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渊行动!在柯小凡的出手下,不到半天就排查完全球可疑点,该放的放!该灭的灭了,目前暂时算是告一段落了。
柯小凡站在指挥室窗前,手指还搭在手机屏幕上。刚给陈浅宁发完消息,他没有放下手机,目光落在基地西北角那片空地上。
神识扫过整个区域,训练场的灯光亮着,巡逻队员按时换岗,一切正常。可他的脑子没停。
充电太频繁了。小世界吸电的速度越来越快,原先的光伏发电站已经不够用。
靠电网补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万一哪天断电,岂不是白白浪费时间?必须拥有稳定充足的独立电源才行。
他打开通讯录,翻出之前安装太阳能的厂家,电话接通后直接说明需求。
对方一听要十万平方米光伏阵列,倒是没犹豫,技术主管亲自回话。
“你们做过军用储能系统吗?”柯小凡问。
“高原雷达站、边防哨所都供过电,阴雨天也能保证七十二小时不断电。”对方语气沉稳。
“我要十万平方米光伏阵列,带智能追光支架,地下储能舱至少支撑五天满负荷运行。”
电话那头沉默两秒:“这个规模不小,得现场勘测才能定方案。”
“明天上午九点,我等你。”
挂了电话,他又点开另一个文件夹,里面存着全球移动建筑的案例资料。
之前看过一家公司为南极科考队设计的生态舱,抗风耐寒还能自发电。找到联系方式后,他拨了过去。
“我想建二十套可拆装、能整体移动的别墅。”
项目经理来了兴趣:“是应急避难用,还是私人居所?”
“以后搬到野外用。”柯小凡没多解释,“要求高些:抗八级风,恒温恒湿,自带净水和发电系统,外观像独栋住宅。”
“内部装修呢?”
“五星级标准,每户配模拟庭院。”
对方轻笑:“您这不叫移动房,简直是豪华版太空舱。”
“钱不是问题,关键是结实耐用,能快速部署。”
“我们能做到。”
约好第二天下午派人来看场地,柯小凡关掉屏幕。窗外基地灯火通明,但他清楚,真正的升级才刚刚开始。
第二天一早,太阳能公司的三人团队准时抵达门口。保安查验证件后放行,带他们走向空地。
带队的是位戴眼镜的技术主管,姓王,一见面就拿出无人机准备航拍。
“这片地平整过了吗?”王工问。
“三个月前推平的,压实度达标。”柯小凡答道,“你们方案里提到的桩基深度是多少?”
“常规打一米二,如果土质松软可能需要加深。”
“不用试了,按最长的来。”柯小凡说,“储能舱埋深十米,电缆走预埋管,别影响地面作业。”
王工点头记录:“您的用电量预估……挺惊人的。”
“我说了,这不是普通用电。”
对方没再追问,只说:“三天内出设计图,材料可以提前订购。”
“今天就签合同。”柯小凡从兜里掏出一份协议,“定金也准备好了。”
王工一愣:“您这也太快了吧?”
“事情拖不得。”柯小凡笑了笑,“你们抓紧,我也一样。”
送走光伏团队,移动房屋公司的项目经理带着结构工程师也到了。两人穿着工装裤,手里提着激光测距仪。
“地基承重怎么算?”工程师上来就问。
“单体重量不超过八十吨,但要考虑吊装和运输时的震动。”
“用轻质合金骨架加复合板材,外墙做仿石材纹理,屋顶集成小型光伏板,这样在外面也能自主供电。”
“行。”柯小凡点头,“水电暖全配齐,智能家居系统也要装上,密码锁加虹膜识别。”
“防水防火等级提高一级没问题,但成本会上涨。”
“涨多少加多少。”柯小凡说,“我要的是即放即用,不是摆设。”
项目经理环顾四周:“施工期间需要封闭区域吗?”
“划两个独立区,光伏在西,别墅在东。中间加隔音墙,别影响训练。”
“重型机械进场会有安全隐患吗?”
“所有外来人员限定活动范围,我们的队员会轮班监督。”
双方当场敲定图纸周期和交付时间。合同签完,项目经理伸手:“您这是打算建大型营地?”
