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月艰辛,弹指而过。当最后一场戏的打板声清脆落下,张黎导演用沙哑却难掩激越的声音高喊“《风起陇西》全组杀青!”时,整个片场陷入刹那的寂静,随即,雷鸣般的掌声、欢呼与压抑已久的哽咽声如山洪般爆发。
从春寒料峭至暑气渐消,从宫阙楼台的精密复刻到陇西戈壁的风沙洗礼,数百个日夜的心血汗水,终凝成这数以万计的珍贵镜头。喜悦、不舍、疲惫、巨大的成就感与淡淡的空落感交织奔涌,冲击着在场每一个人。
沈清梧静立人群中央,身上仍是冯太后那身玄色绣金朝服,极尽尊荣,也承载着无边孤寂。她望着周围相拥而泣的工作人员,望着激动拭泪的张黎导演,望着那些日夜相伴却即将天涯四方的面孔,心中波澜万千。
于她,这不止是一部戏的终结,更似一场漫长而真实的梦醒。她借冯太后之躯,重历权谋倾轧、责任之重、情感破碎与重塑,宛若活过另一段人生。此刻抽离,竟有隔世之感。
杀青宴设于当地最大酒店宴会厅。无媒体外人,仅全剧组数百人,卸下重担,尽情释放数月压力。
宴厅内,气氛热烈感伤交织。敬酒、合影、签名、话别、祝福不绝于耳。张黎导演端杯眼眶泛红,逐桌敬谢每一位工作人员,动情处几度哽咽。行至沈清梧与秦谕面前,他重重拍二人肩膀:“辛苦了!最不容易的是你们!把冯太后和献文帝演活了!此剧,已成!你们是头功!”
沈清梧以茶代酒,谦和回应:“是导演掌舵有方,全体同仁齐心之功。”
秦谕亦在她身侧含笑碰杯,目光却不自觉流连于她沉静侧颜。
主演发言时,场面更显动人。饰演孝文帝的青年演员泣不成声,感谢导演及诸位前辈尤其“沈老师”的提携指点。几位老戏骨亦感慨职业生涯末期得遇如此团队与剧本,实属幸事。
话筒传至沈清梧手中,全场渐次安静。她起身,目光徐徐掠过每一张共历风雨的面孔。
“数月前,我们因《风起陇西》于此相聚。”声线清晰平和,却蕴含抚慰人心的力量,“我们共度长夜,共咽风沙,共享欢愉,也曾共感疲竭。我们一同,试图触碰一段尘封历史,理解一群鲜活生灵。”
“于我而言,这非仅一份工作。乃一场修行,一次对话。感谢张黎导演予我信任,感谢所有历史顾问与幕后英雄无声耕耘,感谢每一位对手戏演员的激发与成全,感谢全体同仁的包容支持。”她微鞠一躬,台下掌声雷动。
“冯太后此角,将永镌我生命。而《风起陇西》这段时光,也将会是我记忆中最珍重片段之一。”她举杯,“曲终人散,然情谊与共铸之作,永存。愿《风起陇西》播出顺利,愿诸位前程似锦。多谢!”
发言一如既往得体、真诚而有力,引发现场最持久掌声与共鸣,多人举杯红眼回应。
宴至后半,气氛愈松,成大型告别现场。众人络绎寻沈清梧合影、敬酒、表达钦佩不舍。她始终耐心以对,笑容温煦。
秦谕终得隙走近。他持两杯,递她一杯果汁。“下回合作,不知道会是什么时候了。”他望着杯中酒液,语气含一丝难察怅惘。“但总会再有的。”沈清梧接杯浅笑,“秦老师后续有何计划?”“暂时休整一下,专心审读剧本。李桉导演的新项目,我是非常期待的。”他看她,目光深邃,“那会是全新挑战。”“是,还有很多需要学习。”沈清梧颔首。片刻静默,空气流淌着无需言说的默契与淡愁。“保持联系。”秦谕终道,语意郑重。“好。”沈清梧应道。
另侧,韩屿也鼓足勇气前来道别,奉上一份精心准备的杀青礼——某顶级品牌护肤礼盒,可见其用心程度。“沈老师!日后无论有任何需要协助的地方,请尽管开口!”他目色亮澈,带着年轻独有的赤诚。
顾延之虽然没有亲自到场,也派助理送上了贵重礼物与贺喜花篮,并电话联系苏墨,诚心表达了后续合作意向。
苏墨周旋于人群,一边帮沈清梧挡去过多酒水与热情,一边眼观六路,不放过任何机会和重要制片、平台方寒暄,为沈清梧前路铺石。看见她与秦谕并肩低语,心中不免暗叹:倒是郎才女貌的一对,可惜……落花有意,流水终无情。
宴终人散。回到酒店,晓芸一边为沈清梧卸下繁重的头饰,一边忍不住落泪:“怎么就…就杀青了……真舍不得大家……”
沈清梧怔怔地望着镜子,看着自己一步一步华彩渐褪、显露原来的面容,等缓过神来,便轻拍晓芸的手背:“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最重要的是,我们共同留下了一部心血之作。”
她解锁手机,微信已经被铺天盖地的告别与祝福信息淹没。她一条一条仔细地浏览,认真回复。
窗外,陇西风声暂歇,夜空星河低垂,宁静深远。《风起陇西》的故事于此暂告段落,然沈清梧的征途,正迈向新章。国家博物馆的文化推广、李桉导演的新片邀约……崭新挑战与机遇,如远空星辰,待她奔赴探索。
而她还不知道的是,在杀青宴的角落,那位曾被周继坤收买、最终幡然醒悟的剧务小李,也鼓足了勇气,通过苏墨,将一份他私下保存、或许与李副总失踪案相关的模糊录音证据,递交到她手中。这条暗线,并没有随着剧集杀青而终结,反似潜流,悄然漫向未知远方。
第五十九回,宴终人散。
打板声落终杀青,欢呼哽咽皆真情。
清梧致辞感恩泽,回首数月意难平。
秦谕话别约再聚,韩屿赠礼表赤诚。
苏墨周旋铺前路,暗线新证悄然呈。
陇西风止宴席散,繁星似锦迎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