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宝国事件的雷霆反击,如同一次彻底的手术,割掉了《宣和风骨》剧组最后一个 visible 的毒瘤。经此一役,再无人敢明面上挑战沈清梧的权威,无论是出于嫉妒、轻视还是旧怨。剧组的气氛变得前所未有的纯粹和专注,所有人都将精力投入到了最后的冲刺拍摄中。
沈清梧的工作量并未减少,但环境顺畅了许多。她依旧严谨,但对一些无伤大雅的细节,学会了适度放手,给予各部门负责人更多的信任和空间。这种转变,反而激发了团队的创造力和责任感,工作效率与工作氛围都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闲暇时,她开始真正践行“融入现代生活”的想法。她让晓芸教她使用更多的生活类App,学习网上购物、预约挂号、甚至尝试使用导航软件独自乘坐地铁——这个过程对她来说充满新奇与挑战,仿佛一场小小的冒险。她依旧不喜喧闹,但会偶尔独自一人去逛博物馆、美术馆,或者就在公寓附近的公园长椅上,看人来人往,观察着这个时代最普通的众生相。
她甚至开始尝试烹饪。不再是之前为了果腹而煮面,而是真正照着菜谱,尝试复刻一些记忆中或书上看到的、做法相对简单的古典菜式或点心,如“梅花汤饼”、“莲房鱼包”。失败居多,但偶尔成功一次,与晓芸分食,看小丫头吃得眼睛发亮,叽叽喳喳地夸赞,她心中也会泛起一丝极淡的、却真实存在的暖意。
这种平淡琐碎的日常,像细腻的沙粒,悄然填补着她内心因千年时空转换和连续争斗而留下的缝隙。她依旧警惕,依旧目标明确,但眉宇间那抹过于锋利的冷峭,似乎被悄悄磨平了些许,多了一丝入世的温润。
这日,拍摄一场夜戏,是男主角在书房独处,对着烛火沉思家国天下的内心戏。灯光师反复调试,试图营造出那种昏黄、摇曳、充满思绪感的氛围,却总觉得差了点意思。
李导有些着急。沈清梧在一旁看着,忽然开口:“李导,可否试试减去三分之一的灯源,并在烛台旁加一小盆清水?”
灯光师不解。沈清梧解释道:“宋时烛火,光线朦胧,且因油脂燃烧,常有细微水汽氤氲。减灯源以显其弱,清水盆借光反射,可于墙面、案几上投下晃动水纹,更添幽深恍惚之感,契合人物此时心绪。”
灯光师依言尝试,效果出奇地好!那摇曳的水波纹光,仿佛将人物内心的波澜具象化,氛围感瞬间拉满!
李导拍案叫绝:“绝了!沈老师,您连打光都懂?!”
沈清梧淡然道:“无非是日常观察所得。古时无电,夜间光影变化,自有其规律。”
众人再次叹服。顾延之也在现场,他看着沈清梧在昏暗光影中沉静的侧脸,那双总是洞察一切的眼眸在摇曳的光线下显得格外深邃。他的心不受控制地悸动了一下。
收工时已是深夜。顾延之找到正在收拾东西的沈清梧,递给她一个保温杯:“刚让助理煮的姜枣茶,驱驱寒。晚上凉。”
这一次,沈清梧没有立刻拒绝。她看了看那还冒着热气的杯子,又看了看顾延之眼底那抹难以掩饰的、带着一丝疲惫却真诚的关切,沉默片刻,接了过来:“多谢顾总。”
她确实觉得有些冷。温热的杯子握在手里,一股暖意顺着掌心蔓延开来。
两人并肩往停车场走去。夜风微凉,吹拂着沈清梧额前的碎发。她安静地喝着姜枣茶,甜中带辣的味道驱散着夜间的寒意。
“郑宝国那边,法院已经受理了我们的起诉。”顾延之开口道,语气平静,“他这次,很难翻身了。”
“嗯。”沈清梧应了一声,并无太多情绪波动。对于注定失败的敌人,她从不浪费多余的情绪。
“《宣和风骨》再有一个月左右就能杀青了。”顾延之继续道,声音里带着感慨,“这段时间,辛苦你了。没有你,不可能有现在的效果。”
“分内之事。”沈清梧的回答依旧简洁。
