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水东岸的风,裹着初秋的凉意,吹得高句丽军的黑色旗帜猎猎作响。数万名高句丽士兵沿河岸列阵,盾牌连成一道坚不可摧的壁垒,长矛从盾缝中探出,寒光直指西岸;河面上,几艘巡逻的战船来回游弋,警惕地盯着对岸的动向 —— 唐军前锋在李积的率领下,已抵达辽水西岸,一场关乎东征开局的大战,一触即发。
李积身披黑色重甲,站在西岸的高坡上,手中马鞭指向辽水:“高句丽倚仗此河天险,布防严密,若强行渡河,必伤亡惨重。” 他身旁的副将望着东岸密集的敌阵,眉头紧锁:“大将军,敌军盾牌阵厚实,弓箭又猛,我军强攻恐难奏效啊!” 李积目光锐利,扫过河面:“本将自有妙计。你率三万步兵,携带攻城锤与云梯,在下游佯装强攻,务必造出势要一举突破的假象,吸引敌军主力注意力。”
副将领命而去,很快,西岸下游方向响起震天的鼓声。唐军士兵推着攻城器械冲向河岸,箭雨如飞蝗般射向对岸,喊杀声震耳欲聋。高句丽守将果然中计,见唐军主攻方向在下游,急忙调派中部与上游的兵力支援,东岸的防线瞬间向下方倾斜,上游河段的守军只剩下寥寥数千人。
此时,李积召来骁将秦怀玉,递给他一张手绘的河道图:“上游三十里处有一处浅滩,水流较缓,可容士兵徒步渡河。你率五千精锐,趁夜溯流而上,从浅滩迂回,绕到敌军侧后,待下游攻势最猛时,发起突袭,打乱敌阵!” 秦怀玉双手接图,沉声应道:“末将定不辱命!”
夜幕降临,秦怀玉率领五千精兵,借着夜色的掩护,悄悄向上游进发。沿途避开高句丽的巡逻小队,终于在三更时分抵达浅滩。月光下,浅滩处的河水只及腰间,秦怀玉率先踏入水中,冰冷的河水瞬间浸透铠甲,他却丝毫不在意,挥手示意士兵跟上。五千将士排成紧密的队列,手举盾牌护住头顶,在水中稳步前行,尽量不发出声响。
天刚蒙蒙亮,下游的攻势愈发猛烈,高句丽军的注意力全被吸引在那里,根本没察觉侧后方的危机。秦怀玉率部悄悄摸至敌军防线后侧的营帐附近,见时机成熟,拔刀大喝:“杀!” 五千精兵如猛虎下山,直冲高句丽军的后阵。毫无防备的高句丽士兵惊慌失措,有的还没拿起武器,就被唐军斩杀;营帐被点燃,浓烟滚滚,很快蔓延至整个防线。
高句丽守将见状大惊,才知中了调虎离山之计,急忙下令回防,可军心已乱,士兵们争相后退,阵脚瞬间大乱。李积在西岸看到东岸火光冲天,知道秦怀玉得手,立刻下令:“搭建浮桥,强渡辽水!” 早已准备好的工匠们迅速行动,将事先打造好的木筏拼接成浮桥,绳索固定在两岸的木桩上。
唐军主力如潮水般涌上浮桥,骑兵手持马槊,率先冲向东岸;步兵紧随其后,与迂回而来的秦怀玉部汇合,对高句丽军形成前后夹击之势。高句丽军腹背受敌,溃不成军,有的掉进辽水被冲走,有的跪地投降。激战持续了两个时辰,唐军斩杀高句丽守军数千人,俘虏亦有数千,剩余的残兵狼狈逃窜,向东面的城池退去。
李积率军踏上辽水东岸,看着脚下的土地,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下令士兵清理战场,加固浮桥,并在东岸搭建营寨,建立稳固的桥头堡。士兵们士气高涨,忙着搬运物资、修筑防御工事,辽水东岸很快竖起了大唐的旗帜。
捷报快马传向李世民的中军大营,此时李世民正率军向辽水进发,接到消息后,不禁抚掌大笑:“徐懋功(李积字)果然不负众望!东征首战告捷,此乃大吉之兆!” 他下令加速行军,尽快与李积汇合,乘胜追击,拿下更多城池。
辽水之战的胜利,不仅打破了高句丽军凭借天险阻击的计划,更极大地鼓舞了唐军的士气。阳光洒在辽水之上,波光粼粼,唐军的旗帜在东岸迎风飘扬,宣告着大唐东征之路,迈出了坚实而辉煌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