“算是吧。”柯小凡握了握手。
接下来几天,基地焕然一新。清晨六点,打桩机准时响起。
光伏区第一根钢柱落下时火花四溅,吊车将预制地基一块块精准落位,工人来回穿梭。
另一边,移动别墅的地基也在浇筑。混凝土泵车伸出长臂,灰浆缓缓注入模具。
结构工程师蹲在一旁,拿着平板核对数据。
柯小凡每天早上先绕工地一圈。光伏区进度快,支架已开始组装。他问王工:“追光系统什么时候调试?”
“下周进场安装传感器,同步接入储能舱。”
“记住,输出电压必须稳定,波动不能超过百分之三。”
“按军标执行,放心。”
别墅这边,第一套主体框架已经立起。银灰色外墙板一片片拼接,屋顶的太阳能板也已预装。
项目经理说:“内部水电管线明天开始布线,一个月内能出第一套成品。”
柯小凡走进尚未封顶的房间,抬头看横梁:“隔音做得怎么样?”
“双层夹心板,中间填充吸音棉,说话声传不出去。”
“挺好。”他点点头,“床要电动调节的,结实耐用;沙发要能变成床。”
“您这是打算住人?”
“迟早的事。”
晚上八点,柯小凡回到指挥中心。大屏切换着工地实时画面。
无人机巡飞一圈,光伏阵列已初具规模,一排排深蓝色面板整齐排列。
别墅区二十个轮廓清晰的小方块静静矗立,像二十个等待填充的盒子。
他喝了口茶,调出能源消耗记录。最近一周,小世界日均耗电两万八千度,相当于一个小工厂的用量。照这个速度下去,电费都能买辆车了。
正看着,手机响了。是光伏公司的王工。
“柯总,有个事跟您确认下。咱们的并网接口,是接国家电网还是独立运行?”
“独立。”
“那得加装隔离变压器和双向逆变器,否则无法实现独立供电。”
“按最高标准配。”
“还有,阴雨天发电效率下降,您那个储能舱如果满载运行,最多撑六天半。”
“不够。”柯小凡说,“我要它撑半个月。”
电话那头沉默几秒:“除非加大电池组,或者……加备用发电机。”
“加。”柯小凡说,“柴油发电机配两台,位置你们定。”
“好,我马上改方案。”
挂了电话,他起身走到窗前。外面工地仍在加班,探照灯照得如同白昼。
打桩机的声音停了,取而代之的是金属构件碰撞的叮当声。一辆吊车缓缓转动臂架,将一块光伏板精准落位。
他的目光落在远处那二十座未完工的壳子上。现在看着只是钢筋水泥,但很快就会变成能住人的家。
这些将来都要放进小世界,将成为真正的别墅。
想到这儿,他嘴角微微扬了扬。
以前跑外卖的时候,做梦都想有套房。如今倒好,不只想买房,还想把房子搬进随身空间。
人生真是大常包小常啊。
第二天中午,两支队伍负责人碰头协调进度。
光伏这边说支架三天后全面铺开,别墅那边表示第一套外壳下周就能封闭。
“能不能再快一点?”柯小凡问。
“人手够的话可以两班倒。”项目经理说。
“那就加人。安全第一位,出了事我找你们。”
“明白。”
他转身往指挥室走,路过训练场时看见张猛正带着新人练格斗。
听见脚步声,张猛抬头看了眼,挥手打招呼。
“大队长,又搞建设呢?”
“是啊,备着用。你们的别墅快装修好了吧。”
“听师傅说,快了!”
“等都弄好了,请你们喝入伙酒。”
张猛咧嘴一笑:“那我得提前练练酒量。”
柯小凡没接话,继续往前走。他知道这些人跟着他拼命,不只是为了变强,也是为了过得更好。
现在,总算能给他们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
傍晚,他再次登上指挥中心高层。大屏显示光伏区已完成桩基施工,三百多个支架竖立起来,宛如一片钢铁森林。别墅区第一套的外墙已安装过半,窗框也都安上了。
他端着水杯,静静望着。
远处,最后一缕夕阳洒在未完工的金属骨架上,反射出淡淡的光。
工人们收拾工具准备收工,吊车臂缓缓落下,停在原位。
就在这时,手机又响了。
是移动房屋公司打来的。
“柯总,我们发现一个问题。”项目经理声音有些紧,“按照您的承重要求,地基得多挖三十公分。但我们刚测了土壤,下面有条废弃电缆沟,宽度刚好穿过三号房的位置。”
柯小凡皱眉:“能绕开吗?”
“不行,沟太宽。要么改设计,要么换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