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直起身,接过船票对着光看了看,指尖在模糊的日期上摩挲:“是啊,你五岁那年,带你去江对岸的外婆家,就坐的这班轮渡。那天雾特别大,船开得慢,你趴在栏杆上数浪花,数着数着就睡着了,口水蹭了我一肩膀。”
你凑过去看,票面上的价格印着“2元”,旁边用钢笔写着个歪歪扭扭的“宝”字——是小时候的你在票根上画的标记,总把自己的小名刻在各种东西上。
“那天轮渡上特别挤,”父亲把船票递回来,杯底的水顺着桌腿滴在地上,晕出个小水痕,“有个卖糖葫芦的大爷扛着草靶子挤过来,你非要买,闹得脸红脖子粗。我掏出钱包才发现,出门急了没带够零钱,还是旁边的阿姨帮我们垫了五毛,你非要把自己的小发卡塞给人家当抵押,那发卡上的小花都掉了瓣儿。”
你捏着那张船票,忽然想起那天天色灰蒙蒙的,江风裹着水汽吹在脸上,大爷的糖葫芦裹着层晶莹的糖壳,咬下去咔嚓响。还有那个阿姨的手,指甲上涂着淡粉色的指甲油,接过发卡时笑着说“等你长大了,带着新发卡来还我呀”。
“后来去找过那个阿姨吗?”你问。
父亲摇摇头,把搪瓷杯放在窗台上:“第二年再坐轮渡,特意绕去那个码头找了,没遇上。不过你那发卡后来找着了,洗干净放在你抽屉里,现在还在呢。”
你忽然想起抽屉深处的铁盒,里面果然躺着枚掉了花瓣的塑料发卡,旁边压着的,正是这张船票。阳光透过纱窗照进来,在票面上投下细密的网格影,那些模糊的字迹仿佛活了过来——码头的汽笛声、人群的嘈杂、糖葫芦的甜香,还有父亲肩膀上温热的口水痕迹,都顺着这张褪色的硬卡纸,慢慢漫进心里。
“其实啊,”父亲忽然笑了,“那天我带了够买票的钱,就是想看看你会不会跟陌生人打交道。结果你把发卡塞给人家时,眼睛亮得像星星,比船窗外的浪花还闪。”
你把船票小心夹进相册,旁边正好是张轮渡上的合影:父亲抱着熟睡的你,背景里的江雾白茫茫一片,而你嘴角还沾着点糖葫芦的糖渣。忽然明白,这些旧票根、旧物件,哪里是单纯的回忆,分明是时光悄悄埋下的线索,让你在多年后回头时,能顺着这些细碎的痕迹,重新摸到那些被岁月磨平的棱角,感受到那些藏在日常里的、沉甸甸的温柔。
就像这张船票,它记着江雾,记着糖葫芦,记着陌生人的善意,更记着父亲那句没说出口的“我在看着你长大”。
船票被你夹进相册的第三页,旁边那帧轮渡合影的边角已经微微发卷。你指尖划过照片里父亲肩头的口水印,忽然想起什么,转身拉开书桌最下面的抽屉——铁盒里除了那枚掉瓣的塑料发卡,果然还压着张泛黄的便签,是母亲的字迹:“船票找着了,夹在你语文书里呢。你爸说,那天雾大,船靠岸时蹭掉了块漆,船老大念叨了三句‘慢点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