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在蝉鸣声中渐渐走向尾声,老城改造的步伐也越来越近。周围的邻居大多已经搬走,昔日热闹的巷子变得有些空旷和安静,只剩下几户像林心大这样准备坚持到最后的“留守户”。
一个周五的傍晚,天气难得的凉爽。林心大看着院子里自家结的丝瓜和邻居张奶奶家之前送来的最后一茬秋黄瓜,心里忽然冒出一个念头。她跟天赐和念晴商量:“眼看就要各奔东西了,我想把还留在附近的几家老邻居叫过来,就在咱这院子里,吃顿‘散伙饭’。就用这些自家种的菜,简单做点,也算是个念想。”
天赐和念晴听了,都非常赞同。这不仅是告别,更是对几十年邻里情分的一种温暖致敬。
说干就干。林心大给还留在附近的四五家邻居打了电话,大家一听,都特别高兴,满口答应。第二天一早,林心大和念晴就开始张罗。不去买太多复杂的菜,就用院子里现成的丝瓜、黄瓜、小番茄,又去买了点豆腐、豆芽,割了一小块肉,准备做几个家常小炒。天赐负责把院子打扫干净,把那张旧木桌擦得锃亮,又多搬了几把椅子和凳子。
傍晚时分,老邻居们陆陆续续地来了。有住在巷口的李老师夫妇,有儿子刚帮忙搬完家、自己坚持多留几天的张奶奶,还有对门开杂货铺多年的王大哥一家。每个人都没空手来,李老师提了一壶自己泡的枸杞酒(特意说给天赐喝点养生),张奶奶端来一盆自己拌的凉粉,王大哥则拎来了几瓶汽水给孩子们。
小小的院子里,顿时又充满了久违的热闹。大人们围坐在桌边,孩子们(包括被念晴抱在怀里的玥玥)在院子里追逐嬉戏。桌上的菜很简单:丝瓜炒蛋、拍黄瓜、蒜蓉豆苗、肉末豆腐、一盆西红柿蛋汤,但大家都吃得格外香甜。
话题自然离不开即将到来的分别和对未来的憧憬。
“林师傅,你家新房选在几栋啊?听说带电梯,真好!”
“张奶奶,您儿子给您租的房子离这儿远不?以后我们去看您也方便。”
“老王,你那新铺面找好了吗?到时候开业我们去捧场!”
大家聊着各自的新家,互相留下新的联系方式,约定以后要常来常往。没有太多的伤感,更多的是对彼此未来的祝福。几杯薄酒下肚,话匣子打开,开始回忆起几十年的老街坊生活。
“还记得不?那年下大雪,咱们几家一起把巷子口的雪扫干净……”
“我家小子小时候调皮,没少爬你家墙头摘枣吃,林师傅你可从来没说过啥。”
“可不是,远亲不如近邻嘛!这些年,多亏大家互相照应……”
林心大听着,心里暖融融的。这些看似琐碎的往事,此刻都成了最珍贵的记忆。她举起茶杯(以茶代酒),动情地说:“各位老哥哥老姐姐,咱们在这条巷子里做了几十年邻居,是缘分。马上要分开了,我心里是真舍不得。别的也不多说了,就祝咱们各家到了新地方,都顺顺利利,身体健健康康的!有空常联系,常走动!”
“好!常走动!”大家都举杯响应,清脆的碰杯声在暮色中响起,带着不舍,也带着希望。
小玥玥似乎也感受到了这特别的气氛,在妈妈怀里咿咿呀呀地“说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这顿简单的“散伙饭”,吃出了人间最朴素的真情。 它没有山珍海味,却饱含着几十年邻里守望相助的温暖。它是对一个时代的告别,也是对崭新生活的美好开启。
夜色渐深,邻居们陆续散去,院子里恢复了宁静。林心大和念晴收拾着碗筷,天赐抱着已经睡着的玥玥。月光洒在院子里,照着那依然茂盛的丝瓜藤。
老屋的使命即将完成,但老邻里的情谊,如同这月光,虽隔天涯,却彼此照亮。 这份温暖,将跟随着每一户人家,在新的地方,继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