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风裹挟着松香的气味扑面而来,烙铁尖端在电路板上精准游走,留下一片片银亮的焊点。
阿辉头也不抬,嘴里叼着一根没点燃的烟,含糊不清地吐槽:“林枫,我算服了你。别人上热搜是靠才艺或打架,你们404是靠变着法儿折腾宿管,现在都开始自己搞研发了?”
林枫倚在工作台边,目光却死死盯着那个被开膛破肚的智能插座,看着阿辉将新的芯片和传感器一点点植入进去。
他笑了笑,递过去一瓶冰镇可乐:“这不是折腾,是技术自救。王姨的查寝方式太原始,我们给她升个级。”
“升级?”阿辉嗤笑一声,终于焊完最后一脚,拿起插座外壳准备合上,“你这是要革了她的命。”他话虽这么说,手上的活却没停。
旁边,他喊来的两个电科院同学已经根据他的草图,在电脑上搭建起了一个开源项目的基本框架。
“喏,按你说的,功率实时监控,峰值预警,超载自动断电,数据还能本地上传。以后谁用违规电器,不用王姨跑断腿,后台看一眼数据就清清楚楚。”
阿-辉把成品递给林枫,又指了指屏幕:“我们把设计开源了,要是反响好,其他寝室也能自己做。如果每个寝室都能实现用电自管,那套靠突击检查来吓唬人的老办法,也就该进历史垃圾堆了。”
林枫接过那个沉甸甸的插座原型,入手微凉。
他看着电脑屏幕上那张复杂的电路设计图,上面密密麻麻的节点和线路,像一张铺向未来的网。
一个念头如闪电般击中了他:这不仅仅是一个寝室的自救,这可以成为一个改变整个校园管理模式的契机。
这事,能做大。
回到寝室,林枫立刻召集了所有人。
当他把那个改装插座和阿辉的开源构想摆在桌上时,陈默的眼睛里几乎要放出光来,而小陆则瞬间领悟了林枫的意图。
“技术是骨架,我们还需要血肉和灵魂。”林枫指尖敲着桌面,“我们需要一套规则,一套让所有人都信服,连李主任都无法拒绝的规则。”
小陆的笔已经悬在笔记本上,镜片后的双眼闪烁着兴奋:“我来起草!就叫《文明住宿倡议书》。”他几乎是脱口而出,“第一,设立学生用电监督员,由各楼层寝室长轮值,实现自我监督。第二,建立违规申诉与听证通道,不能再是王姨一个人说了算。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推广智能安全设备,建议学校设立补贴计划,鼓励技术创新!”
“这已经不是维权了,”小陆激动地抬起头,声音都有些颤抖,“这是一场学生自治的社会实验!”
计划立刻分工执行。
小陆负责将倡议书的条款打磨得滴水不漏,林枫则负责整体策略。
赵子轩的任务最特别,他要用他那套无往不利的社交牛逼症,把严肃的倡议包装成病毒式的口号。
他很快就想出了宣传语:“你的心跳归我管,你的插座我来护。同学,签个名,给我们的爱情和电器上一道双重保险。”土味十足,却意外地有效。
张野则成了最勤奋的“地推”,每天抱着联署签名板蹲守在宿舍楼下的公告栏,见人就凑上去,用他最诚恳的眼神问:“同学,你愿意为自己房间的安全和自由,投上一票吗?”
星星之火,迅速燎原。短短两天,签名就汇集了半栋楼的寝室长。
然而,动静闹得太大,终究传到了王姨的耳朵里。
她黑着脸,连门都没敲就闯进了404,手里捏着一张赵子轩散发的宣传单,气得发抖:“联名信?你们想干什么?造反吗?我告诉你们,别把小事闹大,我上面有人盯着,你们这是在给我上眼药!”
寝室里的气氛瞬间凝固。
林枫却异常平静,他站起身,直视着王姨的眼睛,缓缓开口:“王姨,我们不是在给您上眼药。我们是在解决问题。您不妨想一想,您怕的,到底是学生用电出安全事故,还是怕因为管不住我们,自己丢了年底的评优?”
