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五年的暮春,当最后一丝寒意被汉江的暖风吹散时,两则足以震动天下的消息,如同约好了一般,几乎同时传入了襄阳城。
第一则消息来自潼关。信使是苏厉亲自派回的“暗羽”精锐,满面风尘却难掩兴奋。他带来的战报详细叙述了潼关之战的惊天逆转:
在林凡的紧急警告和西凉内部以庞德为首的稳健派劝说下,年轻气盛、一心要为父雪耻的马超,最终强压下了出关与曹操决战的冲动,采纳了“凭坚城,用劲弩,耗其锐气”的策略。西凉军凭借潼关天险,以及林凡援助的数千张射程远、威力大的劲弩和充足的箭矢,给予了仰攻的曹军巨大的杀伤。曹操大军顿兵关下近月,死伤惨重,粮草转运日益艰难,士气日渐低落。
更关键的是,曹操试图复制历史上离间马超、韩遂的计策,故意在两军阵前与韩遂叙旧言欢,又送去涂改过的书信。然而,由于苏厉提前将曹操可能使用的诡计告知了马腾、韩遂,此计被西凉方面轻易识破。马超虽对韩遂仍有疑心,但在大局面前保持了克制,反而将计就计,佯装中计,诱使曹军一部轻敌冒进,在关前设伏,再次重创曹军。
恰在此时,林凡命人散播的“孙权、刘备欲袭许昌”的流言,以及荆北军在南阳边境的频繁异动,终于起到了效果。曹操担心后方生变,又见潼关急切难下,军中疫病(林凡早期“帮助”蔓延的疫病开始显现后果)也开始抬头,最终不得不咬牙下令,烧毁部分辎重,引军徐徐退去。
潼关之围遂解!马超、韩遂虽未取得歼灭性胜利,但成功击退了不可一世的曹操,保住了西凉基业,声威大震!此战,林凡提供的军械与情报,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第二则消息则来自江陵方向。周瑜在经过长达数月的惨烈围攻,付出了巨大代价后,终于趁曹仁粮尽粮绝、士卒疲惫至极之际,由大将甘宁率死士率先登城,打开缺口,一举攻克了这座荆州重镇!守将曹仁在亲兵的死战保护下,仅率数百残骑突围北走。标志着曹操势力被彻底逐出了南郡核心区域。
消息传来,襄阳郡守府内,先是一片寂静,随即爆发出难以抑制的欢呼!尤其是来自西凉的捷报,让周卓、邓义等将领兴奋不已,仿佛是自己打了胜仗。
“好!太好了!”周卓用力捶打着胸膛,声若洪钟,“马超那小子,果然没给咱西凉丢脸!军师,您那劲弩和提醒,真是太关键了!”
徐文也抚掌笑道:“潼关解围,曹操经此一挫,短期内再无能力组织大规模南征!我军又赢得至少一年,甚至更长的宝贵时间!”
连一向沉静的刘擎,脸上也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看向林凡的目光充满了赞赏与依赖。
然而,与众人几乎纯粹的喜悦不同,林凡在初时的振奋之后,眉头却微微蹙起,目光落在了那封关于江陵陷落的简报上,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庞统注意到了林凡的神色,凑近低声道:“军师,可是在忧心周瑜?”
林凡缓缓点头,沉声道:“潼关之胜,固然可喜,然曹操主力未损,只是暂时退却,其恨我入骨,他日必来。而江陵之失……周瑜得了江陵,便等于在荆州腹地打下了一颗最坚硬的钉子。其水军可直溯汉水,威胁我襄阳侧翼。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周公瑾下一步,会如何走?”
