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柏之下,初心传承
林通离世五周年的清晨,泉州开元寺的千年古柏下格外宁静。陈奇独自缓步走到古柏前,手中握着那只陪伴他多年的 “气脉追踪罗盘”—— 盘面上的刻度已被岁月磨得有些模糊,但天池中的指针依旧灵敏如初。五年间,当年嫁接的宝岛龙山寺柏枝已与母树融为一体,枝繁叶茂,成为两岸文脉相连的鲜活象征,也见证着护脉事业在传承中的不断发展。
他轻轻抚摸着古柏粗糙的树皮,耳边仿佛又响起林通临终前的嘱托:“以后,龙脉是你们的了,和平也是你们的了。” 这些年,他始终牢记这份使命,从当年跟在爷爷身后的青年,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护脉领袖。不远处,几名穿着联盟制服的青年风水师正在清理开元寺周边的引流渠,他们手中的 “智能气脉检测仪” 是在林通传统罗盘基础上升级的新一代设备,既能精准监测气脉,又能实时上传数据。
“陈哥,古柏的气脉数值稳定在 9.3,比上个月又提升了 0.1!” 青年风水师小李拿着检测仪走过来,脸上满是兴奋,“这都是您优化‘聚阳阵’布局的功劳!”
陈奇微微一笑:“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大家一起把爷爷的理念传承好、发展好。” 他抬头望向古柏顶端的新芽,心中感慨万千 —— 护脉事业就像这棵古柏,既要扎根传统的土壤,又要吸收时代的养分,才能 “踵事增华”,生生不息。
这时,手机响起,是台南开元寺住持释永信发来的视频连线请求:“陈奇贤侄,今日是林老忌辰,我们在龙山寺为古柏祈福,也为两岸护脉事业祈愿。期待下个月的‘两岸海洋风水保护研讨会’,我们再携手深化合作。”
视频中,龙山寺的古柏前摆满了鲜花,宝岛的青年风水师们正在诵经。陈奇对着屏幕点头:“一定准时赴约,我们共同把两岸护脉的合作推向新高度。”
二、紧急情报,风波再起
挂断视频,陈奇正准备返回联盟办公室,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林小雅神色匆匆地赶来,手里拿着一份加密文件,额头上满是汗珠:“陈奇,紧急情况!国安部门刚刚截获情报,魅国资助的境外势力‘黑水公司’,计划今天上午在宝岛海峡投放‘人工煞源’—— 一种混合了阴寒石粉末和电磁干扰颗粒的液态物质,一旦入海,会顺着洋流扩散至闽南龙脉的‘龙尾’节点,干扰气脉流通!”
陈奇的心瞬间沉了下去。五年间,魅国虽未再发动大规模破坏,但始终未放弃对闽南龙脉的觊觎,多次通过境外势力进行小规模试探。这次的 “人工煞源” 比以往的阴谋更隐蔽 —— 利用海水作为载体,不易被察觉,且扩散范围极广。
“立刻启动‘两岸联合应急预案’!” 陈奇当机立断,一边拿出手机拨打陈建国的电话,一边对林小雅说,“你马上通过‘护脉 App’向全市用户推送预警,发动渔民和海上作业人员提供异常船只线索;我联系宝岛海巡部门请求协助,同时通知环保组准备净化设备!”
不到十分钟,“护脉 App” 的推送消息覆盖了 1200 万用户,泉州、厦门、漳州的渔民纷纷响应,通过 App 上传海上观测信息;宝岛海巡部门接到通报后,迅速派出四艘巡逻艇,从高雄港出发,在宝岛海峡东侧展开巡逻;闽南的海警舰艇也紧急出港,形成 “东西夹击” 的拦截态势。
林小雅看着陈奇有条不紊地部署,由衷地敬佩:“陈奇,你现在越来越像林老了,既懂传统风水,又能灵活运用现代科技和两岸协作,这才是‘踵事增华’的真正含义。”
陈奇摇摇头:“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这次事件也提醒我们,护脉体系要不断升级,才能应对新的挑战。”
三、两岸联动,截获煞源
上午九点,泉州港外海的渔民王先生通过 “护脉 App” 上传了一条关键线索:“距离泉州港 15 海里处,发现一艘无牌照货轮,形迹可疑,正在向海中倾倒不明液体!” 附带的照片清晰显示,货轮甲板上堆放着数十个黑色金属桶,船员正用管道将桶内液体排入海中。
陈奇立刻将线索转发给海警和宝岛海巡部门。半小时后,两岸的巡逻艇在泉州港外海汇合,将可疑货轮团团包围。“立刻停止倾倒作业,接受检查!” 海警通过高音喇叭喊话,但货轮试图加速逃离,被宝岛海巡艇拦住去路。
登船检查的队员很快传来消息:“货轮上共载有 50 个金属桶,内装‘人工煞源’,已倾倒 10 桶,剩余 40 桶未开封!船员供认受‘黑水公司’指使,目标是破坏闽南龙脉气脉!”
