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廿二的清晨,第一缕暖春的风掠过莲塘,雪开始簌簌融化。覆盖在草帘上的积雪顺着草缝往下淌,在塘埂边积成小小的水洼,映着初升的朝阳,泛着细碎的金光。蓝念安穿着薄了些的棉袄,手里攥着去年除夕系红绳的莲子,一路小跑往塘边赶,棉鞋踩过融雪的路面,溅起星星点点的水花。
“娘!雪化了!草帘露出来了!”他跑到塘边,指着冰面上渐渐显露的草帘喊。江念卿提着竹篮走来,里面装着刚发芽的荠菜和新磨的面粉,打算中午做荠菜团子。“别急,先把草帘上的残雪扫干净,”她笑着递给蓝念安一把小扫帚,“等冰再化些,咱们就能把草帘收起来,让阳光好好照照塘泥,莲子就快醒了。”
蓝承宇扛着竹竿走来,竿头绑着个小网兜,是用来捞冰面上融化的碎草屑的;念莲丫头怀里的莲娃娃换了身浅绿的新袄,袄面上绣着刚冒芽的荷叶纹样,在春日里透着鲜活。“爹说今天要把塘埂边的融雪引到田里,”蓝承宇把竹竿放在塘边,“既能给麦田浇水,又能防止融雪积在塘边,渗进草帘里。”念莲丫头则蹲在水洼边,把莲娃娃放在旁边,伸手去碰水里的倒影,笑得眼睛弯成了月牙。
没过多久,蓝思追、金凌和蓝景仪就来了。蓝思追手里拿着个小铲子,用来松动塘埂边的冻土;金凌提着个陶罐,里面装着腐熟的豆饼肥,打算等草帘收了给塘泥施肥;蓝景仪背着本崭新的“莲塘记”,封面上用墨笔写着“新岁莲塘录”,还带了盒新的彩墨,要给新一年的莲塘画开篇。“今年的春来得早,”蓝思追蹲在塘边,用铲子轻轻挖了点冻土,“草帘收得及时,莲子说不定能比去年早冒芽。”
众人很快忙活起来。蓝思追和蓝承宇扫草帘上的残雪,金凌和江念卿清理塘埂边的碎冰,三个孩子则围着水洼玩闹。蓝念安用小扫帚帮着扫雪,时不时停下来趴在草帘上听,盼着能听到莲子发芽的动静;念莲丫头把融化的雪水装进小瓶子,说是要留给莲子“喝”;蓝景仪则翻开新的“莲塘记”,在第一页画下春归的莲塘——残雪覆草帘,融水映朝阳,众人扫雪的身影在晨光里晃动,笔尖蘸了点嫩黄,给草帘边的枯草添了层新芽的颜色,瞬间有了春日的生机。
中午时分,草帘上的残雪终于扫干净了。江念卿在塘边的屋里蒸好了荠菜团子,团子的香气混着春日的青草香飘满塘边。众人围坐在屋檐下,捧着热乎乎的团子吃,蓝念安咬了口团子,荠菜的清香和面粉的甜香在嘴里散开,忍不住说:“娘做的团子真好吃!比去年的还香!”江念卿笑着说:“等莲子发芽了,咱们就用新采的荷叶包团子,更鲜呢。”
饭后,蓝景仪拿出新的“莲塘记”,让众人在第一页写下新岁的心愿。蓝思追写的是“愿新岁莲塘常绿,莲子岁岁安康”;金凌写的是“盼今夏荷风送爽,菱角满塘”;江念卿画了颗刚冒芽的莲子,旁边写着“愿孩子们如春日新芽,向阳生长”;蓝承宇写的是“今年要学会辨认莲子好坏,帮爹多护塘”;念莲丫头画了个莲娃娃站在芽尖上,歪歪扭扭写着“娃娃等莲子一起长”;蓝念安最用心,他把去年那颗系红绳的莲子放在纸上,照着画了下来,旁边写着“希望红绳莲子先发芽”。
午后,阳光更暖了,冰面又化了些,露出下面清澈的塘水。蓝思追带着众人慢慢收草帘,草帘晒干后泛着浅黄,叠整齐放在屋檐下,留着冬天再用。金凌则把豆饼肥掰成小块,撒在塘边的浅水区,肥块遇水慢慢化开,给塘泥添了养分。蓝景仪趁机在“莲塘记”上画下收草帘的场景,草帘在春日里舒展,众人的笑脸映着阳光,倒比冬日的画面多了几分热闹。
傍晚时分,夕阳斜照在塘面上,给融了一半的冰面镀上了层橙红。众人收拾好东西准备回家,蓝念安回头望了眼莲塘,草帘收走后,冰面更显清亮,仿佛能看到塘泥里沉睡的莲子。“爹,莲子什么时候能发芽呀?”他问。蓝思追笑着说:“快了,等再过几天,你再来就能看到芽尖了。”
夜里,蓝念安躺在床上,手里攥着那颗红绳莲子,很快就进入了梦乡。梦里,他梦见塘里的冰全化了,塘泥里冒出密密麻麻的芽尖,其中一颗带着红绳的莲子芽长得最高,他伸手去碰,芽尖轻轻晃了晃,像是在跟他打招呼;众人在塘边欢呼,魏前辈和蓝二前辈也来了,蓝二前辈弹着琴,魏前辈拿着莲蓬,笑着把新鲜的莲子递给孩子们;蓝景仪在新的“莲塘记”上画满了芽尖,每一笔都透着欢喜。
窗外的春风轻轻吹着,塘里的莲子在塘泥里慢慢苏醒,吸着春日的养分,攒着冒芽的力气。它们知道,新的一年开始了,守护它们的人依旧在,百年莲塘的故事,又将翻开新的篇章。而那本崭新的“莲塘记”,早已写下春归的开篇,等着接下来的日子里,添上芽尖破土、荷叶舒展、荷花绽放的画面,把这份跨越岁月的守护,一代又一代,轻轻续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