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门在剧烈波动中忽明忽暗,淡蓝色的能量流如同被狂风搅动的海浪,不断向外喷涌。突然,光门中央的星云状光芒骤然消散,原本混沌的门内景象变得清晰透明,如同打开了一扇通往另一个世界的窗户 —— 车水马龙的街道纵横交错,钢铁巨兽般的汽车在道路上飞驰,发出沉闷的轰鸣;高楼大厦如同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直插云霄,玻璃幕墙在虚拟的阳光下反射出耀眼的光芒;街道两旁的霓虹招牌闪烁着五彩斑斓的灯光,上面是李世民熟悉却又陌生的现代文字,偶尔有行人匆匆走过,穿着轻便的衣物,手中拿着能发光的 “方块”(手机),低头浏览着什么。
这是他魂牵梦萦的现代都市!是他穿越前生活了数十年的世界!熟悉的景象如同惊雷般在李世民的脑海中炸开,让他心神剧震,身体不由自主地向前迈出一步,眼中满是难以置信的激动与渴望。他仿佛能闻到街道上汽车尾气的味道,能听到行人的交谈声,能感受到现代生活的便捷与繁华 —— 那是他在大唐盛世中从未体验过的、属于 “家” 的味道。
“回去…… 跨过去,就能回去……” 一个声音在他心底疯狂呐喊,如同魔鬼的诱惑,不断冲击着他的理智。光门仿佛有生命般,散发着温暖的光芒,向他伸出无形的手,邀请他回到那个熟悉的世界,回到那个没有战乱、没有权谋、没有时空危机的现代社会。他甚至能想象到,回到现代后,他可以卸下帝王的重担,不必再为朝堂争斗而烦恼,不必再为黎民疾苦而忧心,不必再面对 “影先生” 这样的敌人,过上平静安稳的生活。
“父皇……” 李恪虚弱的声音在身旁响起,将李世民从激动中拉回现实。他低头望去,只见李恪脸色苍白如纸,肩胛处的伤口仍在不断流血,紫色能量在伤口周围不断游走,侵蚀着他的生机。李恪的目光紧紧盯着他,眼中满是担忧与依赖,仿佛在说 “父皇,不要离开我”。
李世民的心猛地一揪,归家的渴望如同被冷水浇灭,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愧疚与纠结。他想起了受伤的李恪 —— 这个为了保护自己不惜以身挡刃的儿子,若自己离开了,李恪在这乱世之中,能否安全活下去?能否应对朝堂的明枪暗箭?能否守护好大唐的未来?
他又想起了身后的帝国 —— 那是他花费数十年心血打造的大唐盛世,是他从战乱中拯救出来的江山社稷。他推行的改革才刚刚起步,均田制还未完全普及,“格物署” 的研究才初见成效,边境的隐患还未彻底消除,亿万黎民还在期盼着更好的生活。若自己离开了,这些未竟的事业该由谁来完成?大唐的盛世能否延续?那些因他而受益的百姓,会不会再次陷入疾苦之中?
他还想起了那些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的将士 —— 玄甲军的士兵们在战场上为他浴血奋战,百骑司的暗探们为他出生入死,房玄龄、长孙无忌等重臣为他鞠躬尽瘁。若自己离开了,这些人会不会因失去领袖而陷入混乱?会不会因 “影先生” 的阴谋而惨遭不测?
光门内的现代都市依旧在闪烁,归家的渴望如同潮水般不断涌上心头;而身旁受伤的李恪、身后的帝国、未竟的事业,如同沉重的枷锁,牢牢地束缚着他的脚步。两种情感在他心中激烈拉扯,让他痛苦不堪,难以抉择。
“李世民,还在犹豫什么?”“影先生” 的声音在一旁响起,带着几分嘲讽与诱惑,“那扇门后,才是你的归宿。大唐不过是你人生中的一段插曲,是你意外闯入的时空牢笼。跨过去,你就能回到属于你的世界,摆脱这一切烦恼。”
李世民没有理会 “影先生”,目光再次投向光门内的现代都市。他看到了熟悉的街道,看到了熟悉的建筑,看到了属于自己的过去;可他也看到了李恪苍白的脸,看到了玄甲军士兵们期盼的眼神,看到了大唐山河的壮丽与辽阔,看到了属于自己的现在与未来。
“不…… 我不能回去……” 李世民缓缓开口,声音带着几分沙哑,却异常坚定。他深吸一口气,眼中的激动与渴望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平静与决绝,“这里有我守护的百姓,有我牵挂的亲人,有我未竟的事业。大唐,早已不是我的‘插曲’,而是我的‘家’。这个家,需要我来守护;这些百姓,需要我来庇护。我不能为了自己的私欲,放弃他们!”
说罢,李世民猛地转过身,不再看光门内的现代都市,目光紧紧盯着 “影先生”,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现在,告诉朕,稳定光门的真正方法。为了大唐,为了恪儿,为了所有信任我的人,我必须守住这里!”
光门内的景象渐渐变得模糊,仿佛在回应他的抉择。而李世民的心中,终于不再有纠结与犹豫,只剩下守护大唐的坚定信念。一场关乎时空命运与家国责任的较量,即将迎来最终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