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深沉,下湾村的喧嚣已然平息,只剩下偶尔的犬吠,打破这份寂静。
林凡站在简陋的屋舍内,油灯的光芒映照在他沉静的面庞上。
李明和赵峰已快马加鞭赶往金陵,去请周大人前来石桥县。
陈浩的密报,静静地躺在桌案上,信纸上的字迹,每一笔都透着金陵城那股不同寻常的暗流。
“京城……”
林凡轻声重复着这两个字,指尖轻抚着信纸上那句“乡试之事,京中自有定论”。
这绝非王家一个地方豪族能说出的话,更非寻常官员能轻易插手。
这意味着,他所面对的,远不止是金陵世家,而是更深、更广的权力网络。
他将目光投向堆放在桌角的几卷卷宗,那是他从石桥县衙调阅来的龙泉河历年水文记录和修缮账目。
这些卷宗,厚重且泛黄,承载着龙泉河畔百姓多年的苦难与无奈。
林凡没有急着入睡,他决定趁着夜深人静,将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记录,与陈浩带来的情报结合起来,尝试着拨开那层层迷雾。
他先从最近几年的水文记录看起。
每一年的水患,似乎都与上游某些河段的异常引水和堵塞有关。
而这些被引水滋养的田地,无一例外,都归属于金陵城内的王、张、赵等几个世家。
这些家族在石桥县拥有大量田产,并与当地官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只是表象。”
林凡心头明了,眉头微锁。
这些家族固然是直接的受益者,但要年年如此大规模地改动河道,而不被上级察觉,甚至能让县衙的修缮款项石沉大海,其背后必然有更强大的力量支撑。
他翻开历年的修缮账目,账目上的开支巨大,却收效甚微。
其中一些款项的流向,模糊不清,最终都指向了金陵城内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商行,而这些商行,又与金陵城中某些中层官员有着隐秘的关联。
林凡将这些信息一一对应,仿佛在脑海中绘制一张巨大的网。
这张网,以龙泉河为中心,向外蔓延,覆盖了金陵城,甚至触及了更远的地方。
他发现,金陵城内并非只有王、张这等地方世家。
还有一些家族,他们并不直接参与地方事务,却在金陵官场、乃至军方有着不小的影响力。
他们通过联姻、门生故吏、甚至暗中的利益输送,形成了一个盘根错节的权力联盟。
这些势力之间,表面上相互制衡,实则在某些共同利益面前,又会相互勾结。
他们仿佛一群寄生虫,吸附在王朝的肌体上,鲸吞着民脂民膏,却又巧妙地规避着风险。
“乡试之事,京中自有定论。”
林凡的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击。
这句话在他脑海中反复回荡。
乡试舞弊,牵扯的不仅仅是学子前程,更是朝廷选拔人才的公平与公正。
如果京城真的有势力介入,那说明这股力量,已经渗透到了选官制度的核心。
他忽然想起了李家。
青州舞弊案后,李家虽然元气大伤,但其残余势力却能苟延残喘,甚至还在暗中兴风作浪。
当时他只觉得是李家根基深厚,如今看来,这并非偶然。
李家之所以能存活下来,正是因为他们依附于这个更庞大的权力网络,成为了其中一个节点。
他们为京城某些大人物办事,作为回报,那些大人物便会为他们提供庇护。
林凡的文宫星海,此刻不再是先前那种模糊的预警,而是被这清晰的洞察所激荡。
他感到一股汹涌的文气,从星海深处翻涌而出,如同潮汐般冲击着他的文道根基。
这股力量,并非他主动修炼所得,而是他对天地之理、人间权势深入“格物致知”后,天地大道对他的回馈。
他看清了这复杂的棋局,也感受到了棋局中那些无形的手。
他意识到,自己所面临的挑战,远不止是文道新旧之争。
那只是表象。
更深层次的,是权力与利益的争夺,是对文道正统的定义权之争。
那些保守派大儒之所以反对他的“文道助农”,不仅仅是因为观念陈旧,更是因为他的新文道,动摇了他们赖以生存的旧有秩序和利益链条。
林凡缓缓起身,走到窗边。夜幕下的下湾村,显得格外宁静,与金陵城那波诡云谲的暗流形成了鲜明对比。
他闭上眼睛,感受着文宫星海中那股澎湃的力量,以及自己对这片天地更为深刻的理解。
他曾经以为,只要以文气点化土地,以事实说话,就能改变百姓的命运,就能弘扬新文道。
但现在他明白,这只是第一步。
要真正实现“经世致用,造福苍生”,他必须面对的,是那些盘根错节的权势,是那些将百姓疾苦视若无睹的“龙王爷”们,以及他们身后,那来自京城的巨大阴影。
“既然他们要玩,那我就陪他们好好玩一场。”
林凡睁开眼睛,眼中没有丝毫畏惧,只有一种洞悉一切后的清明与果决。
他已经看到了这盘棋的布局,也隐约看到了棋手。
现在,他需要做的,便是将这些隐藏在暗处的线索,一一串联起来,等待周大人的到来,届时,他将把这张巨大的权力之网,彻底掀开。
他要让那些自诩为“龙王爷”的人知道,这天下,真正的主宰,是百姓,是大道!
他重新坐回桌前,拿起笔,在空白的纸上,开始勾勒出一张更为详细的势力图。
他要将金陵城内那些隐形的家族、与他们相关的官员、甚至京城中可能存在的联系,都清晰地标注出来。这张图,将是他下一步行动的关键。
他要让周大人看到,这龙泉河水患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一个惊天秘密。
他将笔尖停在纸上,一个名字赫然出现在他所绘制的势力网核心——一个与京城权贵有着密切联系的,金陵城中鲜为人知的家族。
他要从这里,撕开一道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