这句话像一根针,精准地刺破了王姨层层包裹的怒火。
她整个人都愣住了,嘴唇翕动了几下,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是啊,她每天提心吊胆,没收了无数电器,换来的不是安全感,而是学生们变本加厉的“游击战”,和上级领导“管理方式有待改进”的敲打。
王姨最终什么也没说,转身摔门而去。
当天晚上,一个出人意料的场景发生了。
监控死角里,王姨悄悄打开了她储藏室的柜子,将那台被没收的,属于陈默的宝贝主机搬了出来。
她用袖子仔细擦去上面的灰尘,眼神复杂,最终又轻叹一口气,把它放了回去。
这一幕,恰好被算准了时间的林枫用手机录了下来。
他没有声张,而是带着这份视频、厚厚一沓联署名单、智能插座原型以及小陆撰写的详细方案,敲开了后勤处李主任的办公室大门。
“李主任,我们不是来提要求的。”林枫开门见山,将所有材料一一呈上,“我们是来提供解决方案的。这是我们监测到的寝室瞬时功率数据图,这是半栋楼学生的联署签名,这是我们设计的智能安全插座。我们不要特权,只想要一个试点机会,一个证明学生有能力进行自我管理的机会。”
李主任的表情从一开始的严肃,慢慢变成了惊讶,再到后来的深思。
他一页页翻看着材料,指尖在插座冰冷的外壳上摩挲了许久,最后抬起头,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这个设备的成本谁来承担?你们自己出钱?”
“是。”林枫点头,语气坚定,“设备我们众筹,方案我们执行,责任我们共同承担。”
三天后,一张红头通知贴在了3号宿舍楼的公告栏上。
内容很简单:经研究决定,将在3号楼试点设立“学生自管寝室区”,由404寝室牵头,联合各寝室长制定管理细则并执行。
通知的末尾,还有一个特别的任命:王桂芳(王姨)同志,将担任该试点区的“荣誉监督员”,负责协调与后勤处的日常沟通工作。
消息传来,整个3号楼都沸腾了。
当天傍晚,王姨再次走进了404。
这次,她没有黑着脸,而是拎着那台被她擦拭得一尘不染的电脑主机。
她将主机重重地放在陈默空了许久的桌上,依旧面无表情,声音却不再那么尖利:“还给你。但是记住了,要是试点期间出了任何事,我第一个找你林枫算账。”
陈默激动得眼眶通红,几乎要给王姨跪下。
林枫却只是笑着走上前,接过了主机的电源线,然后不紧不慢地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打印好的小标签,仔细地贴在插头上。
标签上写着一行小字:“本设备仅供学习《原神》游戏内地貌变迁与历史文化课题研究使用——已向学院报备。”
王姨瞥了一眼那张标签,嘴角似乎抽动了一下,最终竟像是默认了这种荒唐的借口,从鼻子里哼出一声:“……行吧。”
404的“重建仪式”在当晚隆重举行。
阿辉带着电科院的同学,亲自来为他们安装第一批正式版的智能插座。
小陆拿着问卷,在一旁收集大家对管理细则初稿的意见。
赵子轩则开了个直播,标题是“咸鱼寝室翻身实录”,引来无数外校学生的围观。
张野成了后勤部长,忙着端茶倒水,招待来访的各路寝室长。
林枫站在阳台上,晚风吹拂着他的头发。
他拿出手机,拍下了寝室里灯火通明、人声鼎沸的忙碌景象,发了一条朋友圈,配文是:“以前我们只会惹是生非,现在,我们终于学着修点东西了。”
朋友圈刚发出去,手机就响了,是李主任的来电。
“林枫同学,通知看到了吧?好好干。”李主任的声音带着一丝笑意,“另外,有个事提前跟你说一下,教务处的领导对你们的模式很感兴趣,想让你下周准备个汇报,主题暂定为‘新时代背景下学生参与校园治理的可行性路径探索’。”
林枫还没来得及回答,手机又嗡嗡震动了一下,屏幕上弹出一条新的微信消息。
发送人是王姨。
消息内容是一张照片。
照片里,是她那间简陋的宿管办公室,墙上最显眼的位置,赫然贴着那份由小陆起草的《文明住宿倡议书》。
而在倡议书的下方,是她用红色马克笔写下的一行遒劲有力的大字:“3号楼试点正式开始日:4月7日。”
林枫挂断电话,抬头望向深邃的夜空,繁星点点。
他忽然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兴奋交织在一起,忍不住低声喃喃自语:“我们这事……是不是玩得有点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