林凡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仅仅数日之后,来自各方的情报便验证了他的判断。
首先是从西凉苏厉处传来的后续消息。潼关解围后,西凉联军内部的气氛却变得微妙起来。马超因在此战中展现出惊人的勇武和(相对)的克制,声望如日中天,隐隐有超越其父马腾之势。而韩遂部在此战中损失不小,对马超的忌惮与日俱增。虽然碍于曹操这个大敌当前,以及林凡这个共同盟友的面子,双方尚未公开分裂,但裂痕已然产生。苏厉在信中隐晦地提到,马超对林凡的及时援助和关键情报表示了诚挚感谢,甚至有意派遣使者,携带重礼前来襄阳正式结盟,但其年轻气盛、渴望建立不世功业的勃勃野心,也透过字里行间流露出来。
“一头受伤但未被驯服的猛虎,或许比一头健康的猛虎,更加危险。”林凡看着苏厉的信,对庞统和徐文叹道。与西凉的关系,需要更加精心的维系和引导。
紧接着,关于江东的详细战报也由“暗羽”拼凑完整。周瑜攻克江陵后,并未停下脚步,他以雷霆之势,迅速派兵接管了南郡南部尚在摇摆的几座城池,兵锋一度逼近荆南刘备控制的区域,引得刘备方面紧张不已,频频向襄阳派出使者探听消息。同时,周瑜开始大肆修缮江陵城防,并将其水军主力舰队前移至江陵一带,虎视眈眈地望向西面的……荆北!
这一日,荆南的使者再次抵达襄阳,来的依旧是能言善辩的伊籍,但此次他的神色明显凝重了许多。
郡守府书房内,伊籍开门见山:“林军师,庞先生。周瑜夺取江陵,其势大涨。近日,其麾下哨船已多次出现在我荆南水域,其意难测。我主皇叔与诸葛军师忧心忡忡,特遣籍前来,请问军师,对此局势,有何高见?孙刘林三方盟约,如今该当如何?”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周瑜下一步行动的担忧,以及对林凡态度的试探。
林凡与庞统交换了一个眼神,知道必须给刘备一个明确的答复,以稳定这个南方盟友。
“伊先生不必过虑。”林凡语气沉稳,带着一种令人安心的力量,“周瑜虽得江陵,然其久战疲惫,士卒需要休整,城防需要加固,新附之地需要安抚,短期内,未必有能力大举用兵。况且,其北有曹操,西有我荆北,南有皇叔,三面皆需顾忌,岂敢轻易开启战端?”
他顿了顿,继续道:“至于三方盟约,凡以为,其根基在于共抗曹操。如今曹操虽暂退,然其势未衰,仍是天下公敌。我荆北与皇叔,自当继续秉持盟约精神,互为唇齿。若周瑜不顾大局,悍然侵犯任何一方,我荆北绝不会坐视不理!”
这话既是承诺,也是警告。承诺会维护与刘备的盟约,警告周瑜不要轻举妄动。
伊籍闻言,神色稍缓,但依旧问道:“若周瑜以‘同盟’之名,行胁迫之实,又当如何?”
庞统嘿嘿一笑,接过话头:“伊先生放心。周瑜是聪明人,他若想以势压人,也得先掂量掂量,能否同时承受住来自北面(曹操)、西面(我军)、南面(皇叔)的压力。况且,他江东内部,也非铁板一块,听说张昭等老臣,对其连年用兵,耗费钱粮,早已颇有微词了。”
林凡最后定调:“请伊先生转告皇叔与孔明先生,我荆北愿与皇叔共进退。当务之急,是抓紧时间,积蓄力量。皇叔在荆南,可向西联络益州,广纳流民,我荆北在贸易、工匠等方面,依旧会给予支持。唯有自身强大,方能无惧任何威胁。”
得到了林凡的明确保证,伊籍心中大定,满意地返回荆南复命。
送走伊籍,林凡脸上的从容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丝凝重。
“士元,文若,周瑜得了江陵,如同在我肋部插上了一把刀。依你二人之见,他下一步,最可能如何行动?”
徐文沉吟道:“江陵新得,百废待兴,周瑜用兵虽疾,然亦知张弛之道。亮以为,其下一步,当是以江陵为基,整合南郡,巩固防线,同时利用水军之利,不断骚扰我汉水航道,试探我军虚实与反应。待其准备充分,或许会……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比如要求共享汉水之利,甚至索要部分荆北城池,作为其‘抵御曹操’的酬劳。”
庞统则目光闪烁,带着一丝冷意:“周瑜心高气傲,江陵大胜,其气更盛。他若试探,绝不会是小打小闹。统料定,其必会寻一借口,或以‘会猎’为名,或以‘协商防务’为由,调集水陆大军,陈兵于我边境,炫耀武力,迫使我等让步!其首要目标,恐怕便是这控扼汉水的要害——**竟陵**、**编县**一带!”
