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文字的萌芽
博巫的回访,如同在一池深水中投入了巨石,激起的涟漪深远而持久。那场跨越时空的古老对话,不仅连接了两个部落的遥远过去,更在汉部落内部点燃了一簇全新的、关乎文明传承与记录的革命性火种——对系统文字的迫切需求,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晰和强烈。
绘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场宏大而纷乱的梦境边缘。他的木板上记录着无数来自博巫和巫的古老音节、支离破碎的歌谣片段、以及那些含义模糊却又隐隐相关的神秘符号。无论是天狼皮卷上的狼首星辰,还是汉部落传承骨片上的云纹水波,它们都指向某种意义,却无法精准地表达、更无法跨越时空进行稳定的传递。
“必须有一种方法……一种不仅能画,还能读,能让所有人都明白同一件事的方法!”绘将自己关在工棚里,对着满墙的涂鸦和木板,喃喃自语,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他尝试用更复杂的图画来记录一句完整的话,结果画面繁琐得令人眼花缭乱,且解读起来歧义丛生。
巫也同样沉浸在深深的思索中。他比绘更能体会那种面对浩瀚知识却无法有效记录和传承的无力感。仅靠口耳相传,记忆会磨损,会走样,会丢失。博巫带来的古老歌谣,其发音在数代传承后已然发生变化,便是最直接的证明。
阳歌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两位“文化核心”的困扰与渴望。他知道,时机成熟了。文明的积累,需要更高效、更精准的工具。他将绘和巫召到自己的版筑屋内,屋内中央的火塘噼啪作响,映照着三人严肃而充满期许的面庞。
“博巫带来的古老记忆,让我们看到了共同的根。但要想让这些知识不再丢失,要想让部落的命令、历法、技艺、甚至《汉约》的每一条款,都能准确无误地传给后人,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图画和记忆。”阳歌开门见山,目光灼灼地看着绘和巫,“我们需要一种真正的‘文字’。”
“文字?”绘抬起头,眼中闪烁着迷茫与兴奋交织的光芒,“首领,您是说……像那些符号一样,但能代表……话?”
“没错。”阳歌拿起一根烧黑的木炭,在一块准备好的光滑木板一角,画了一个简单的圆圈,中间点了一个点。“比如,看到这个,你们会想到什么?”
“太阳!”绘和巫几乎异口同声。
“对!”阳歌肯定道,“这就是‘象形’。模仿事物的形状,来代表这个事物。这是创造文字最基础、也最直观的方法。”他又在旁边画了一个弯弯的月牙,“这个呢?”
“月亮!”
阳歌继续画下三道波浪线代表“水”,画下跳跃的火焰形状代表“火”,画下一个简笔的小人代表“人”,画下一个张开的口型代表“口”,画下一块被田垄划分的方块代表“田”……
每一个符号都极其简洁,却生动形象,一目了然。
绘的眼睛越来越亮,仿佛堵塞的思路瞬间被贯通了!“我明白了!首领!像画画,但要简单,要固定!看到这个符号,就读出那个音,代表那个意思!”
巫抚着胡须,眼中满是惊叹和赞许:“妙啊!以象为本,化繁为简!这比结绳记事、比复杂的图画,要准确千万倍!首领此法,功在千秋!”
阳歌笑了笑,他知道自己只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这只是一个开始。最基本的事物,可以用象形。但更复杂的意思,比如‘想’,比如‘好’,比如‘战斗’,可能就需要组合,或者用其他的方法。但这第一步,就是要把那些最常见、最基本的东西,先定下来!”
他将木炭递给绘:“绘,你和巫,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这件事!系统性地整理和创造我们汉部落的文字!就从这些最基本的象形字开始!每一个字,都要确定它的形状,它的读音,它的含义!要简单,要容易刻画!”
“是!首领!”绘激动地接过木炭,感觉手中沉甸甸的,仿佛接过的是整个文明的未来。
从这一天起,绘和巫的工作重心彻底转移。他们几乎形影不离,每天都在讨论、争辩、试验。巫拥有渊博的知识和对事物本质的深刻理解,绘则拥有卓越的观察力和将抽象转化为具体线条的天赋。
他们以阳歌提出的“象形”为基本原则,从身边最常见、最基础的事物开始:
仰望天空,他们创造了○(日)、)(月)、**(星); 俯瞰大地,他们创造了ㄑ(山)、氵(水)、灬(火); 观察自身,他们创造了亻(人)、囗(口)、目(眼)、扌(手)、足(脚); 着眼于生产生活,他们创造了田(田)、禾(禾苗)、木(树)、米(米)、丝(丝线)、刀(刀)、弓(弓)、舟(船)、门(门)、户(户)……
每一个字的诞生,往往都伴随着激烈的讨论。比如“水”字,是应该画三道波浪,还是四道?是应该竖直画,还是横向画?最终,他们确定了最简洁流畅的三竖波作为标准。“人”字是应该画站立的人形,还是侧立的人形?最终选择了侧立,更易书写且特征明显。
绘负责将讨论确定的结果,用最简洁、最规范的线条,刻画在一块块精心打磨的木板或陶片上。他反复练习,力求每一个字的笔画、结构都固定下来,形成标准。
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有些概念难以用简单的象形表达,但他们谨记阳歌的提示,暂时搁置,优先完善最基础的部分。
当第一批精心挑选并创造出的、数量约三十余个基础文字整齐地排列在木板上时,一种难以言喻的庄严感和成就感涌上绘和巫的心头。
这些符号,不再是随意的涂鸦,而是承载了特定音、形、义的文明单元!是汉部落真正迈向成熟文明的基石!
阳歌看着这块意义非凡的“字板”,心情同样激动。他指着上面的字,对围拢过来的几位核心成员说道:“从今天起,部落的重要事务,除了口述,还要尝试用这些文字记录下来! winterschool(学堂)的第一课,就是认识这些字!我们要让知识,能够跨越时间和距离,准确地传递下去!”
他拿起一块刻着“禾”与“田”字的小陶片,递给坚手:“比如,这块陶片,就意味着‘禾苗’和‘田地’,可以作为管理农田的凭证或者记录。”
坚手似懂非懂地接过,看着上面那两个简洁的符号,隐约感觉到了一种全新的、强大的管理工具正在诞生。
文字的萌芽,就在这间普通的版筑屋内,在炭笔与木板的摩擦声中,悄然破土。它微小,却蕴含着改变世界的力量。汉部落的历史,即将进入一个可以被自身主动记录和书写的全新阶段。
第二百二十七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