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殿的龙椅依旧带着新硎的凉意,笼罩过李世民的金光早已消散,但那股无形的帝王威仪却如同实质般充盈着这座帝国的心脏。登基大典的喧嚣渐歇,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陛下,”新任中书令房玄龄出列,手捧厚厚的奏疏,声音沉稳却带着凝重,“此乃户部、工部、吏部联名所呈‘贞观初年国是疏’。其要者有三:”
“一曰财匮。去岁天灾,今岁突厥入寇,府库几空。渭水之盟‘犒赏’,更耗巨资。国库存粮,仅够长安军民三月之用。各地税赋,因战乱、匪患,十不存五。”
“二曰田荒。连年战乱,人口锐减,关中、山东、河北等地,千里沃野,尽成蒿莱。流民失所,啸聚山林者甚众。”
“三曰吏疲。前隋旧吏,多因循苟且;新晋官员,良莠不齐。地方豪强,兼并土地,隐匿人口,对抗朝廷政令。山东士族,因前太子事,心怀怨怼,阳奉阴违者多矣。”
奏疏的内容,如同一盆冰水,浇在了新朝初立的喜庆之上。殿内气氛瞬间凝重。程咬金、尉迟恭等武将皱眉,他们擅长打仗,对这钱粮民生之事却是一筹莫展。
李世民(陈默)端坐龙椅,面色平静。这些困难,他早有预料。他缓缓开口,声音沉稳有力,带着一种掌控全局的自信:
“财匮、田荒、吏疲…此皆积弊,非一日之寒。然,既为积弊,便可革除!朕登基伊始,当以霹雳手段,行菩萨心肠,为万世开太平!”
他目光如电,扫视群臣,一道道清晰而大胆的政令,如同惊雷般在殿中炸响:
“其一,开源节流!敕令:自朕始,宫中用度减半!裁撤冗余宫女内侍,放归民间!宗室勋贵,俸禄减三成!百官薪俸,暂按八成发放!省下之钱粮,悉数用于赈济流民、恢复生产!”
“其二,均田垦荒!推行‘均田制’!凡大唐子民,男丁十八岁以上者,授口分田八十亩,永业田二十亩!女子、奴婢减半!所授之田,严禁买卖!逃亡人户之田,官府收回,授与无地、少地者!鼓励流民归籍,开垦荒地,所垦之地,三年免征赋税!”
“其三,整饬吏治!敕令:由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御史大夫杜淹,主持京察、大计!考核天下官吏!贪腐无能者,罢黜!清廉干练者,擢升!无论出身门第,唯才是举!地方豪强,胆敢阻挠均田、隐匿人口者,以谋逆论处!山东士族…朕会亲自处置!”
“均田制?!”
“考核官吏?唯才是举?!”
“陛下!此策…此策太过激进!”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臣颤巍巍出列,正是前隋旧臣、现任门下侍中裴寂,“均田触动豪强根基,考核官吏得罪世家,山东士族更是树大根深!陛下初登大宝,当以稳定为要,徐徐图之啊!如此操切,恐生大变!”
“裴公此言差矣!”新任尚书右仆射杜如晦立刻反驳,声音铿锵,“正因为初登大宝,正需立威建制,革除积弊!若因循守旧,坐视豪强兼并、流民失所、国库空虚,则国本动摇,何谈稳定?!陛下之策,乃固本培元、长治久安之良方!虽有阵痛,利在千秋!”
“杜相所言极是!”房玄龄也出列支持,“当断不断,反受其乱!陛下圣心烛照,臣等附议!”
武将队列中,尉迟恭声如洪钟:“陛下!谁敢作乱?末将的钢鞭正愁没处使!”
程咬金也咧嘴笑道:“就是!谁不服,俺老程带兵去跟他讲讲道理!”
文臣武将,新贵旧勋,顿时分成两派,在殿上激烈争论起来。支持者认为陛下英明果断,反对者则忧心忡忡,认为操之过急。
李世民(陈默)静静地看着,并未立刻制止。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让不同的声音在朝堂上碰撞。这既是试探,也是立威。
就在争论渐趋白热化之际,一个清瘦、刚直的身影,从后排文官中大步出列。他身着绿色官袍(品级不高),面容严肃,眼神锐利如鹰,正是新任谏议大夫——魏征!
“陛下!”魏征的声音不高,却异常清晰,带着一种不畏权势的耿介,“臣魏征,有本要奏!”
殿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看向这位以刚直敢谏闻名的“刺头”。裴寂等人眼中甚至闪过一丝期待。
“讲。”李世民目光平静地看着他。
“陛下登基,首推均田、整饬吏治,志在革除积弊,其心可嘉!”魏征先扬后抑,话锋陡然一转,“然!陛下可知,关中土地,十之七八已为勋贵、豪强、寺观所占?强行均田,无异于虎口夺食!考核官吏,触动世家门阀之利,其反噬之力,恐非新朝所能承受!更有山东士族,根深蒂固,若处置不当,恐酿成第二个‘七国之乱’!”
他直视李世民,言辞犀利:“陛下欲效仿商鞅变法,行雷霆手段,可曾想过,商鞅最终车裂而死?陛下初登大宝,根基未稳,便行此等撼动国本之策,臣…深为陛下忧!为大唐江山忧!此乃…操切冒进,取祸之道!”
魏征的话,如同冷水泼面,将朝堂上支持新政的热烈气氛瞬间浇灭。连房玄龄、杜如晦也微微皱眉。魏征所言,虽不中听,却句句切中要害,点出了新政最大的风险——既得利益集团的疯狂反扑!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龙椅上的新帝身上。他会勃然大怒?还是…虚心纳谏?
李世民(陈默)迎着魏征那毫不退缩的目光,脸上非但没有怒意,反而缓缓露出一丝…欣赏的笑容。
“魏大夫,问得好!”他声音沉稳,带着一种掌控一切的自信,“你之所虑,朕岂能不知?商鞅变法,强了秦国,却也埋下了他个人的祸根。然,朕非商鞅!朕乃天子!”
他站起身,一股磅礴的帝王气势轰然散发:
“朕推行均田,是为万民谋生路,为社稷固根基!此乃煌煌正道!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朕考核官吏,是为澄清吏治,选贤任能!庸者下,能者上!此乃治国之要!”
“至于山东士族…”李世民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朕自有‘润物细无声’之法,让他们…心甘情愿,为朕所用!”
他目光扫过裴寂等反对派,声音转冷:“朕意已决!新政必行!有敢阳奉阴违、阻挠新政者,无论勋贵豪强,还是世家门阀,休怪朕…不讲情面!”
“至于魏大夫,”他看向魏征,语气带着一丝意味深长,“你忧国忧民,直言敢谏,朕心甚慰!然,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朕擢升你为尚书左丞,即刻赴任!给朕好好看看,这新政,到底是不是取祸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