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面佑儿渐渐长大,对比昶儿在读书上的天分,佑儿明显更像晗儿,他喜欢去晗儿劳作的田里玩,喜欢找晗儿要各式各样的种子自己种。
要说昶儿是侯府最合适的接班人,那佑儿就是晗儿的接班人,我发觉夫君的变化实在是他表现的太过明显,刚开始逢人就夸会读书的宝贝孙子直接查无此人。
再出门就成了最像小儿子的小孙子,呵,此子类父算是对孩子们的最高评价吧,但说实话儿子不在我也有些偏心最像小儿子的小孙子。
后面晗儿让夫君找人教导两个孩子功夫,说是锻炼身体,但其实不管读书还是别的都很废身体,夫君先是在府里自己教。
他其实就是想看看两个孩子的天资然后按天资找师傅,生怕浪费了自己那宝贵的人情。
然后就是自幼体弱的佑儿反而更加出色,他带着佑儿直接去一位老将军府上登门,最后佑儿每天跟着那家的孩子练两个时辰的功夫,昶儿则是师傅上门教。
我有心为昶儿争取只是那老东西非说习武这东西天资不行就什么都不行,而且昶儿不是这块料,强身健体就行。
呵,古有孟母三迁只为给孩子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这都不止环境了还有老师和同窗,就这么吝啬一个机会吗?
我还打算再说些的时候墨兰又跟那个妾联系上了,这次是她娘家哥哥还未娶妻,想让墨兰给看个姑娘,墨兰竟然还答应了。
算了算了,亲哥还未成亲,她有能力想帮帮忙也正常,但是盛家现在已经这样了她竟然还想着走盛家的老路,男高娶女高嫁,脑子有毛病吧?
我心下难安总感觉要出事,遣了人每天跟着她,最后竟是传出陈氏嫡次女要嫁给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我总感觉这里面有事。
多加打探才知道盛墨兰竟敢拿昶儿的婚事做交换,我听完就倒了,再次睁眼就是晗儿和夫君都在身前,偏偏盛墨兰不在。
我哭了,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我可怜的昶儿,整个安远侯府就没人怜惜这个本该被宠着长大的孩子,我好难受。
我佯装只是身体不好忍了一段时间送走晗儿,晗儿既然不愿意掺和这些世俗之事那就让我来处理,现在有我,未来有昶儿佑儿,我的儿可以一辈子都去做他想做的事情。
陈家掌权人是庆宁大长公主,是仁宗皇帝的孩子,现在已经过了两朝陈家早就在走下坡路,我不知墨兰为什么选这家但我知道晗儿不想和皇室有牵扯,这桩婚事不可能。
我也没登门,只是让人去盛家当家夫人的娘家传了几句话,那边很快就将旁支的女儿嫁给盛长枫,至于那个妾当初的纳妾文书还在,我让贴身嬷嬷拿着那文书将人送回盛家。
左右喜欢当妾又舍不下亲儿子,人生就这么长,我们总不能一直做坏人吧?
墨兰再回来时就疯了,她让我给家里供对兔爷给儿子保平安,我让人看着她跪在外面的青石板上洗洗脑子。
从这一直到昶儿和佑儿成亲时她都是安安静静的,但我知道这个人,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心小,所以目光短浅,心小所以看不清很多事情的本质。
她若是嫁个浪荡子说不定还能舒舒服服的过一辈子,可惜了,有缘当了侯夫人为什么不努力努力提升自己呢?
昶儿的妻子是钱氏这一代的长女,这门婚事两家也说不上谁高攀,反正从亲事定下来一直到嫁娶都是一次过,一切就好像真的是天定姻缘一样顺利极了。
等那孩子进门后我直接将府中事务全部交了出去,看着小小的孩子待人接物如此熟落我看出墨兰的不可置信,可哪家贵女在闺阁中不学这些?
这也是嫁娶定要找门当户对的原由,不然娶回来再慢慢教的话成本太大了。
我总算是松了一口气,慢慢的将手中的亲朋交际就全部放手出去,我相信她能应付墨兰。
后面佑儿成婚娶的就是那位老将军家的小女儿,我看那孩子说不上喜不喜欢,就是有点担心未来若是佑儿分家出去,那个孩子能管好门户吗?
后面还真只能说我是劳碌命,佑儿成亲一月后献上了一个改良弩箭,我也不太明白他们捣鼓的那些东西,只是听说箭矢可以量产,而且哪怕是女子都能操作那个弓弩。
佑儿被封为昌乐伯,我大概能看到佑儿日后的路,那些人也希望佑儿能和他父亲一样捣鼓出越来越多的东西。
我以为我和钱氏能慢慢教新妇,结果这转眼就要搬出去了,好在官家赐的院子就在斜对面,我又将身边的两个嬷嬷都给了出去。
分不清是时来运转还是别的,佑儿府里先传来好消息,夫君也是老了老了也不在乎面子了,拉着我就要去昌乐伯府住着。
我顾忌昶儿的面子和担心墨兰做什么所以一直没同意,夫君也不好一个人过去看怀孕的儿媳,只是怀胎十月那边生下了一个男丁,我抬头才发现自己早就满头白发。
孩子出生后夫君日日过去看重孙子,只是他早年在军队身上也有暗伤,我最后拗不过还是搬去了昌乐伯府。
快乐的日子让人忘乎时间,直到我常常梦到死去的女儿和母亲时,我才发现自己好像真的要走了,这次躺在床上的时间有点长,晗儿听到消息也回来了。
我看着晗儿为我找来的太医心思却是飘向远方,我将钱氏找来让太医给她诊脉,虽说日后若真的有问题钱家肯定也会去帮忙,只是我总感觉不该是这个样子,难道天命真的不眷顾昶儿?
太医的诊断还真是让我大开眼界,钱氏被下了避子药,我都不用猜都知道是谁干的,佑儿夫妇心思敞亮府里就只剩一个人可能动手。
最后人赃并获,我之前一直觉得墨兰是被盛家耽搁了,比起她那些姐妹她最少是个人,现在看来我也有走眼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