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亦菲主动要求在省委常委会上汇报工作的请求,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层层涟漪。这不仅是对外界质疑最强势的回应,更意味着她将把“强基铸链”更深层次的战略布局和可能引发的更大范围利益调整,直接摆到全省最高决策层面进行讨论。这是一步险棋,也是破局的关键。
常委会上的交汇报会当天,气氛非同寻常。周亦菲身着利落的职业装,站在演示屏前,神色从容,眼神坚定。她没有纠缠于之前的举报风波,而是开门见山,直指核心。
她先用精准的数据和生动的案例,展示了第一批“揭榜挂帅”项目取得的实质性进展——高温合金中试线即将投产、轴承钢验证批次合格率再创新高、智能运维系统避免重大损失……每一个成果,都像一记重锤,敲在那些曾持怀疑态度的人心上。
紧接着,她抛出了精心准备的第二批“A\/b角”项目榜单和更为宏大的“产业生态培育计划”。当她阐述到计划中将打破部门藩篱,整合分散在科技、工信、人社等部门的专项资金和政策资源,建立统一的产业生态基金,并引入市场化管理机制时,会场内明显响起了一些窃窃私语。
“周亦菲同志,”一位资历颇老的常委,分管科教文卫的李副书记率先开口,语气温和却带着质询,“你的蓝图很宏伟。但是,整合现有专项资金,牵涉面广,触动利益深,操作起来难度极大。而且,引入市场机制管理政府基金,风险如何管控?会不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他的问题,代表了一部分习惯于旧有资源配置模式的官员的普遍担忧。
周亦菲早有准备,她不卑不亢地回应:“李书记,正是因为现有资源分散、政策碎片化,才导致扶持效果不彰,甚至出现内耗。整合不是为了削弱,而是为了形成合力,集中力量办大事。关于风险管控,我们将设计严格的投资决策流程、信息披露制度和退出机制,并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审计监督。目标是让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产生倍增效应。”
另一位与重工业领域关系密切的刘副省长则更关心具体产业路径:“亦菲同志,你提出的重点发展工业软件和高端芯片设计,是不是有些好高骛远?我们省的传统优势在于装备制造,应该把有限资源更集中在提升现有产业的硬实力上。”
“刘省长,”周亦菲转向他,目光炯炯,“装备制造是我们的基本盘,必须巩固。但未来的装备,是‘硬装备’与‘软实力’的结合。没有自主可控的工业软件和智能芯片,我们的装备就是‘空心化’的,随时可能被‘锁喉’。发展这些,不是为了放弃传统优势,恰恰是为了赋能传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守住并扩大我们的基本盘!”
她环视会场,语气沉静而有力:“各位领导,我们现在面临的,不是要不要改革的问题,而是如何改革才能活下去、才能赢得未来的问题。‘强基铸链’不是请客吃饭,必然伴随着阵痛和调整。但如果我们因为怕痛而止步不前,失去的将是整个未来!”
