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哲手指一划,将那上个视频翻过。
【新的视频加载出来,画面中央是一位面容清瘦、留着标志性一字胡的男子形象。】
【一个充满活力的旁白声音响起,带着明显的笑意:】
【真的要被鲁迅带娃给笑不活了!】
民国,正在书房伏案写作的鲁迅本人,偶然抬眼瞥见天幕,又看到自己的形象和这行字,露出些许疑惑:“???” 带娃?有何可笑之处?
刘彻对“鲁迅”这个名字的印象还是那个写《祝福》的文人,还有那句‘横眉冷对千夫指’。
在他的想象中,能写出如此沉痛文字、有这般铮铮铁骨的人,必然是个终日眉头紧锁、苦大仇深、一本正经的古板先生,这能有什么好笑的?
嬴政也觉得此人眉宇间自带一股沉郁严肃之气,想来是个不苟言笑的严肃先生。
带娃?能带出什么花样?
视频继续播放:
【说起来,鲁迅先生原本是打算丁克的。】
【当时时局动荡,他自己也快五十岁了,觉得不是要孩子的好时机,就没打算要。】
【没想到,妻子许广平女士意外怀上了海婴。】
“丁克?”
李世民看着天幕的解释,感到十分新奇,“为何会主动选择不要子嗣?”
在他看来,开枝散叶、传承香火乃是人伦常情。
“年近五十得子,这儿可是大喜事,是老来子啊!”
视频画面变得紧张起来:
【许广平女士分娩时遭遇了难产,情况危急。】
【医生出来询问保大人还是保孩子时,鲁迅先生毫不犹豫,斩钉截铁地告诉医生保大人!】
“哎呀!”
天幕下,某个清朝的接生婆下意识地拍了下大腿。
“这..........这老来子多金贵啊!”
“生孩子哪有不遭罪的,熬一熬就过去了,多半人家,尤其是盼了这么久的,肯定是要保孩子啊!”
她身边不少有着类似经历或见闻的妇人也纷纷附和,觉得这选择虽情有可原,但实在“可惜”了孩子。
然而,更多时空,尤其是那些明事理、重人伦的士大夫乃至平民百姓,却对此举表示理解甚至赞赏。
“虽是老来子,但母亲性命自是首要!”
“《孝经》有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母亲之身更为贵重。”
“若为子而弃母,岂非不孝?”
【等海婴平安出生后,鲁迅先生看着襁褓中的儿子,第一句话居然是:“是男的,怪不得这样可恶。”】
嬴政眉梢微挑,对鲁迅文学家形象第一次出现了裂痕。
“...........此等言语,竟出自他口?”
这带着几分无奈、几分调侃意味的话,实在与他想象中那位横眉冷对的战士形象相去甚远。
“怪哉。”
他低声自语,但嘴角却不自觉地放松了一丝。
李世民也是哑然失笑,他想象中的硬骨头文人,私下竟是这般模样?
“看来这位先生,并非古板,也是能写出横眉冷对千夫指的人能有多古板?”
天幕下的一字胡先生本人,看着自己当年的“吐槽”被公之于众,只能无奈地摇摇头,但眼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柔和。
他心想:“还好,后面也挺可爱的。” 算是为自己当年的“口不择言”找补。
而一些看重男丁的古人则有些不解:
“生了个男娃,传续香火,乃是大喜,怎还可恶起来了?”
【不过,鲁迅先生一开始也是看儿子哪哪都可爱的‘晒娃狂魔’,到处跟朋友夸赞。】
【可等到海婴长到四五岁,这位老父亲就逐渐抓狂了。】
明朝,某个大户人家的奶娘看着天幕,深有同感地点头:
“可不是嘛!四五岁的娃儿,精力旺盛得像个小猴儿,一时半刻都闲不住,最是难带!”
她想起了自己带过的那些小少爷,顿生知己之感。
【于是,抓狂的鲁迅先生就开始‘另辟蹊径’,到处写信说儿子的坏话!】
刘彻看得哈哈大笑:“这鲁迅,真乃妙人!”
这反差让他觉得十分有趣。
“写信说儿子坏话,亏他想得出来!”
朱元璋也乐了,对身边的太子朱标说:
“这文人不像那些迂腐之辈,倒有几分真性情。”
【视频放出原文,反差感拉满:】
【鲁迅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
【“近来也常常领他到公园去,因为在家里也实在闹得令人心烦。”】
“噗——”
各时空不少观众没忍住笑出了声。
李世民看着也不禁莞尔:
“这位鲁迅先生,口是心非起来,倒与寻常父亲无异。”
他下意识地想起了自己的承乾,幼时也是乖巧可爱...........可一想到天幕之前透露的关于承乾“你儿子是给”的言论,他刚刚扬起的嘴角又缓缓落下,心头蒙上了一层阴影,再也开心不起来了。
【视频又展示了另一封信的片段。】
【“孩子是讨债鬼,一旦有了,种种麻烦就来了。”】
【“从下星期一起,蔽少爷之幼稚园放假两星期,全家已在发愁矣。”】
“哈哈哈哈哈哈!”
这一刻,各朝各代、跨越时空的哄堂大笑!
“哎呦喂!‘全家发愁’,此言甚妙,深得我心啊!”
一位正在被三个孙儿缠得脱不开身的宋朝老学士,笑得胡子直颤。
“全家发愁?这鲁迅,也是个实在人!”
“可不是嘛!娃儿去上学,家里清静;娃儿一放假,鸡飞狗跳!”明朝那位奶娘笑得最大声。
连一向威严的嬴政,嘴角都抽动了几下,似乎想起了自己那些年幼公子公主们在宫中喧闹时的场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