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聆讯室的灯光柔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份量。张大山站在发言席前,面对上市委员会委员们审视的目光,他深吸一口气,摊开的掌心因用力而微微泛白,但声音却沉稳得如同靠山屯最深处的岩石。
他没有急于展示财务报表或市场预测,而是从随身携带的布包里,取出了一小袋封装好的“紫丹参”样本和一枚老旧的U盘。
“各位委员,”他的开场白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这袋丹参,来自我们靠山屯GAp基地,它的每一株,从播种到采收,数据都记录在这枚U盘里。我们卖的不仅是药材,是一份从头到尾的‘明白’和‘放心’。”
接着,他讲述的并非资本故事,而是一个关于土地、城诺和数字化新生的故事。他谈及GAp标准如何让靠山屯的土壤更健康,谈及区块链追溯系统如何让千里之外的客户扫码便知药材的前世今生,谈及“地涌金莲”的研发如何让濒临失传的草药重焕生机。他没有回避与“华东药业”的激烈竞合,甚至坦诚了早期管理上的粗放和走过的弯路。
他的陈述,洗尽铅华,数据扎实,目光坦诚。委员们的提问逐渐从尖锐的质疑,转向了深入的探讨。当李秀云用精炼的语言阐述技术壁垒,当周明用具体案例说明成本控制,当王斌展示出线上线下融合的创新渠道时,委员们的脸上露出了认可的神情。
聆讯结束的瞬间,张大山知道,他们跨越的不仅仅是一道监管的门槛。
数月后,上海证券交易所。
鎏金的钟锤落下,洪亮的钟声回荡在大厅。张大山没有站在最中央,他将李秀云、周明、王斌、梁致远,甚至还有老药农赵满囤和儿子张承志,都请到了自己身边。镁光灯闪烁,记录下这历史性的时刻——大山药业(股票代码:603.Sh)正式挂牌上市。
首日股价稳健上涨,资本市场用真金白银投下了信任票。当晚的庆功宴,气氛热烈,人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悦与自豪。然而,当众人举杯相庆时,张大山却将杯中的酒轻轻洒向了地面。
“这第一杯,敬这片土地,敬所有信任我们、支持我们的人。”喧闹的会场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张大山环视全场,语气沉静而有力:“上市的钟声,不是终点,而是更漫长赛道的发令枪。从今天起,我们每一份财报都要经得起放大镜审视,每一个决策都要对万千股东负责。我们脚下的路,只会更陡,肩上的担子,只会更重。”
次日清晨,靠山屯。
没有宿醉的狂欢,张大山的身影准时出现在曙光初露的基地。周明和李秀云也已到岗,三人像过去无数个清晨一样,并肩走在田埂上。
“上市募集的资金,”张大山踩了踩脚下湿润的泥土,“第一要务,不是扩张,是‘深挖’。”他指向远方,“我们要建立国家级药材种质资源库,不仅要保护‘紫丹参’、‘地涌金莲’,还要抢救性收集、研究所有濒危的道地药材。秀云,这是给你的新战场。”
李秀云眼中闪过激动的光芒,这正是她梦寐以求的科研高地。
“老周,”张大山继续部署,“我们的生产基地,要朝着‘绿色制药’、‘零排放’ 的目标升级。我们要做行业里最干净的企业。”
“明白!”周明重重地点了点头。
“另外,”张大山深吸一口气,“我决定设立 ‘大山乡村振兴基金’ ,首批投入,用于改善靠山屯及周边村镇的教育和医疗。上市,意味着我们要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
阳光穿透晨雾,洒在三人身上。上市的成功没有让他们志得意满,反而让他们更加清醒地看到了远方更宏伟的山峰。
与此同时,在省城一座高档写字楼内。
“华东药业”总裁办公室,气氛凝重。总裁看着屏幕上大山药业飘红的股价,面色阴沉。他对身旁的助理冷声道:“张大山……倒是小瞧他了。上市,不过是拿到了入场券而已。真正的游戏,现在才开始。通知下去,启动‘猎户座’计划,是时候让这位新晋玩家,见识一下真正资本市场的波谲云诡了。”
一场在更广阔平台、更高维度上的较量,已悄然拉开序幕。张大山的船,终于驶入了深蓝海域,而前方的风浪,将远超他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