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玥的发现
边关的烽火暂熄,钢铁的轰鸣与马蹄的奔腾构成了汉部落发展的主旋律。然而,在这片主要由男性主导的开拓与征战之外,另一条同样至关重要的脉络,正在悄然延伸,细腻而坚韧地滋养着部落的根基——那便是关乎生命存续的医药之学。
巫的居所附近,如今多了一间小小的偏室。这里没有青铜的肃杀,也没有钢铁的冷硬,取而代之的是满室弥漫的、混合了千百种草木气息的奇异药香。这里,是玥的天地。
作为阳歌的女儿,玥并未继承父亲那开拓万里的雄才大略,也未承袭母亲岩灵那驰骋沙场的飒爽英姿。她更像一株安静生长的药草,内敛而富有生命力,心思细腻,对自然万物有着天生的好奇与感知。她自幼便喜欢跟在巫的身边,看他捣药、念咒、为人疗伤,但相较于那些神秘莫测的祷祝,她更痴迷于那些形态各异、能真正缓解病痛的草木本身。
北疆集市开辟后,第一批从林中人那里交换来的物品中,除了兽皮木材,更有大量汉部落从未见过的、奇形怪状的草药。这些草药被送到巫这里,最终大部分都交给了对此表现出极大热情的玥来整理、辨识。
这一日,阳光透过特意开出的窄窗,照在室内一排排的木架和石台上。台上堆满了各式各样的植物:风干的根茎、破碎的树皮、蜷缩的叶片、色彩斑斓的果实和种子。玥正埋首其中,小心翼翼地用一柄小巧锋利的青铜刀,处理着一批新送来的、带着泥土气息的根茎。
这些根茎来自林中,是玛芙婆婆亲自指定交换的一种草药,据称对“身体里的火”有效。它们外表呈深褐色,皱缩不起眼,但切开后,内里却呈现出一种深邃而浓郁的紫色,仿佛蕴藏着某种神秘的力量。
玥按照巫偶尔提及和她自己摸索的方法,取了一部分紫色根茎,用小石臼仔细捣碎,然后加入清水,在一个小陶罐里用文火慢慢煎煮。很快,一股苦涩中又带着一丝奇异的清香的蒸汽弥漫开来,陶罐里的水也逐渐被染成了深紫红色。
她本意只是想先将它初步处理,方便保存。然而,就在药液即将煎好时,外面传来一阵轻微的骚动。一名负责照料牲畜的少年搀扶着一位老人匆匆而来。老人是部落里的老工匠,连续几日的高强度劳作后,此刻满脸通红,额头滚烫,呼吸急促,显然是发了高热。
巫恰好外出采集,少年只得焦急地来找“小巫女”玥想想办法。
看着老人痛苦的模样,玥心中焦急。她迅速查看了老人的情况,高热确实十分棘手。她环顾四周,架子上有常用的几种退热草药,但效果似乎都慢而弱。她的目光最终落在了那罐刚刚煎好、还散发着苦涩清香的紫色药液上。
林中人用它来对付“身体里的火”……高热,不正是身体里燃起的一场大火吗?
一个大胆的念头在她心中升起。但这药从未用过,剂量不明,药性未知,万一……
老人的又一声痛苦呻吟让她下定了决心。知识并非天生就有,总要有人去尝试,去发现。她想起父亲曾说过,任何未知之物,若要应用,需从小剂量开始,仔细观察。
她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没有像巫那样先祈祷鬼神,而是先小心地滤出一点点紫色的药液,待其温热后,又兑入大量的清水稀释。
“阿爷,把这个喝下去试试,可能会有点苦。”玥轻声对老人说道,小心地喂他喝下了那小半碗稀释后的药液。
然后,便是焦灼的等待。玥让少年扶老人躺下,自己则寸步不离地守在旁边,眼睛一眨不眨地观察着老人的任何细微变化。她的手心因为紧张而微微出汗。
时间一点点过去。约莫半个时辰后,奇迹发生了。老人原本急促的呼吸渐渐变得平稳悠长,脸上那不正常的潮红开始慢慢消退。玥忍不住伸手触摸他的额头——虽然依旧温热,但那烫手的感觉已经减轻了!
又过了一阵,老人甚至发出轻微的鼾声,沉沉睡去了。这表明他的痛苦大大减轻了。
“退…退热了!真的退热了!”少年惊喜地低呼道。
玥的心中瞬间被一股巨大的、难以言喻的喜悦和成就感所充满!那不仅仅是因为缓解了老人的痛苦,更是一种发现了自然奥秘、找到了应对疾病新方法的狂喜!这种通过观察、尝试、验证而获得真知的过程,带给她一种无比纯粹的知识探索的乐趣。
她强压下激动,没有立刻宣告成功。她继续守了整整一个下午,确认老人情况稳定,体温没有再反复升高后,才真正松了口气。
这件事给了玥极大的启发和鼓舞。她意识到,林中人的草药知识是一个巨大的宝库,但需要系统地去挖掘和验证,而不能仅仅依赖口耳相传或神秘主义的解释。
她立刻行动起来。首先,她找来了绘,请他帮忙,为这种新发现的紫色草根赋予一个专门的字符,她将其命名为“紫根”。然后,她找来了许多表面光滑的薄木牍和炭笔——这是她从父亲那里学来的“记录”的习惯。
她在第一片木牍上,工整地刻下“紫根”二字,然后开始记录: “日期:秋获月第二次满月后三日。 事例:老匠师,男,年约五十,突发高热,面红,息促。 用药:取紫根三枚(约小指大小),捣碎,水煎得浓汁约半碗,兑清水三碗,喂服约十分之一碗(首次尝试,极慎之)。 效验:约半个时辰后,热渐退,呼吸转平稳,一个时辰后安然入睡,后续观察三个时辰,热未再起。 结论:紫根煎水,或具良效之退热功用。”
写到这里,她停顿了一下,又在后面补充了一句思考:“然,仅此一例,或为偶然。需多次验证,方能确定。另,用量或可调整,需寻更佳之法衡量剂量(可否以碗、匙计?),并观察是否有其他不适。”
从这天起,玥的小小药室变得更加忙碌。她开始有意识地收集因发热前来求治的病人(多是情况不算危急的),在征得巫的同意和指导下,系统地使用这种“紫根”煎剂,并严格记录下每个人的情况、使用的剂量、以及最终的效果。她小心翼翼地调整着浓度和用量,观察着不同体质的人的反应。
她不再是简单地接收知识,而是开始用一种近乎科学实证的方法去探索、去验证、去记录。每一片记录着药效的木牍,都是她向医学未知领域迈出的坚实一步。
虽然前路漫长,但玥的发现,如同在黑暗的医学探索中点燃了一盏小小的、却无比明亮的灯。它带来的,不仅仅是一种可能有效的新药,更是一种全新的、理性的思维方法,为汉部落的医药之学,注入了充满希望的未来。
第二百五十五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