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份被重新发现的省农科院合作备案材料,成为了“紫丹参”专利诉讼案的关键转折点。这份铁证清晰地证明了育种材料的合法来源,彻底粉碎了“华东药业”关于“来源不明”的指控。
在确凿的证据面前,对方律师的辩护变得苍白无力。法院经审理后,最终作出判决:驳回“华东药业”的全部诉讼请求,确认大山药业对“紫丹参”享有完整的植物新品种权,并判定“华东药业”构成恶意诉讼,承担相应的诉讼费用。
胜诉的消息传来,大山药业上下欢欣鼓舞,压在心头数月的大石终于落地。李秀云和研发团队的同事们激动得热泪盈眶,他们的心血和坚持得到了法律的保护。周明和吴总监也松了一口气,笼罩在公司上空的信誉阴云散去,市场信心迅速恢复。
德国“莱茵草药”公司在收到判决书副本后,第一时间发来贺信,并正式通知恢复执行所有暂停的订单,且表示将考虑增加采购量。其他观望中的客户也纷纷重新伸出了橄榄枝。
华兴资本的徐总亲自打来电话祝贺:“张总,恭喜!这场官司赢得漂亮!这不仅维护了你们的权益,也证明了我们投资的眼光。希望接下来,我们能携手更快地推动公司发展。”
一切似乎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然而,张大山在短暂的喜悦之后,却变得更加冷静和警惕。他深知,这场诉讼的胜利,或许只是击退了对手的一次正面进攻,但暗处的较量远未结束。
果然,在判决公布后不久,王斌带来了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那个曾主动联系张大山的“鼎正商务咨询公司”,其背后的实际控制人,经过多方查证,竟然与“华东药业”的大股东有着隐秘的关联!这意味着,对方在诉讼期间,不仅明刀明枪地打官司,还在暗地里试图通过非正常手段进行“围猎”或“设套”。
“他们的目的可能不止是赢官司,”王斌分析道,“很可能是想通过这种手段,抓住我们的把柄,或者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以极低的价格介入,甚至控制公司。”
张大山背后惊出一身冷汗。幸好当时他坚守了底线,没有病急乱投医,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这也让他更加认识到,商业竞争的残酷和复杂,远超想象。
“另外,”王斌补充道,“我们监测到,‘华东药业’在败诉后,并没有偃旗息鼓。他们正在暗中接触我们几位核心的育种和技术人员,开出的价码非常高……”
“挖角!”张大山眼神一凛。这是对手惯用的又一招数!正面打不赢,就从内部瓦解你,窃取你的核心技术和人才。
张大山立刻高度重视起来。他找来李秀云和周明,紧急商议对策。
“我们必须加强核心技术和人才的保护。”张大山严肃地说,“秀云,你和人力资源部一起,尽快完善保密协议和竞业限制协议,要与核心技术人员进行深入沟通,提高他们的归属感和忠诚度。同时,建立更严格的技术资料管理制度。”
“我同意。”李秀云点头,“技术是根,人才是本。我们可以考虑设立技术攻关奖励基金,让核心人才能分享到公司发展的成果,从利益上形成绑定。”
周明也提出建议:“另外,我觉得我们可以主动出击。既然‘华东药业’这么想要我们的人,说明我们的技术和管理模式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我们可以考虑,在合适的时机,对外输出我们的GAp管理标准和种植技术,通过技术授权或服务外包的方式,开辟新的收入来源,同时扩大我们的行业影响力。”
这个思路让张大山眼前一亮。是啊,与其被动防御,不如将自身的优势转化为新的竞争力。如果大山药业的标准能成为行业标杆,那么自身的地位将更加稳固。
胜诉的喜悦渐渐沉淀,取而代之的是更深的思考和更积极的行动。张大山明白,企业的发展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场诉讼的胜利,只是企业发展长河中的一朵浪花。真正的挑战,永远是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持续构筑和强化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他将目光投向了更远的未来:技术壁垒、人才梯队、品牌价值、行业标准……这些,才是大山药业能够基业长青的真正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