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链的危机解除,新药获批临床,如同两道强劲的东风,吹散了笼罩在大山药业上空的阴霾。公司上下,一扫之前的颓丧之气,处处洋溢着劫后余生的振奋和干劲。
张大山没有沉浸在喜悦中太久。他深知,危机过后,往往伴随着新的挑战。他立刻召集核心管理层,召开了新阶段的战略会议。
“兄弟们,最难的时候,咱们挺过来了!”张大山的声音洪亮,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但这只是喘了口气,真正的硬仗还在后头!‘奥丁资本’那帮人,绝不会善罢甘休。咱们必须趁热打铁,把优势牢牢抓在自己手里!”
会议明确了下一步的战略方向:
1. 国内稳扎稳打,聚焦创新药。 李秀云团队全力推进“地涌金莲”注射液的临床试验,同时,加快“紫丹参”系列产品的升级换代,巩固国内市场龙头地位。
2. 海外精耕细作,打造样板。 张承志继续深化马来西亚的精品药园模式,不求快,但求稳,将其打造成大山药业海外拓展的标杆和培训基地。
3. 内部管理升级,苦练内功。 借着这次危机暴露出的问题,周明和王斌牵头,全面梳理和优化生产、销售流程,引入更精细化的管理体系,提升运营效率。
战略已定,各部门立刻行动起来。
李秀云带着焕然一新的研发团队,马不停蹄地开始了临床试验的准备工作。联系医院、筛选病例、制定方案……每一项工作都繁琐而严谨,但她干劲十足。新药的突破,让她看到了大山药业从传统中药企业向创新型药企转型的巨大潜力。
马来西亚那边,张承志和哈菲兹博士的策略更加清晰。他们不再急于寻找新的合作方,而是集中资源,将那两家精品药园做深做透。他们引进了更先进的土壤监测和滴灌系统,建立了更完善的产品追溯体系,甚至开始尝试与当地旅游部门合作,将药园打造成集种植、观光、养生体验于一体的“中医药文化园”。这种独特的模式,吸引了不少高端游客和养生爱好者,品牌影响力悄然提升。
王斌和周明这对老搭档,在国内市场配合默契。王斌带领销售团队,借着新药获批的势头,加大了对医院和高端连锁药房的推广力度,重点突出大山药业的科技创新和品质保障。周明则在生产端狠抓成本控制和质量管理,确保每一批出厂的产品都经得起检验。
公司运营逐渐步入正轨,甚至比危机前更加高效和有序。张大看着报表上稳步回升的业绩,心里踏实了不少。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梁致远从香港传来消息,虽然“奥丁资本”在价格战上受挫,但其在资本市场的布局并未停止,反而更加隐蔽。他们通过复杂的金融衍生工具,仍在悄然吸纳大山药业的股份。同时,有迹象表明,他们开始将目光投向国内其他有潜力的中小型中药企业,试图整合资源,卷土重来。
“张总,看来对方是改变了策略,从正面强攻转向了长期渗透和分化瓦解。”梁致远在电话里提醒道。
张大山冷哼一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咱们现在底子厚了,不怕他们玩阴的!老梁,你继续盯紧他们。另外,咱们也要主动出击,看看有没有志同道合的中小企业,可以抱团发展,壮大咱们的阵营!”
放下电话,张大山走到办公室的荣誉墙前,看着上面靠山屯老基地的照片,还有这些年获得的各种奖杯和证书,心中感慨万千。从几亩坡地到如今的上市公司,一路走来,风雨坎坷,但每一步都走得扎实。
他相信,只要守住“道地”和“创新”这两个根本,大山药业这艘船,就能在未来的惊涛骇浪中,行稳致远。
扬帆起航,新的征程,已经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