陈奇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他立刻带领风水师团队和环保专家,乘坐海警船赶赴现场。此时的海面上,已形成一片淡淡的黑色油污,散发着刺鼻的气味 —— 这正是 “人工煞源” 与海水混合后的痕迹。
“必须立刻净化,否则这些物质会顺着洋流扩散到厦门湾,污染‘龙尾’阵眼!” 环保专家紧急建议,“但常规的化学净化会破坏海洋生态,只能用风水与科技结合的方式中和。”
陈奇早已胸有成竹:“准备布设‘四海安澜阵’!” 风水师们迅速行动,从海警船上搬下四尊半人高的妈祖石雕像 —— 这是湄洲岛天后宫特意供奉的 “镇海神像”,经两岸信众共同祈福加持;同时准备好艾草、朱砂和青阳石粉末。
四、四海安澜,煞气尽散
在货轮倾倒 “人工煞源” 的海域中心,四尊妈祖石雕像被分别沉入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形成正方形的阵局;陈奇带领两岸的风水师,乘坐冲锋舟围绕阵局航行,将艾草、朱砂与青阳石粉末混合后撒入海中,口中共同诵念《妈祖护海咒》:“湄洲圣母,海国安澜;驱散邪祟,护我龙脉;两岸同心,四海升平!”
阳光洒在海面上,随着咒语声响起,四尊妈祖雕像周围泛起淡淡的金光,海水的黑色油污逐渐消退,刺鼻的气味也慢慢消散。陈奇手中的 “气脉追踪罗盘” 显示,周围的阴煞指数从 7.5 降至 2.0,恢复到安全水平。
宝岛海巡艇的队长登上陈奇的船,伸出手:“这次多亏了两岸的及时联动,尤其是你们的‘护脉 App’和风水净化技术,比五年前又有了很大进步,真正做到了‘踵事增华’!”
陈奇紧紧握住他的手:“龙脉相连,海域共护,这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接下来,我们可以探讨在宝岛海峡建立‘联合气脉监测站’,实现数据实时共享,提前预警风险。”
海面上,闽南与宝岛的巡逻艇并排停靠,船员和风水师们互相挥手致意,朝阳的光芒洒在他们身上,与海面上的金光交织在一起,宛如一条连接两岸的光带。这一幕被随行的记者拍下,迅速传遍两岸,成为 “两岸同心护脉” 的又一见证。
五、批注要义,继往开来
当晚,泉州开元寺的联盟办公室内,灯光依旧亮着。陈奇坐在林通生前用过的书桌前,翻开泛黄的《风水要义》,在最后一页写下新的批注:“护脉非一人之事,非一代之功。林老毕生践行‘风水即和平’之道,以传统为根,开护脉之先河。今余承其志,当以科技为翼、以民心为魂、以两岸为桥,踵事增华,将护脉事业推向新境。护脉者,护山川之脉,亦护文化之脉、民族之脉,唯守正创新、薪火接力,方能护佑永续和平。”
写完,他合上书本,目光落在桌角的一张照片上 —— 那是五年前他与林通、陈建国在七星护脉阵前的合影,照片上的林通笑容慈祥,眼神中满是期许。这些年,联盟已建立起 “传统风水 + 现代科技 + 全民参与 + 两岸协同” 的成熟护脉体系:“护脉 App” 用户突破 2000 万,新增 “AI 预警”“跨境协作” 模块;“两岸龙脉联合保护基金” 累计投入 15 亿元,支持了 50 余个护脉创新项目;闽南与宝岛的青年护脉交流活动常态化开展,培养了上千名既懂传统又通科技的青年人才。
这时,门被轻轻推开,林小雅敲门进来,带来了最新的气脉监测报告和一封邮件:“泉州港外海的阴煞已完全净化,各阵眼数值正常。另外,贵州苗疆的‘蛊术文化研究中心’发来邮件,说他们那里近期出现异常气脉波动,疑似与古老邪术有关,想邀请我们派专家过去协助勘察,邮件署名是甄灵,据说她是当地知名的蛊术研究者,对风水与蛊术的结合有深入研究。”
陈奇接过邮件,看到 “甄灵” 这个名字时,心中泛起一丝好奇 —— 苗疆蛊术与闽南风水虽属不同体系,但都与气脉、民俗紧密相关。他沉吟道:“苗疆的情况听起来不简单,下个月的研讨会结束后,我亲自过去看看。”
林小雅笑着说:“正好可以拓展我们的护脉领域,也是‘踵事增华’的一部分。说不定还能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呢。”
陈奇点点头,将邮件收好,心中对未来的护脉之路充满了期待。
六、钟声回荡,未来可期
深夜,泉州古城的夜空格外宁静。开元寺的钟声、镇龙塔的铜铃、晋江的涛声交织在一起,宛如一首和谐的乐章,回荡在闽南的大地上。陈奇站在开元寺的露台上,望着远处的宝岛海峡 —— 海面上灯火点点,那是两岸直航的货轮和渔船,在夜色中穿梭不息。
五年间,闽南的龙脉愈发稳固,两岸的交流愈发紧密:“两岸龙脉文化交流周” 已举办五届,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品牌;《闽南龙脉文化保护条例》的实施成效显着,重点保护区域内的生态和文化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越来越多的宝岛青年来闽南学习风水文化,成为两岸和平的使者。而他自己,也在守护龙脉的过程中不断成长,从当年的青涩青年,蜕变为沉稳睿智的领导者。
他想起林小雅提到的苗疆之行,想起邮件中 “甄灵” 这个名字,想起那些尚未探索的未知领域,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使命感。护脉之路没有终点,从闽南的七星护脉阵到宝岛海峡的海域守护,再到未来可能面对的苗疆诡异谜团,每一次挑战都是一次 “踵事增华” 的机会。
远处的朝阳缓缓升起,金色的光芒照亮了闽南的大地,也照亮了宝岛海峡。新的一天开始了,陈奇转身走下露台,准备迎接新的挑战。他知道,只要坚守初心、守正创新,只要两岸同胞同心协力,护脉事业就会永远 “踵事增华”,和平的希望就会永远在这片土地上绽放。而那些即将开启的新旅程,也必将为这份使命增添更丰富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