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假风波平息后,大山药业的声誉不降反升,股价也迎来了一波稳健的上涨。张承志带领的技术团队,在替代药材的产业化项目上取得了关键突破,新的低温萃取工艺成功应用于中试生产线,产品稳定性和得率都达到了预期目标,为公司应对原材料波动提供了坚实的底气。
就在一切看似步入正轨时,梁致远从香港发回了一份加密分析报告,语气凝重:“张总,‘奥丁资本’在资本市场的活动并未停止,反而更加隐蔽。他们近期通过多个离岸账户,正在悄悄吸纳大山药业的流通股,动作很慢,但持续不断。同时,有迹象显示,他们可能在接触几家持有我们大量股份的机构投资者。”
张大山心里一沉。他明白,这是“奥丁资本”在正面进攻受挫后,转向了更高级的战场——资本市场上的股权争夺。对方意图通过暗中收购股份,逐步获得公司的影响力,甚至在未来寻求控制权。这是一场更加漫长、更加凶险的暗战。
“他们是想温水煮青蛙。”张大山在核心层会议上指出,“我们必须提前防范,巩固我们的股权结构。”他立即指示梁致远,一方面密切监控二级市场动向,另一方面,主动与那些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加强沟通,阐明公司长远发展战略,巩固同盟关系。
与此同时,一封来自瑞士日内瓦的邀请函,送到了张大山的办公桌上。世界传统医药大会组委会正式邀请大山药业,在大会主论坛上发表关于“道地药材标准化与可持续发展”的主题演讲,并设置独立展台展示“地涌金莲”等创新成果。
这是一个巨大的荣誉,也是将大山药业品牌推向国际舞台的绝佳机会。但李秀云却有些担忧:“大山,国际舞台关注度高,但水也深。我们的技术虽然有特色,但与国际巨头相比,在数据严谨性和理论体系上可能还有差距。而且,‘奥丁资本’在欧洲影响力不小,我担心他们会借机生事。”
张大山沉吟片刻,目光坚定:“机会难得,风险也要扛。我们不能因为怕噎着就不吃饭。秀云,你牵头准备演讲和展示内容,数据要扎实,态度要谦逊,重点突出我们的特色和实际应用效果。承志,你英语好,负责技术答辩的准备工作。这是我们向世界学习、也是展示自己的重要一步。”
就在张大山团队紧锣密鼓地准备国际会议时,靠山屯基地传来了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基地边缘一片用于“地涌金莲”轮作的试验田,出现了小范围的异常病虫害,这种病害以前从未出现过,发病急,且常规生物农药效果不佳。
周明带着技术员蹲守在地头,眉头紧锁:“奇怪,这病来得太突然了,传播路径也不典型。”
张大山接到报告,心里咯噔一下。他隐隐有种直觉,这恐怕不是偶然。他立刻吩咐周明,将病株样本送往省农科院做紧急病原检测,并严格隔离发病区域,同时加强整个基地的生物安全防控等级。
带着对内对外的双重压力,张大山、李秀云和张承志登上了飞往日内瓦的航班。国际舞台的聚光灯已经亮起,等待他们的,是机遇,也是未知的挑战。而遥远的靠山屯,那片生养他们的土地,似乎也正被无形的阴影所笼罩。
新的战场,已经悄然开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