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直播的时间有点长,结束的时候已经午时了,嬴政让所有人都留在宫里用膳,秦鸢回去的时候,正好撞上,非常大方的请他们吃了一顿全羊宴,溜、爆、烧、炖、焖、煨、炒应有尽有,总共八十道菜,与他们平时只会烧烤和水煮截然不同。
不管是嬴政还是朝臣,这一餐都吃得十分尽兴。
“参见小公主。”
下午嬴政还要处理政务,秦鸢没有打搅,也不若平时那般隐身,一个人大摇大摆的在宫里闲逛,不知不觉就逛到了太官署,类似于后世的御膳房,专门负责皇帝妃嫔和公子公主们的膳食。
“不必多礼。”
摆摆手,秦鸢进入太官署看了看,秦朝可谓是美食荒漠,烹饪方法极为简单,主要就是烧烤和煮食,厨具、食材和各类调料也非常简单,因为最近新增了各类面食,厨具才多了竹制的蒸笼,其他还是各类青铜鼎。
“青铜含有微量毒素,长期用以烹饪或盛装食物,对身体有害,这是各类锅具和瓷碗瓷碟,把厨具全都换了。”
挥手之间,各式各样的锅碗瓢盆整齐的堆放在地上,秦鸢想了想,又拿出大量调料:“这些是烹饪用的调料,你们自己研究该如何使用,用完了让人跟我说一声就行,这些东西,以后我们大秦都会有。”
“诺。”
强忍着内心的激动,太官署的管事和厨师们不约而同的躬身。
“另外,这是各类烹饪书籍,以及厨具的使用方法等等,你们也一起拿去吧。”
临走之前,秦鸢还留下了大量食谱,主打的就是一个全方位改善大秦的饮食结构。
“多谢小公主。”
众人再次躬身道谢,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有些不稳,直到她小小的身影消失在视线里,他们才一窝蜂的涌向那些厨具和调料,至于食谱等书籍,则是由管事收了起来,要知道,现在不管是什么知识都极为宝贵,没有上面的许可,他们是不能随便钻研学习的。
这一天,秦鸢就跟个散财童子似的,到处送东西,消息传到嬴政耳中,他仅是微微一愣便继续埋首于政务中,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他的心情很好,不用怀疑,很快,大秦吃穿用方面都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翌日,天幕十点整准时展开,各朝各代似乎也习惯了这种节奏,完全不若最开始那般严阵以待,只是在天幕开启的时候自然而然的放下手中的事务,静心观看直播,当然,如此悠闲的只有帝王将相和王公贵族,百姓还是要继续干活的,最多也就是竖起耳朵倾听,偶尔抬头看看。
“大家好。”
今日秦鸢穿上了宋朝规制的汉服,鹅黄的颜色衬得她愈发清新亮眼,发间点缀着缀有羽毛的簪花,平添几分俏皮灵动:“今天我们继续讲述朝代的兴衰,唐朝灭亡后,华夏大地又陷入了长达数十年的战乱之中,中原地区先后涌现出五个政权,分别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史称五代,与此同时,南方和山西地区也并存着多个割据政权,分别是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国、南楚、南汉、荆南、北汉等,史称十国。”
“五代十国虽然只存续了短短数十年,可华夏大地却差点彻底沉沦,它的黑暗恐怖与残暴残暴血腥,比五胡乱华有过之而无不及,百姓几乎看不到生的希望,连皇帝都有可能随时被人砍死,文臣没有气节,武将也毫无忠诚可言,传统的儒家忠君思想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价值观和道德观被彻底碾碎,弱肉强食成了唯一的生存法则。”
“直到周世宗柴荣横空出世,五代十国才画下休止符,柴荣被誉为五代第一明君,虽然只在位短短五年半,他的文治武功却深刻的改变了历史走向,为后来北宋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没有柴荣,就没有后来赵匡胤建立的北宋。”
“柴荣登基之初,意气风发,对群臣说出了华夏历史上极为着名的一段帝王规划--‘朕当以十年平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他立志用三十年的时间,完成统一、休养和治平三部曲,这个宏伟的抱负,驱动着他此后所有疾风暴雨般的改革和征战。”
“在那人心惶惶、道德沦丧的乱世,柴荣如同一颗璀璨的流星,带来秩序与希望,可惜,天嫉英才,公元959年,他在开封不幸病逝,年仅三十九岁!”
天幕画面跟随着秦鸢的讲述不断转换,柴荣的出现,犹如击碎黑暗的亮光,为混乱的五代十国画下了休止符,他的英年早逝,不止是历史的遗憾,也是整个华夏的损失,即便是只偏爱始皇,对其他帝王不偏不倚的秦鸢,在讲到他的时候,语气里也满是惋惜。
“五代十国是真正礼崩乐坏的时代,皇帝都成了高危职业,更别说百姓了,比五胡乱华更加恐怖,简直毫无人性可言。”
“黄巢将北魏隋唐以来的门阀贵族按照族谱杀得干干净净,可底层百姓并没有得到好处,反而因为秩序的缺失更惨,那些草头王代替了原本的贵族阶层,成为新的统治者后,不像原来的门阀贵族那样有文化传承,他们几乎泯灭人性,仿佛是回到了最原始的兽性杀戮上。”
“前面说得不错,但如果没有黄巢灭杀门阀贵族,华夏可能就会像隔壁阿三国一样,人分三六九等,底层百姓更没有出头之日。”
“五胡乱华至少还有礼义廉耻,五代十国就是完全的丛林法则,弑君,杀父,弑母,杀子几乎都是家常便饭。”
“柴荣真的可惜了,他如果不死,燕云十六州应该能收回来,也不会有后面那让人糟心不已的大怂了。”
“说到燕云十六州就来气,石敬瑭简直就是历史的罪人,如果不是他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中原大地又怎么可能门户大开,任由北方游牧民族出入?”
“周朝前后八百年,早耗尽了气运,所以,不管北周宇文邕和后周柴荣有多雄才伟略,注定都不可能长久!玄学这种东西,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他不叫柴荣,应该是郭荣,柴荣是郭威的义子,且已正式过继,按宗法礼制,改回柴姓就没有继承资格,赵匡胤为了自己篡位的合法性,故意给他改回去的。”
“宇文邕和柴荣都很可惜,他俩要是能多活几十年,杨坚和赵匡胤顶天了就是个大将军,根本不可能当皇帝。”
后世弹幕陆续闪烁,五代十国的黑暗,在他们的文字下更加立体鲜明,柴荣的早逝,似乎也更加遗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