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乃是崔家最为引以为傲的女儿。
其容貌温婉秀丽,宛如春日之花,令人赏心悦目;
性子更是温和可亲,宛如冬日之阳,温暖人心,深得家人的宠溺与喜爱。
崔莺莺却与寻常女子大相径庭。
她对那些教导女子三从四德的女戒之类的书籍毫无兴趣,反而对充满杀伐之气的战场上的事情充满了无尽的热情。
她常常沉醉于阅读兵书之中,如饥似渴地研究着各种战略战术,甚至还会兴致勃勃地与家中的兄弟们一同探讨军事问题。
崔莺莺的父兄皆曾亲身经历过战场的洗礼,这使得她对军事的兴趣愈发浓厚。
也因为如此,她与当年还未受宠的太子有了相识的机会。
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然而,这段缘分却如同深埋地下的宝藏一般,不为外界所知。
而如今,突然出现一个天运之女的称号,这个称号看似荣耀无比,实则暗藏玄机。
面对这一情况,崔家并未因此而感到丝毫的欣喜,反而忧心忡忡。
此刻,炙白的太阳高悬于天空,毫不留情地烘烤着整个裸露的大地。
许多树木在这酷热的阳光下,早已失去了生机,被晒成了枯枝,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这炎炎夏日的残酷。
在阳光的照耀下,太原崔府门前那对汉白玉石狮子显得格外耀眼夺目。
仿佛它们是这座府邸的守护者,静静地矗立在那里,见证着崔家的兴衰荣辱。
走进崔家祠堂,一股庄严肃穆的氛围扑面而来。
崔老爷子端坐在正中央,他的周围坐着几个崔家族亲,以及崔家的几个兄弟。
案桌上,一道明黄色的封皮圣旨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它被小心翼翼地摆放在那里,仿佛是一件珍贵的宝物。
众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落在了这道圣旨上,每个人的脸上都流露出凝重的神色。
崔莺莺的父亲崔彦之,作为崔家年轻一代的掌家人,此时正站在一旁。
他的年纪大约四十来岁,面庞温文尔雅,岁月似乎并未在他的脸上留下太多的痕迹。
然而,此刻他的眉头却紧紧地皱起,透露出一丝担忧。
“父亲,如今我们该如何是好呢?”
崔彦之打破了沉默,他的声音中带着些许焦虑。
这道圣旨是宫里送来的,册封崔莺莺为敬妃,并且要求她明日就起身进宫,去祭祀祈福。
这本该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但由于道济大师的预言以及他的圆寂。
使得民众对崔家女儿的期望变得异常巨大,他们都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崔莺莺的身上。
然而,往往期望越高,失望也就越大。
倘若崔家的女儿嫁入皇宫之后,那所谓的天灾依旧未能得到解决,那又该如何是好呢?
崔老太爷虽已年逾花甲,但他那一双历经沧桑的眼睛却依然锐利如鹰,仿佛能够洞悉一切。
他那满是皱纹的面庞上,透露出一种肃穆而威严的气息。
“事到如今,圣旨已然下达,我们已然没有其他的选择了。”
崔老太爷的声音低沉而坚定,似乎已经接受了这个无法改变的事实。
的确,崔氏一族已经多年没有女子嫁入皇宫成为妃子了。
如今,家族中的大多数人都只是在朝中担任一些普通官职的小辈而已。
当年,崔氏一族势力庞大,如日中天,甚至引起了天子的猜忌和朝堂群臣的弹劾。
面对如此困境,崔家家主也只能无奈地卸下官职,率领整个家族离开京城,返回太原老家,从此过起了隐居的生活。
谁能料到,时过境迁,如今却因为一个和尚的一番话,使得他们崔家再次与天家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若是时光倒流几十年,那时的崔家可谓是如日中天、权倾朝野。
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崔家之女更是非皇后之位莫属。
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崔家早已风光不再,权势渐微,面对他人的要求,他们似乎已经失去了拒绝的底气和能力。
在崔家的厅堂之上,一众族老面色凝重,纷纷摇头叹息,满脸都是无可奈何的神色。
崔彦之站在人群之中,他的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心疼,但也只能默默地低下头去,让人难以窥视他内心真正的想法。
与此同时,在崔家后院的百香苑内,一个身着浅绿夏裳的女子正静静地靠坐在窗边。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她的身上,仿佛给她披上了一层淡淡的金纱。
她的手上,紧握着一封来自那个人的信,微微颤抖的手指透露出她内心的不平静。
女子的眼眸中含着点点泪光,宛如清晨荷叶上的露珠,晶莹剔透。她全神贯注地看着信上的内容,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一般敲在她的心上。
这个女子,便是崔家的嫡长女——崔莺莺。
待看完信上的最后一个字,崔莺莺缓缓站起身来,她那原本轻蹙的眉头此刻愈发紧锁,仿佛心中有千头万绪缠绕。
她的步伐有些踉跄,似乎连站立都变得有些困难,这无疑显示出她内心的极度忐忑和不安。
多年的等待,如今终于换的心上人来迎娶自己,然而她却无法感受到太多的喜悦。
因为她深知,自己如今之所以能够嫁入皇宫,成为所谓的气运之女,其中多少存在一些欺骗的因素。
尽管如此,她也明白,如果没有这次机会,恐怕她还需要继续等待多少年才能与心上人长相厮守。
她并不介意等待,可家中的长辈们却已经等不及了。
他们迫切希望她能够早日成婚,以了却一桩心事。
因此,尽管内心充满矛盾和不安,她还是决定顺应家族的意愿,进宫去面对未知的命运。
整个崔府,原本应该弥漫着嫁女的喜庆氛围,但此刻却被一股沉重的压抑气息所笼罩。
次日清晨,宫里的接亲队伍早早地抵达了崔府。
尽管时间紧迫,但礼部官员们仍然竭尽全力,将这场婚礼筹备得格外隆重而体面。
甚至连大内总管都亲自前来,送上了一套华丽的喜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