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林建国复工后,家里的经济压力骤然减轻,气氛也明显活络起来。王淑芬脸上的愁容少了,连带着做饭时都舍得多放一勺油。林雪更是成了家属院里的小红人,因为她的新书包和头绳,引来不少小伙伴羡慕的目光。
但林烨很清楚,这只是暂时的安稳。父亲那点工资,最多只能保证温饱,距离他规划的蓝图还差得远。启动资金,必须加速积累。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了那版让他赚到第一桶金的猴票。
上次在邮电局门口,他只是小试牛刀,用一版猴票换了两千块应急。但现在,他需要更多。根据记忆和这几天在集邮柜台旁敲侧击得到的信息,1983年的猴票虽然已经开始引起少数嗅觉敏锐的集邮者注意,但远未达到后世那种一票难求的天价。市场上依然有流通,只是价格比面值高出不少。
这就是机会!
他手里还有苏晚晴那里得来的另外两版完整猴票,这就是他下一步的弹药。
这一次,他没有再选择在邮电局门口蹲守散客。那样效率太低,且容易引起不必要的注意。他的目标,是市里刚刚萌芽的、半地下的集邮爱好者小圈子。
通过几天在图书馆和邮局的有心观察和闲聊,他锁定了一个人——市文化馆的老刘,一个戴着深度眼镜、看起来有些迂腐的中年男人。但林烨知道,这人是个真正的邮痴,而且家境颇丰,是圈子里小有名气的“大户”。
这天下午,林烨揣着一版猴票,来到了文化馆门口,等着老刘下班。
五点半,老刘推着辆二八大杠走了出来。林烨迎了上去,脸上挂着恰到好处的、略带腼腆的笑容。
“刘老师您好,冒昧打扰一下。”
老刘扶了扶眼镜,疑惑地看着眼前这个陌生的年轻人:“你是?”
“我叫林烨,是个集邮爱好者。”林烨递过去一张早就准备好的、写着自家地址的小纸条,“听说您对邮票很有研究,我偶然得了点东西,想请您帮忙掌掌眼。”
老刘接过纸条,看了看,又打量了一下林烨,见他眼神清澈,态度诚恳,不像是骗子,便点了点头:“什么东西?”
林烨左右看看,压低声音:“t46,庚申年猴,整版。”
老刘的眼睛瞬间就亮了!呼吸都急促了几分!“整版猴票?真的?品相怎么样?”
“品相绝对一流,您放心。”林烨低声道,“这里不方便,您看……”
“去我家!现在就去!”老刘一把拉住林烨的自行车把,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整版猴票,对于他这种资深邮痴来说,诱惑力是致命的。
到了老刘家,一个到处堆满书籍和邮册的筒子楼单元。林烨拿出那版用透明塑料膜小心保护着的猴票。
老刘戴上白手套,拿着放大镜,凑在台灯下仔细看了足足十分钟,嘴里不时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好!品相太好了!难得!太难得了!”
他放下放大镜,深吸一口气,看向林烨:“小伙子,开个价吧。”
林烨心中早有计较。他不能要价太高,否则会把对方吓跑,或者引起怀疑。但也不能太低,显得不正常。
“刘老师,您是行家。我也不瞒您,这票我急着用钱。”林烨做出犹豫的样子,“您看…三千五,行吗?”
这个价格,比市面流通价高出近一倍,但远未达到其真正的收藏价值。对于老刘这种不差钱又极度渴望的藏家来说,是有很大吸引力的。
老刘眉头皱了起来,显然在权衡。三千五,不是小数目,相当于他一年多的工资了。但看着那版品相完美的猴票,他实在舍不得放手。
“三千…三千二!”老刘还价道。
林烨沉吟片刻,脸上露出挣扎的表情,最后仿佛下定决心般:“刘老师,我看您是真心喜欢。三千二就三千二!就当交个朋友!”
老刘大喜过望,生怕林烨反悔,立刻起身去里屋拿钱。很快,厚厚三沓大团结,外加两张一百的,放在了林烨面前。
“小伙子,点一点!”
林烨粗略看了一下,数目没错,便爽快地将猴票推了过去。“刘老师,票是您的了。”
交易完成,两人都松了口气。老刘爱不释手地摩挲着猴票,林烨则将钱仔细收好。
临走时,老刘还热情地送给林烨几本过期的集邮杂志,并嘱咐他以后有好东西一定先想着他。
走出文化馆宿舍区,傍晚的风吹在脸上,林烨感觉脚步格外轻快。三千二百块!加上之前剩下的一千多,他手里的现金已经接近五千元!这在1983年,绝对是一笔巨款了!
第一阶段的资金积累,超额完成!
他没有停留,立刻赶往下一个地点——市中心的百货大楼。他需要将这笔“纸面财富”,尽快变成实实在在的物资和家人的安全感。
在百货大楼,他开始了“扫货”:
* 给父亲买了一块崭新的上海牌手表(林建国那块老旧的钟山牌早就该换了)。
* 给母亲买了一件时兴的的确良衬衫和一块柔软的羊毛围巾。
* 给妹妹买了一个漂亮的铁皮文具盒和一堆彩色橡皮。
* 又买了足足五十斤上好的大米、十斤猪肉、一大桶油,以及各种家里短缺的日用品。
当他大包小包、几乎像个小山一样回到家属院时,引起的轰动可想而知。邻居们羡慕、惊讶、探究的目光几乎要把他淹没。
王淑芬看着儿子买回来的这么多东西,又是高兴又是心疼钱:“小烨,你这孩子…咋买这么多…这得花多少钱啊…”
林建国看着手腕上锃亮的新手表,嘴唇动了动,最终只是重重拍了拍儿子的肩膀,一切尽在不言中。他知道,儿子走的不是寻常路,但他选择相信。
林雪则抱着新文具盒,高兴得又蹦又跳。
看着家人脸上真切的笑容,林烨觉得一切都值了。这只是开始,他会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夜深人静,林烨将剩下的四千多块钱藏好。他没有被眼前的成功冲昏头脑,反而更加冷静。
五千块,在这个年代是巨款,但放在他庞大的商业蓝图里,只是杯水车薪。去深圳圈地,需要的是数以万计,甚至更多的资本!
而且,他今天如此高调地“消费”,必然会引起一些人的注意。林国栋那边或许暂时不敢动,但其他人呢?比如,那个被自己空口白话吓住、但肯定心存怨气的厂长李有才?
风浪,恐怕很快就要来了。
他摸了摸胸口的玉佩,又感受了一下贴身藏着的黑色石牌那沉静的气息。眼神变得锐利而坚定。
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无惧任何挑战。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便是。
他现在需要做的,是尽快启动第二步计划——利用轧钢厂的关系,尝试接触小型加工或贸易,为南下积累经验和人脉。
同时,也要开始留意,哪里还能找到类似黑色石牌那样,蕴含特殊能量的物件。这或许,是他除了金钱之外,另一个至关重要的力量源泉。
夜色深沉,林烨躺在床上,脑海中思绪万千。1983年的舞台已经搭好,而他这个重生归来的主角,即将拉开更大帷幕的一角。
平静的日子,恐怕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