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淮家门前,突然冒出一个绿芽。苏淮抬眼望向远方,隐约能看到浅浅的一层绿雾,时隐时现在高原上。略似“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美景。
苏淮遥想着自己的家乡,难免有些“小雨润如酥”的乡愁。想必此时,家乡的柳芽应该已经长成,应该正是春暖花开时节。人们应该已经脱掉厚厚的冬衣,在春耕劳碌。
苏淮知道,自己该准备回家了。
感慨完时节,苏淮扭头回了木工坊。
————
经过小半年的学习,吴大通差不多学了苏淮三四成手艺。他已经可以在木工坊里挑梁干活了。
不是说吴大通学习慢,恰恰相反他学得很快。不是苏淮不认真教这娃,而是苏淮的手艺太高,没个几年亦或十几年的水磨功夫,再聪明的娃也学不全苏淮的手艺。
至于吴大山和吴大川,学得是慢了一些,但普通的农用家具,也已经打得有模有样。
苏淮坐在一旁抽烟看着仨兄弟干活,他感觉很欣慰。算是不负吴永贵、吴永江两兄弟的重托。
就算自己现在离开大湾村,村子里的木工坊也能继续远近闻名。
苏淮忽然想起什么,他冲着吴大通招了招手。这个徒弟乖乖地赶紧跑到身边。
“师父,你叫俄。”
“通娃,俄问过你娘,你今年周岁才十岁,正是不大不小的年纪。你想不想重新回学屋上学?反正咱们村的小学已经开学了,上学也方便。”
吴大通听了苏淮的话,他的眼睛游离着。过了良久,他才咬着牙对苏淮说道:“师父,俄不要上学,俄还要跟着你学手艺。”
“哈怂。”苏淮轻骂了娃一句,“哪能不上学么。依着俄看,每天去上半天学,下午再回来干活学手艺,这样也挺好。再说嘞,俄觉得你都快能出师咧。”
“师父,你不要俄咧?”吴大通瞪大眼睛问着苏淮,眼眶里有些湿润。
“哈怂,师父咋不要你了么。虽然你师娘天天教你读书识字,可再怎么样也没有学校里教得多。以后要想走得长远,还是要上学多学些知识。再长大一些,就要去老支书那达,多看看报纸,多学会思考。”
苏淮悠悠地说着。他很关心吴大通的未来,更希望他有自学的能力。而这一点,短时间内自己教不会他。只能把希望寄托于大湾村学校,寄托于那帮知青同学身上。
“师父,你真想让俄去学屋?”
“你不想?”
“俄想。俄打学校一开学就想去。可是这达离不开俄。”吴大通说出了真心话。
“你个碎娃,真把自己当成个人咧。这个地球离开谁都照转。行咧,俄这就去学校给你安排一下,你天天上午跟着去读书。下午再回来干活。就这样定嘞。”苏淮不容置疑地做出了决定。然后冲着吴大通挥了挥手,示意他继续去干活。
苏淮看得出来,这娃干起活来手有些抖,这是心里激动的表现。也是,这孩子那么小的时候,能跑上那么远的路,去教室旁边偷听。现在有学上了,心里怎能不激动。
————
大湾村小学,百十来个学生分成了五个班。六名知青当着各科的老师。而小学校长一职,则由李文海兼任。
可以说,没有李文海的坚持,也就没有今天的大湾村小学。而李文海又是一位很有文化底蕴的人。没有人再比他适合当这个校长了。
苏淮来到小学校,他直接找到正在锅屋里做饭的李校长。
“文海叔,这肉炖得真香。熟了没?让俄尝几块。”苏淮哪里会馋肉,他只是先说些废话,拉近一下两人的关系。
“这是娃娃们的午饭。可不敢给你尝嘞。”李文海懒得假客套一下。他就是这么正直的一个人。
“俄说文海叔,咋看你都是个伙夫,这哪有校长的样子么。”
“校长该是啥样?”
“人家校长,天天手里端着一杯茶,手里捧着看不完的报纸,脸上还得戴副眼镜嘞。”
“那是校长?那是官僚。屁话少说,来找俄有甚事?”
“文海叔,你是个明白人。是这,通娃现在的手艺也学得差不多咧。俄想着让他来学校上学。十岁的娃娃,不上学能走多远?……”
没等苏淮把话说完,李文海立马表示同意,“俄屋里头正好还有两套教材。下午让通娃过来找俄拿。”
“俄替娃谢谢你嘞。”
“俄要你谢个甚。俄希望全村的娃娃们都能读书识字,以后不当睁眼瞎被人欺负。苏淮娃,要谢,俄还得谢你咧。要莫你开这个木工坊,俄就是盼瞎了这双眼,这个小学校也办不成。”
“文海叔,咱就别互相客气嘞。是这,通娃上午天天来学校,下午还得去木工坊里干活。毕竟村里头给他八个工分嘞。”
“嗯。这事俄应嘞。”
……
苏淮离开小学之前,李文海已经敲钟,学校开饭了。看着捧着木碗,一个个兴奋的小眼神。苏淮很是有成就感。
当然,学生们用的木碗,也是大湾村木工坊赞助的。
————
苏淮刚从小学校里出来,迎头就碰到了熟人。一老一少,一男一女两个人,一身褴褛,满脸沧桑。
苏淮很是奇怪,这俩人咋回来了呢?不是说好至少要在劳动队里待半年的吗?
“坎娃,你们娘俩咋回来了么。”苏淮猜不出来原因,又按不住心中的好奇,只好出声相问。
“是苏知青呀。公社里头的领导说,现在要备耕,暂时把‘劳动队’解散,让俄们回村参加劳动。”王志国对于“恩人”苏淮,真能做到知无不言。
“啥时候还回去?”苏淮听到了“暂时”,自然想知道结果。
“咋?!你苏淮不安好心,想让俄们娘俩死在那达!”二黑婆姨,坎娃的娘,狠狠地瞪着苏淮。
“苏知青,俄娘说话不好听,你别往心里去。上头领导说咧,收了大秋,俄们再回去。”
“那可感情好。你能搂着婆姨过日子咧。坎娃,村里给你和林卫红箍了新窑,你还不知道吧。赶紧回去看看。看看你的新窑,看看你的婆姨。”苏淮虽然心里很失望,但表现得很是热情。
“甚?!俄有新窑咧?苏知青,你莫日哄俄。”
“你可别高兴得太早,支书说咧,那是给林卫红的。虽说你们是两口子,可窑是她的,她不让你住,你还得回你娘家。”
“卫红不会不让俄住的。”王志国很是自信。
“看吧。赶紧回去洗洗,收拾干净了再见你婆姨。”
“俄谢谢苏知青。”王志国经由苏淮提醒,他才想起自己的婆姨是城里人,爱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