这个想法不错。”陆在行点头,“这样我们既有了灵活性,又有了原则性。”
“对,这就是我们的底线。”苏锦说,“无论朝廷怎么施压,我们都要坚持这个原则。”
正说着,将军萧廷走了进来。
“我听说朝廷来人了?”萧廷问。
“是的,户部的钱维。”苏锦说,“他们想要调拨我们的预备金。”
“你怎么回复的?”
“我提出了条件。”苏锦把刚才的对话简单复述了一遍。
萧廷听了,满意地点头:“做得好。我们的钱不是大风刮来的,不能随便给人。”
“将军,您不担心得罪朝廷吗?”陆在行问。
“担心什么?”萧廷说,“我们又没有违法乱纪,凭什么要把辛苦攒下的钱白白送人?”
“但是朝廷的压力...”
“压力是有,但是我们也不是软柿子。”萧廷说,“苏锦的办法很好,既给了朝廷面子,又保护了我们的利益。”
“那如果朝廷真的按我们的条件来呢?”苏锦问。
“那我们就按规矩办事。”萧廷说,“该给的给,该要的要,公事公办。”
“明白了。”苏锦说。
当天下午,苏锦开始着手建立三级预备金制度。她把现有的预备金重新分类,制定了详细的使用规则和审批程序。
“苏姑娘,您这个制度设计得真周密。”刘德二看着新制度文件,佩服地说。
“这是必须的。”苏锦说,“钱的事情容不得半点马虎。”
“那我们现在的预备金够用吗?”
“目前来看是够的。”苏锦说,“但是如果朝廷真的要调拨,我们的机动预备金就会减少,需要想办法补充。”
“怎么补充?”
“开源节流。”苏锦说,“一方面继续优化支出,提高效率;另一方面想办法增加收入,比如扩大我们的服务范围,为其他单位提供财务管理咨询。”
“这个想法不错。”刘德二说,“我们的经验确实值得推广。”
“对,这也是一种自我保护。”苏锦说,“如果我们能够帮助更多的单位改善财务状况,就能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大家互相支持,共同应对外部压力。”
几天后,钱维又来了,这次带来了户部的正式文书。
“苏姑娘,户部经过商议,决定采纳你的建议。”钱维说,“这是正式的调拨令,请过目。”
苏锦接到文书仔细查看,发现确实按照她提出的条件制定,包括调拨数额、用途说明、归还时间和担保措施等。
“钱大人,这份文书基本符合我们的要求。”苏锦说,“但是有几个细节需要修改。”
“什么细节?”
“首先,归还时间太模糊,需要明确到具体的月份。”苏锦说,“其次,担保措施不够具体,需要明确担保人和担保方式。最后,利息条款需要补充,毕竟这是有偿使用。”
“利息?”钱维吃惊,“朝廷调拨还要付利息?”
“当然。”苏锦理直气壮地说,“钱大人,您想想,如果我们把钱借给商户,是不是要收利息?朝廷虽然是朝廷,但是在财务上也要按规矩来。”
“这...”钱维又被噎住了。
“而且,我们收的利息很低,只是象征性的。”苏锦说,“主要是为了体现资金的时间价值,也是对我们承担风险的补偿。”
钱维无奈,只好答应回去修改文书。
“苏姑娘,你这是把朝廷当商户啊。”钱维苦笑。
“钱大人,在财务管理上,人人平等。”苏锦认真地说,“这不是对朝廷不敬,而是对制度的尊重。”
送走钱维后,陆在行忍不住笑了。
“苏姑娘,您真是太厉害了。”陆在行说,“连朝廷都被您治得服服帖帖的。”
“这不是治,这是讲道理。”苏锦说,“只要道理站得住脚,谁都不能强词夺理。”
“那您觉得朝廷会同意您的条件吗?”
“会的。”苏锦肯定地说,“因为他们确实需要钱,而我们的条件也不过分。”
果然,几天后钱维带着修改后的文书再次到来,这次完全按照苏锦的要求制定。
“苏姑娘,这次应该没问题了吧?”钱维问。
苏锦仔细审查后,满意地点头:“可以,我们同意这次调拨。”
“那什么时候可以拿到钱?”
“明天。”苏锦说,“我们需要一天时间办理手续。”
第二天,苏锦按照约定将一笔资金交给了钱维。
“苏姑娘,合作愉快。”钱维说。
“钱大人,希望以后都能这样按规矩办事。”苏锦说。
钱维走后,萧廷找到苏锦。
“这次处理得很好。”萧廷说,“既满足了朝廷的需要,又维护了我们的利益。”
“这只是开始。”苏锦说,“朝廷尝到了甜头,以后肯定还会来。我们要做好长期应对的准备。”
“你有什么计划?”
“我准备写一本《财政预备金管理手册》。”苏锦说,“把我们的经验和制度整理出来,既可以规范我们自己的管理,也可以为其他单位提供参考。”
“这个想法不错。”萧廷说,“如果能够推广我们的经验,对整个朝廷的财政管理都有好处。”
“对,这也是我们的价值所在。”苏锦说,“我们不仅要管好自己的钱,还要帮助别人管好钱。”
当天晚上,苏锦开始撰写管理手册。她把这段时间的经验和思考都写了进去,包括预备金的分类、使用规则、审批程序、风险控制等各个方面。
“苏姑娘,您这本手册写得真详细。”刘德二看着厚厚的手稿,感叹道。
“细节决定成败。”苏锦说,“财务管理容不得半点马虎。”
“那您准备怎么推广这本手册?”
“先在我们府里试行,完善后再向其他单位推荐。”苏锦说,“如果效果好,可以请朝廷正式推广。”
“这样的话,您成了全国的财务管理专家了。”刘德二笑道。
“专家不敢当,但是能够为国家的财政建设贡献一份力量,我很高兴。”苏锦说。
几个月后,苏锦的《财政预备金管理手册》在朝廷内部引起了很大反响。许多单位都开始学习和借鉴她的经验,财政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钱维再次来到将军府时,态度已经完全不同了。
“苏姑娘,您的手册在户部引起了很大轰动。”钱维说,“户部尚书特意让我来向您请教。”
“钱大人客气了。”苏锦说,“有什么问题尽管问。”
“主要是关于预备金的风险控制。”钱维说,“我们想知道如何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苏锦详细解答了钱维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
“苏姑娘,您真是我们的老师啊。”钱维感叹道。
“钱大人过奖了。”苏锦说,“我们都是为了国家的财政建设,应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从此,将军府不仅成了财务管理的典范,苏锦也成了朝廷财政改革的重要顾问。她的“抠门三不借”原则,更是被戏称为“铁公鸡账经”,在官场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