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的紫禁城被漫天灯火裹着,太和殿内更是暖意融融,鎏金烛台映得满殿流光,桌上的鹿尾、熊掌、清蒸江瑶柱等御膳冒着热气,混着殿角焚着的龙涎香,一派热闹的年节气象。
太后坐在上首,脸色却比往日苍白几分,刚用了两口汤便放下银勺,轻轻咳嗽了两声。
“皇额娘,可是身子不适?”
太后摆了摆手,眼底藏着倦意:“老毛病了,许是今日殿内人多,有些气闷。你们接着热闹,哀家回寿康宫歇着便是,不必跟着。”
竹息连忙上前搀扶,太后又叮嘱了几句,便缓缓离席。待太后的身影消失在殿外,殿内的热闹似是被抽走了几分,连原本说笑的亲王们都稍稍收了声,目光不自觉地落在主位上的胤禛身上。
胤禛坐回龙椅,指尖摩挲着玉杯,目光扫过殿内,下首的允禵正低头给若曦剥橘子,指尖挑去橘络的动作格外细致,若曦接过橘子,两人相视一笑,眼底的温情几乎要溢出来。
这一幕像根细针,轻轻扎在胤禛心上,堵得他呼吸都沉了几分。看着允禵与若曦琴瑟和鸣,再想想自己身边的人,他心里更不是滋味。
“皇上,这杯酒臣妾敬您,祝皇上新年万事顺遂,大清国泰民安。”皇后端着酒杯起身,凤冠上的东珠随着动作轻轻晃动,语气温婉,眼底却藏着算计。
胤禛还没回话,年世兰却先一步站起身,手里的酒杯稳稳对着胤禛:“皇上,臣妾也敬您。臣妾无甚心愿,只求皇上龙体安康,弘历与胧月能平安长大,便是臣妾最大的福气。”
这话看似平常,却暗指皇后无子嗣,皇后的脸色瞬间沉了几分,却依旧维持着笑容:“华妃妹妹这话在理,只是皇家子嗣兴旺才是福气,妹妹既有心,往后也该多为皇上分忧,多劝劝皇上广纳嫔妃才是。”
“皇后娘娘说笑了,”年世兰放下酒杯,语气带着几分疏离,“臣妾粗笨,倒是娘娘,掌管六宫,更该为皇上挑选贤良淑德的女子。”
两人话里藏锋,胤禛听得太阳穴突突直跳,手里的酒杯重重放在桌上,发出“咚”的一声闷响。殿内瞬间安静下来,连掉根针都能听见。
允祥见状,连忙起身打圆场,手里端着酒杯走到殿中:“皇上,今日是除夕,臣弟敬您一杯,愿皇上新岁里少些操劳,多些舒心,也愿咱们大清风调雨顺,百姓安乐。”
话音刚落,坐在对面的允塘却轻嗤一声,端着酒杯晃了晃,语气带着嘲讽:“十三弟这话倒是说得好听,只是不知你这‘舒心’,是真为皇上着想,还是为了你自己?毕竟如今六部里,可不少你举荐的人呢。”
这话明显是在暗指允祥结党营私,殿内的气氛瞬间又紧张起来。允禵握着若曦的手紧了紧,若曦轻轻拍了拍他的手背,示意他稍安勿躁。
允祥脸上却没什么波澜,只是淡淡看了允塘一眼,语气平静:“九哥说笑了,臣弟举荐人才,皆为朝廷效力,若皇上觉得臣弟有不妥之处,尽管责罚,何需九哥操心呢,今日是除夕,臣弟不想因这些琐事扰了皇上的兴致。”
说罢,他对着胤禛举杯,将杯中酒一饮而尽,随后便躬身退回到自己的座位,全程没再看允塘一眼。允塘讨了个没趣,撇了撇嘴,也只能端着酒杯自己喝了起来。
胤禛看着这一幕,心里的烦闷更甚。允祉对殿内的纷争恍若未闻,一副置身事外的模样,允禩端着茶杯,嘴角噙着若有似无的笑,眼神却在众人之间来回打量,不知在盘算着什么,唯有允礼逗弄身边的弘春,时不时与弘历说笑两句,倒有几分过年的热闹劲儿。
“弘历,弘春,过来。”胤禛忽然开口,语气缓和了几分。两个孩子连忙放下手里的点心,快步走到殿中,规规矩矩地行礼。
胤禛看着两个孩子,弘历眉眼间已有几分沉稳,心里的郁结稍稍散开,指了指桌上的点心:“今日是除夕,不必拘谨,想吃什么便自己拿,若无趣,去殿外玩玩雪也好。”
两个孩子眼睛一亮,连忙躬身谢恩,转身便朝着殿外跑去,弘春还不忘拉着弘历的手,嘴里叽叽喳喳地说着要去堆雪人。
看着他们欢快的背影,殿内的气氛终于缓和了些,五爷率先开口:“皇上仁厚,皇室的孩子们在您的照拂下,定能长成栋梁之材。”
胤禛不置可否,只是端起酒杯喝了一口。
“皇上,臣弟近日得了一匹好马,性子温顺,跑得又快,等开春了,臣弟想请皇上一同去木兰围场狩猎,也让弘时,弘历练练骑射,您看如何?”
胤禛抬眼看向允祥:“也好,开春后,天气暖和了,带着孩子们去围场,看看谁家的阿哥能得头筹。”
宗室亲王们也纷纷开口附和,殿内的气氛渐渐热闹起来。皇后和年世兰虽不再明着争执,却也没什么好脸色,只是各自端着酒杯,偶尔应付两句。
胤禛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却依旧空落落的。看看殿内各怀心思的亲王们,忽然觉得这满殿的灯火与热闹,都像一场虚假的幻境。
“皇上,您尝尝这道烤鹿肉,是御膳房特意为您准备的,火候正好。”皇后见胤禛神色不对,连忙上前,用银叉叉了一块鹿肉递到他面前。胤禛接过,却没什么胃口,只是象征性地咬了一口,便放在了碟中。
殿外的爆竹声此起彼伏,烟花在夜空中炸开,映得满殿通明。胤禛看着窗外绚烂的烟花,忽然想起前世若曦曾说过,她最喜欢看烟花,说烟花虽短暂,却能在瞬间绽放最美的光彩。可如今,烟花依旧,身边的人却早已换了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