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把驴车停在院门口,墨尾就抱着布偶跳下车,一溜烟跑进院子,把布偶放在石桌上,又跑回来叼谢怜手里的鱼篓,尾巴摇得能打出风。“慢点跑,别摔着。”谢怜笑着跟上,刚走进屋就被花城拉住手:“你歇着,东西我来收拾,先把肉放进缸里冻着,免得坏了。”
谢怜靠在门框上,看着花城把面粉倒进米缸,又把蔬菜放进竹篮摆在阴凉处,墨尾则蹲在一旁,时不时用爪子扒扒装肉的油纸包,被花城轻轻弹了下额头才乖乖缩回去。“别逗它了,”谢怜笑着递过一杯梅花茶,“老水手还等着我们去吃鱼呢,收拾完我们就过去。”
两人简单收拾好,牵着墨尾往老水手家走。刚到门口,就闻到红烧鱼的香气,老水手正站在灶间,往锅里撒着葱花。“你们来啦!”他笑着迎上来,“快进屋坐,鱼马上就好,还有刚蒸的玉米饼,配着鱼吃正好。”
墨尾一进门就直奔灶间,蹲在老水手脚边,盯着锅里的鱼,喉咙里发出轻轻的叫声。“这小猫,鼻子真灵。”老水手笑着盛了一小碗鱼肉,吹凉后放在它面前,“慢慢吃,别烫着。”小猫立刻小口小口吃起来,尾巴尖轻轻晃着。
不一会儿,红烧鱼和玉米饼就端上了桌。鱼肉鲜嫩,裹着浓郁的酱汁,玉米饼则松软香甜。谢怜咬了一口玉米饼,又夹了块鱼肉,忍不住赞道:“您做的鱼真好吃,比上次在镇上吃的还鲜。”老水手笑着摆摆手:“喜欢就多吃点,锅里还有,不够再盛。”
吃过午饭,两人帮老水手收拾好碗筷,便准备回家。老水手送他们到门口,指着院外的菜地说:“我种的白菜快熟了,过几天你们来摘些,炖肉吃香得很。”谢怜连忙道谢:“谢谢您,等白菜熟了我们就来。”
走在回家的路上,阳光正好,洒在身上暖洋洋的。墨尾跟在他们身边,时不时停下来闻闻路边的草,模样格外悠闲。“下午我们做红烧肉吧?”谢怜抬头问花城,“买的五花肉看着就好,炖得软烂些,肯定香。”花城点头:“好,都听你的,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回到家,谢怜先把五花肉切成块,放进冷水里泡着去血水,又把萝卜洗干净切成滚刀块。花城则在灶间烧火,把铁锅烧热,倒上油,放入冰糖炒出糖色。“糖色炒好了,”花城朝谢怜喊道,“把肉放进来吧。”
谢怜把泡好的五花肉放进锅里,翻炒至表面金黄,再加入酱油、姜片、葱段,继续翻炒出香味,最后加入热水没过肉块,盖上锅盖焖煮。“得炖一个时辰才够软烂,”谢怜坐在灶边,帮花城添了把柴,“等会儿再把萝卜放进去,炖入味了更好吃。”
墨尾蹲在灶边,盯着锅里的肉,时不时伸出爪子想碰锅盖,被谢怜轻轻按住:“别闹,还没熟呢,熟了给你留几块不含糖的。”小猫似懂非懂地缩回爪子,乖乖蹲在一旁,眼睛却始终盯着锅里。
炖肉的时间里,谢怜想起早上买的萝卜,便拿出几个洗干净,切成条放在竹筛里晾晒,准备做萝卜干。花城则坐在院中的石桌旁,整理上午买的布料,想着给谢怜做件新的棉袄。“你看这块蓝色的布料怎么样?”花城拿起一块布料问谢怜,“做件棉袄,冬天穿暖和。”谢怜走过去摸了摸,布料柔软厚实,笑着点头:“好看,做出来肯定暖和。”
不一会儿,厨房里就飘出红烧肉的香气。谢怜掀开锅盖,一股浓郁的肉香扑面而来,肉块已经炖得软烂,颜色红亮诱人。“可以放萝卜了,”他把切好的萝卜块放进锅里,盖上锅盖继续焖煮,“再炖二十分钟,萝卜就能入味了。”
墨尾闻到肉香,立刻跑到灶间,蹲在谢怜脚边,尾巴摇得飞快。“快好了,”谢怜摸了摸它的脑袋,“再等会儿,就给你盛。”小猫立刻发出软乎乎的叫声,像是在回应。
终于,红烧肉炖好了。谢怜盛了一碗,先给墨尾挑了几块不含糖的肉块,放在它的小碗里,又盛了一碗递给花城:“快尝尝,看好不好吃。”花城夹了一块肉,入口即化,酱汁浓郁,带着萝卜的清甜,忍不住赞道:“好吃,比上次做的还香。”
两人坐在桌前,吃着红烧肉,配着早上剩下的玉米饼,格外满足。墨尾则蹲在桌旁,小口吃着碗里的肉,喉咙里发出满足的呼噜声。“明天我们给阿婆和老水手送些红烧肉吧?”谢怜抬头问花城,“他们肯定也喜欢吃。”花城点头:“好,明天一早我们就送过去。”
吃过晚饭,两人坐在炉边喝茶。杯中泡着之前焙好的梅花茶,清香四溢。墨尾蜷在他们脚边,渐渐睡着了,爪子还抱着半块肉骨头。谢怜靠在花城怀里,看着炉中跳动的炭火,轻声道:“三郎,有你在真好,每天都能吃到好吃的,还能一起做喜欢的事。”
花城收紧手臂,在他发顶印下一个吻:“阿怜,有你在,才是最好的。以后我们每天都这么开心,每年都这么热闹。”窗外的红灯笼依旧亮着,暖红的光透过窗纸,映在地上,像是撒了一层碎金。
谢怜闭上眼睛,嘴角带着笑意。他知道,这样的日子,会一年又一年,一直延续下去——有爱人相伴,有小猫陪伴,有村民们的善意,还有这满院的烟火气,便是世间最圆满的幸福。而这份幸福,会像这炖得软烂的红烧肉一样,温暖醇厚,永不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