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方城的秋风裹挟着沙尘掠过军营旗幡,发出猎猎声响。萧瑾之站在了望台上远眺天际乌云翻滚,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佩剑的雕纹——那柄跟随他征战多年的利器此刻正反射着冷冽光芒,恰似他眼中闪烁的谋略之光。为获取更多线索,这位铁血主帅策划了一场胆大心细的行动。
清晨点将台上,萧瑾之郑重宣布:“接上峰命令,我军将于三日后拔营向东南方向转移。”此言一出,众将面面相觑。参军王衍忍不住抱拳进言:“元帅,东南地势险峻且无天险可守,若遇敌军突袭恐难周全啊!”萧瑾之挥袖制止道:“军令如山,岂容置疑?”说罢命人张贴告示、筹备粮草,做出真要开拔的模样。暗地里却密令三千精锐趁夜色悄然潜入西北密林深处埋伏,自己仅带百余亲卫大张旗鼓地朝着相反方向行进。
队伍行至半途突然遭遇暴雨侵袭,萧瑾之故意下令扎营休整,并派斥候四散侦察。果然不出所料,当夜幕降临时,几个鬼祟身影借着雨幕掩护摸向主营帐。他们熟练地避开巡逻岗哨,正要撬开文书箱锁扣之际,埋伏多时的士兵们如神兵天降将其擒获。火把照亮了犯人的脸——是个皮肤黝黑的中年汉子,身上穿着打补丁的粗布短打,俨然就是个普通樵夫打扮。
刑讯室内烛火摇曳不定,主审官拍案厉喝:“说!究竟是受何人指使?”犯人咬紧牙关不肯招供。直到衙役亮出白晃晃的铡刀架在他脖颈间时,才惊恐地交代自己是受人钱财办事。但经验丰富的审讯官很快发现端倪:此人手掌虎口处布满厚茧,绝非常年握斧砍柴所能形成,分明是经年累月持握兵器的痕迹。进一步搜身更发现其贴身暗袋藏着半块青铜虎符碎片,边缘锯齿状断口与三年前丢失的那枚御赐调兵信物完全吻合。
消息传到中军大帐时,萧瑾之正与宁婉悦对坐饮茶。听闻汇报后他猛地放下茶盏,茶汤溅湿了案头地图:“果然不出所料!敌人已在我军中安插细作许久。”宁婉悦蹙眉沉思片刻道:“能接触到帅府机要者必非等闲之辈,恐怕对方在指挥系统高层亦有内应。”两人目光交汇之处火花四射,当即决定顺藤摸瓜揪出幕后黑手。
与此同时,宁婉悦带领医官团队在后方展开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她在解剖最新逝去的患者遗体时,敏锐地注意到死者胃壁附着些微闪光颗粒。用清水反复淘洗后得到少量金色粉末状物质,尝试用醋、酒、清水等多种溶剂溶解均告失败。正当众人束手无策之际,她灵光乍现取来炭盆进行煅烧实验。随着温度升高,奇异香气弥漫整个医帐——竟是传说中的“龙涎香”!
这种产自深海鲸腹的珍稀香料自古便是皇家专用贡品,寻常百姓连闻都不曾闻过。为何会出现在流民体内的谜团尚未解开,又一个惊人发现让案情急转直下:某具尸体指甲缝里嵌着半片染血的丝绸残片,上面隐约可见金线绣制的蟠龙纹样。结合先前发现的虎符碎片,一系列碎片化的证据开始拼凑成完整的阴谋轮廓。
萧瑾之当即下令封锁全营彻查往来人员,重点排查佩戴玉饰者。很快便有士兵反映厨房帮工老周行为可疑:此人总是趁着夜色外出拾柴,回来时篓子里却不见柴火反而装满草根树皮之类杂物。暗中跟踪至城郊乱葬岗附近,只见他鬼鬼祟祟地与蒙面人交接包裹。抓捕审讯后才知对方竟是乔装改扮的敌国密探!
原来敌人通过贿赂朝中权贵获取真实军情后,利用失踪多年的虎符伪造调令渗透防线薄弱处。而那些所谓“流民”实则多为死士假扮,借瘟疫之名混入城中伺机破坏。至于龙涎香的出现更是坐实了皇室成员参与其中的推测——毕竟只有亲王郡王级别的人物才能合法持有此类贡品。
就在案情取得突破性进展之时,前线传来急报:敌军前锋部队已越过阴山向粮道逼近!萧瑾之当机立断分兵两路:一路由自己率领迎击正面之敌;另一路由参将李慕白带着虎符另一半驰援后方大营确保退路畅通。宁婉悦则带着解毒药剂深入疫区核心地带寻找源头所在。
在一处废弃古井旁,她发现了隐藏极深的秘密通道入口。沿着潮湿阴暗的石阶下行数百步后豁然开朗——眼前竟是座规模宏大的地下宫殿!墙壁上镶嵌着夜明珠照明,摆放着各式刑具与炼丹炉鼎。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央祭坛供奉着一尊鎏金佛像,腹腔内塞满了写满咒文的帛书。显然这里是敌方施展妖术祸乱人心的重要据点。
通过对俘虏施加心理攻势结合刑讯逼供得到的零散信息,加之宁婉悦从医学角度提供的佐证材料,整个阴谋链条逐渐清晰起来:敌国联合境内叛党策划了这场生化危机,企图借刀杀人削弱我方实力;同时配合军事打击实现里应外合的战略目的。而那位神秘莫测的“鬼手无常”不过是台面上的傀儡而已,真正操控全局者乃是蛰伏多年的宗室旁支成员……
当萧瑾之将全部证据摆在皇帝面前时,龙颜震怒之下立刻下令彻查此事。随着一张张逮捕令下达,盘踞朝堂多年的腐败势力连根拔起。至此笼罩在朔方城上空长达数月之久的阴霾终于散去,百姓们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之光。而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萧瑾之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智谋以及宁婉悦抽丝剥茧探寻真相的勇气与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