竟陵、编县位于汉水中游,是襄阳东南的重要门户和水陆码头,若被江东控制,则襄阳水路门户大开,江东水军可长驱直入,威胁巨大。
林凡眼神一凛,庞统的判断与他不谋而合。周瑜绝不会满足于仅仅占据江陵,他一定会得寸进尺,试图将势力范围推进到汉水,挤压荆北的战略空间。
“我们不能被动应对。”林凡断然道,“必须主动出击,打消周瑜的幻想!”
他迅速下达命令:
“伯勇!你立刻率五千精锐,移驻**襄阳东南的宜城**,大张旗鼓,加固城防,多设旌旗,做出重兵布防的姿态!邓义,你率水军一部,巡弋**汉水下游的绿林山至臼口**一带,严密监视江东水军动向,遇有越界,坚决驱逐!”
“文若,以郡守府名义,行文江陵周瑜,措辞客气但立场坚定。言明荆北与江东乃抗曹盟友,汉水乃荆北内河,关乎民生防务,望江东水军谨守界限,勿生误会,以免损害同盟之谊。”
“另外,”林凡看向庞统,“士元,恐怕还需你亲自去一趟**江夏**。”
“江夏?”庞统微微一愣,随即恍然大悟,脸上露出狡黠的笑容,“军师是想……借力打力?”
“不错。”林凡点头,“江夏太守黄祖,虽与刘琦公子一同依附刘备,然其性格桀骜,自成一体,且与江东有杀父(孙坚)之仇,对周瑜占据江陵,必定如鲠在喉。你以吊唁刘表、探望旧友(庞统与黄祖有旧)为名前往,不必提及周瑜,只需与黄祖叙旧,谈论江夏防务之重要,暗示其需警惕来自江陵的威胁……必要时,我可提供些许军械粮草,助其稳固江夏。”
庞统抚掌大笑:“妙哉!黄祖此人,勇而无谋,且睚眦必报。只需稍加点拨,他必会加强对江陵方向的戒备,甚至主动挑衅,如此,便可牵制周瑜部分精力,使其不敢全力西顾我军!此计大妙,统即刻准备动身!”
一道道命令从襄阳郡守府发出,荆北这台战争机器再次高效运转起来。周卓、邓义领兵而出,徐文起草文书,庞统轻车简从前往江夏。整个荆北,如同一只察觉到危险的刺猬,瞬间竖起了全身的尖刺,展现出不容侵犯的强硬姿态。
林凡独自立于书房那巨大的荆州舆图前,目光在江陵、竟陵、编县、江夏等地来回扫视。潼关的捷报和江陵的易主,如同投入湖面的两块巨石,激起的波澜正在迅速扩散、碰撞。旧的平衡已被打破,新的秩序正在血腥的博弈中艰难孕育。
他知道,与周瑜的正面冲突,或许已无法避免。之前的联盟,在共同的强大敌人曹操暂时退却后,其内部的矛盾便开始凸显。利益之争,地盘之争,未来主导权之争,远比空洞的同盟口号更加现实和残酷。
“周公瑾……”林凡低声念着这个名字,眼中没有丝毫畏惧,只有冷静到极致的计算,“你想凭借江陵之胜,携势压我,迫我让步。可惜,你选错了对象。”
他伸出手,手指坚定地点在舆图上代表荆北的区域。
“我林凡的疆土,乃我与将士们一手一脚打下来,与将士们一心一意建设起来的!寸土,不让!分毫,必争!”
一股强大的自信与决绝,从他身上散发出来。无论是北方的曹操,还是东方的周瑜,想要夺取他辛苦建立的基业,都必须先问过他麾下数万虎贲,问过这荆北数百万民心!
窗外,春日的阳光正好,但林凡知道,在这和煦的春光之下,一场席卷荆襄的暴风雨,正在悄然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