顾延之停下脚步,看着她:“之后……有什么打算?星耀有几个新的项目正在筹备,都是大制作,如果你有兴趣……”
“顾总,”沈清梧打断他,也停下了脚步,抬眼望他。月色下,她的目光清亮如洗,“戏终归要散场。清梧志不在久困于一隅。完成此件事,我想休息一段时间,‘梧鸣阁’也需用心经营。至于后续合作,若有合适的项目,再议不迟。”
她再次明确地表达了不会与星耀深度绑定的意愿,但语气不再像以往那样冷硬,更像是一种平等的、基于自身规划的通知。
顾延之看着她,心中五味杂陈。有失落,有不甘,但更多的,是一种逐渐清晰的认知——他永远无法用常规的方式“拥有”或“掌控”这个女人。她就像一片自由的风,可以短暂停留,却不会为任何人驻足。
或许,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成为她可以暂时倚靠的枝桠,欣赏她翱翔的姿态,并期待她偶尔的回眸。
“好。”他最终点了点头,声音有些沙哑,“无论你做什么决定,星耀……和我个人,都会支持你。如果有任何需要,随时开口。”
这话说得真诚,褪去了许多以往的算计和试探。
沈清梧微微颔首:“多谢。”
这一次的“多谢”,似乎比以往多了几分重量。
两人走到车边,沈清梧上车离开。顾延之站在原地,看着车子尾灯消失在夜色中,久久没有动弹。他忽然觉得,能这样远远地看着她,知道她在自己曾经参与过的领域里发光发热,似乎……也是一种满足。
另一边,沈清梧靠在车后座,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都市霓虹。手中的保温杯还残留着温度。
顾延之的变化,她自然能感觉到。那份过于炽热的占有欲似乎冷却了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成熟、也更令人舒适的尊重与支持。
这很好。
她不需要纠缠不清的男女之情,那太麻烦,也太脆弱。但这种基于欣赏和互利基础的、清晰有界限的合作关系,是她所乐于见到的。
回到公寓,晓芸已经睡下。她洗漱完毕,坐在书桌前,打开了“梧鸣阁”的后台。粉丝又增长了不少,留言区很是热闹。有讨论历史知识的,有分享生活趣事的,甚至还有人来问她养生之道或推荐书单。
她挑选了几个有深度的问题,认真做了回复。然后,她发布了一篇新的短文,没有谈高深的学问,而是分享了自己近日尝试复刻“梅花汤饼”失败的经历,文字轻松自嘲,还配了一张烤焦了的“梅花”照片(用了可爱的贴纸挡住半张脸)。
这篇充满烟火气的短文一发出,立刻引来了粉丝们的热烈反响。
【哈哈哈沈老师也有翻车的时候!】
【看起来好像……炭烤梅花?】
【求教程!虽然可能会失败但想试试!】
【沈老师好可爱!感觉离我们近了好多!】
【下次试试降低火候?】
看着这些活泼又充满善意的留言,沈清梧的唇角不自觉地微微弯起。
这种不带任何功利目的的、简单的分享与交流,让她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放松与……快乐。
她关掉电脑,走到阳台。她种下的那些花草种子,有几株已经冒出了嫩绿的芽尖,在夜风中轻轻摇曳。
生命的力量,无论在哪个时代,都同样动人。
第二十八回,云卷云舒。
风波暂歇,前程渐明。
她依然在攀登,但脚步已不再匆忙。
她依然在谋划,但心境已愈加澄明。
千年前的宫闱暗影渐渐淡去,今世的繁华喧嚣仍在继续。
而她,沈清梧,正在这纷扰人间,一点点找到属于自己的、最舒适的姿态。
不急,不缓。
不争,不显。
只是从容地,走着属于自己的路。
而那路的尽头,必是她想要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