一直端坐主位、沉默倾听的秦宇轩,此刻缓缓开口:“亦菲同志的准备很充分,思考也很深入。”他一句话定了调子,“关于资源整合和机制创新,省委政策研究室、发改委、财政厅要牵头成立专班,深入研究,提出可行方案。‘强基铸链’是省委既定战略,看准了方向,就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在推进中遇到的问题,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去解决,而不是走回头路。”
他的表态,一锤定音,为周亦菲和指挥部的下一步工作扫清了最高层面的障碍。
“护航”升级与新的“碉堡”常委会的肯定,给了周亦菲和她的团队极大的鼓舞,但也让他们暴露在更猛烈的火力之下。潜在的对手意识到,常规的举报和质疑已经难以阻挡这股势头,必须采取更直接、更凶狠的手段。
第二批榜单发布后,一个由海外归国顶尖人才领衔的、专注于高端光刻胶材料的团队成功揭榜。该项目技术门槛极高,一旦突破,将极大缓解省内乃至全国半导体产业链的一个关键“痛点”。周亦菲将其列为S级优先护航项目。
然而,就在团队核心设备即将从海外运抵的关键时刻,意外发生——承运的国际物流公司突然单方面通知,因“不可抗力”因素,设备在境外中转港被扣留,清关流程无限期延迟!几乎同时,团队首席科学家在国内的家人接到匿名骚扰电话,暗示其“研究方向敏感”,“应注意安全”。
这不再是暗处的冷箭,而是赤裸裸的警告和精准的狙击!对方显然动用了强大的境外资源和非常规手段。
周亦菲闻讯,瞳孔骤缩。她立刻启动应急预案:
一方面,通过官方渠道和民间商会力量,双管齐下,向物流公司施压,并寻求更高层面的外交协调,力争设备尽快放行。
另一方面,她亲自致电那位首席科学家,坦诚告知情况,并郑重承诺:“请放心,你和家人的安全,省里会负责到底。你们只需要专注于技术,外面的风浪,我们来挡!”指挥部迅速协调公安部门,加强了对科学家及其家人的安全保护。
这场短兵相接,考验的已不仅仅是智慧和魄力,更是意志与资源的极限比拼。
裂痕与凝聚。压力之下,指挥部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一位从某实权部门调来的副指挥,对周亦菲如此“高调”和“激进”的做法一直心存疑虑,尤其在设备被扣事件后,他私下抱怨:“步子太大,容易扯着蛋!现在惹来的麻烦,已经超出我们能控制的范围了!”
这番话在 small范围内流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士气。周亦菲得知后,没有在会上公开批评,而是在一次晚间加班后,单独约这位副指挥在她办公室喝茶。
她没有谈工作,而是聊起了自己刚参加工作时,跟随老领导下基层调研,看到一家曾经辉煌的老国企因为技术落后、机制僵化而濒临倒闭,工人们迷茫无助的眼神。“那时我就想,如果我们这代人不能为改变这种状况做点什么,愧对这个岗位。”她看着对方,语气诚恳,“老李,我知道你有顾虑,怕出事,怕担责。但有些事,总得有人去做。出了问题,我周亦菲负主要责任。但现在,我们需要的是同心同德,杀出一条血路。”
她没有疾言厉色,而是以情动人,以理服人。那位李副指挥沉默良久,最后叹了口气:“周主任,我明白了。以后,我跟着你干。”内部的裂痕,在坦诚的沟通中悄然弥合,团队的凝聚力在风雨洗礼中反而更加坚固。
曙光与潜航。尽管阻力重重,但前进的脚步并未停歇。那个轴承钢项目,在陕重集团苛刻的工况下,累计安全运行时间突破了1000小时,数据表现良好,获得了用户方的初步认可,拿到了首份小批量订单!这是从“样品”到“产品”的关键一步,意义非凡。
与此同时,针对物流受阻和设备扣押的调查取得了微妙进展。有迹象表明,背后隐约浮现出某些国际产业巨头和境内特定利益团体联手操作的影子。他们的目的,不仅仅是阻止一个项目,更是想扼杀整个“强基铸链”战略带来的威胁。
周亦菲看着内参部门报送的初步分析报告,眼神冰冷。她知道,斗争已经上升到新的维度。她拿起红色保密电话,接通了秦宇轩办公室。
“省长,情况比预想的更复杂,涉及境外势力和国内某些资本的勾连。请求启动更高层级的协调机制,并授权指挥部,在特定领域采取更灵活、更隐蔽的反制措施。”
电话那头,秦宇轩沉默片刻,只回了四个字:“准予,慎行。”
挂了电话,周亦菲走到窗前。夜色深沉,但城市的灯火依然顽强地闪耀着。短兵相接之后,将是更加隐蔽、更加残酷的潜航较量。她和她的队伍,必须像深海中的潜艇,在无声处积蓄力量,寻找时机,给予对手致命一击。前方的路,注定布满荆棘,但航向,已然确定,唯有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