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婆婆商队的首次远行大获成功,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在青云门乃至整个百草集同盟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带来了丰厚的物质回报和宝贵的情报,更重要的是,它验证了一条可行的、通往更广阔天地的道路,极大地提振了所有人的信心。
首战告捷的兴奋过后,林昊与白芷、风婆婆等人迅速冷静下来,开始着手将这种偶然的成功,转化为常态化、可持续的运作模式。他们深知,一时的暴利不可依仗,唯有建立起稳定、高效的贸易循环,才能为宗门的长远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同盟理事堂内,一场关于如何将远贸常态化的会议持续了数日。
“商路既已探明,风险与收益也已大致清晰,下一步,便是要建立固定的贸易周期和标准流程。”白芷指着灵图上标注出的通往赤霄城的路线,冷静分析道,“根据风长老的经验,往返赤霄城一次,算上休整与交易时间,约需两月。我建议,可定为每季度派遣一支主力商队,确保贸易的连贯性。”
风婆婆点头补充:“赤霄城那边,我们已租赁下一处小院作为固定据点,并初步与两家信誉良好的中型商会建立了联系。下次前往,便可直接对接,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效率。”
林昊听取了各方意见后,做出决断:“可。即日起,设立‘远贸司’,由风长老兼任主事,白长老统筹资源调配。专职负责与赤霄城及未来其他方向的贸易事宜。另,从各堂口及同盟势力中,选拔并培养一支专业的商队队伍,包括护卫、向导、账房、鉴定师等,进行标准化训练。”
“贸易货物方面,”林昊继续道,“需形成稳定的输出品与需求品清单。我青云门的‘玉露凝华丹’、‘聚灵丹’品质上乘,在赤霄城已有口碑,可作为主打产品。百草集特产的‘七星兰’、‘地心火莲’等灵草,亦需求稳定。同时,要根据赤霄城的情报,有针对性地采购我宗门急需的中高阶炼器材料、特殊丹药原料、功法典籍等。”
策略既定,整个青云门同盟便高效地运转起来。
丹堂在白芷的带领下,开始有计划地扩大“玉露凝华丹”和“聚灵丹”的生产规模,并严把质量关,确保每一批出产的丹药都保持上乘品质,维护“青云丹”的信誉。器堂、符堂也开始尝试制作一些具有百草集特色、品质不错的低阶法器和符箓,作为贸易的补充。
同盟内部,百草商会等组织积极响应,按照标准大量收购和筛选本地特产灵材,统一品质,由远贸司集中采购,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雏形。
风婆婆的“远贸司”更是忙碌。她亲自制定了详细的《商队出行手册》,内容包括路线规划、风险应对预案、交易谈判技巧、财务管理制度等。对选拔出的商队成员进行严格培训,模拟各种突发情况,并建立了轮换制度,确保队伍活力。
同时,阿九改进了传讯阵法,在赤霄城据点与青云山之间建立了定期通讯机制,虽然无法实时传讯,但能做到每月互通消息,及时传递市场行情变化和宗门指令,大大降低了信息滞后带来的风险。
三个月后,第二支规模更大、组织更严密的主力商队,在风婆婆的率领下再次启程前往赤霄城。这一次,行程更加顺畅,交易效率更高。带去的货物很快售罄,换回了大量宗门急需的五阶灵材“星辰砂”、一批中州特有的三阶灵兽“云蹄马”的幼驹(可用于改善宗门坐骑)、以及数种改良的灵稻和灵药种子。
更重要的是,此次带回了一份赤霄城近期拍卖会的清单,上面赫然有几样对神藏境修士都大有裨益的宝物信息。
随后的第三、第四次贸易…一次比一次顺利,流程越来越成熟,风险越来越可控。
远贸的常态化,如同一条源源不断的活水,开始持续反哺青云门。
宗门库房内,原本以百草集本地资源为主的储备,开始出现质的变化。中州特有的五阶灵材不再是稀罕物;高阶丹药的原料更加齐全;甚至开始积累中品灵石(中州更通用的货币)。库房的容量一扩再扩,充盈的灵气几乎要满溢出来。
弟子们的待遇也随之水涨船高。每月配发的丹药品质更好、数量更多;兑换功法典籍所需的贡献点,因资源丰富而实际价值提升;甚至连日常修炼场所的聚灵阵,都因为有了更高级的布阵材料而效果提升。
整个宗门的财富底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夯实、增厚。再也不用为了一块高阶灵材而绞尽脑汁,再也不用为了一本功法而四处求购。这种资源上的从容,极大地提升了弟子们的归属感、自豪感和修炼热情。
经济基础的稳固,也带来了战略上的主动。
林昊开始有计划地利用这些资源,加速核心弟子的培养。苏婉、阿九、铁柱等人获得了更优质的修炼资源,进步神速。同时,也开始秘密储备一些战略物资,为未来可能参与“百宗会盟”或其他更大场面的行动做准备。
有了稳定的财源,宗门也开始着手改善基础设施:加固护山大阵的某些节点、扩建传功殿和藏经阁、在百草集兴建更大型的坊市和拍卖场,进一步提升同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这一日,林昊再次审视着库房清单和远贸司送来的最新报告,眼中露出满意之色。
短短一年时间,通过远贸的细水长流,青云门已经积累了足以支撑一次大规模远征的财富和资源。进军中州,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梦想,而是一个有了坚实经济基础的战略目标。
这条用车轮和脚步踏出的商路,真正成为了青云门崛起之路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带来的,不仅仅是资源,更是底气与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