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物理小组课题讨论
科技馆的航天之旅,最终在徐明轩心满意足、徐卓远看似平静无波的状态下结束了。将仍处于兴奋状态的徐明轩安全送回家后,回程的路上,只剩下封瑶和徐卓远两人。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斜长,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无声的、却并不尴尬的静谧。
徐卓远比平时更加沉默,目光落在前方虚空的一点,仿佛仍在消化今日经历的种种波澜。封瑶没有打扰他,只是安静地走在他身侧,给予他处理内心情绪的空间。她知道,李薇那番带着刺的言语,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虽已沉底,涟漪却未完全平息。
直到走到分别的岔路口,徐卓远才停下脚步,侧头看向封瑶。夕阳的金辉落在他纤长的睫毛上,投下小片阴影,让他平日里过于清冷的眉眼柔和了几分。
“今天,”他开口,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滞涩,却异常清晰,“谢谢你。”
封瑶微微一愣,随即了然他指的是李薇发难时,她那无声的支撑。她弯起唇角,笑容温煦如春日暖阳:“不用谢。我们是朋友,不是吗?”她刻意用了“朋友”这个在他认知体系中或许尚显模糊,却在此刻最为妥帖的词语。
徐卓远看着她澄澈的眼眸,那里没有丝毫的施舍或怜悯,只有纯粹的真诚。他喉结微动,似乎想说什么,最终却只是郑重地点了点头。那个点头,蕴含的分量,远超言语。
“下周一,”他顿了顿,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物理小组的课题讨论,资料我整理好了。”
“好,”封瑶从善如流,“那周一见。”
这一次,看着徐卓远转身离去的背影,封瑶清晰地感觉到,那背影虽然依旧挺拔清瘦,却少了几分常年萦绕不去的孤绝,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微弱的生气。
---
周一的校园,节奏依旧紧张。课间时分,封瑶正低头整理笔记,一个略带熟悉又有些陌生的清朗男声在身旁响起。
“封瑶同学?”
封瑶抬头,映入眼帘的是一张阳光帅气的脸庞,眉眼带笑,气质干净。是周屿。
周屿,与他们同年级但不同班,是学校篮球队的主力,也是校园里颇受欢迎的风云人物。他与徐卓远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存在——开朗、健谈、人缘极好,像一颗自带光芒的小太阳。在前世模糊的记忆里,周屿似乎曾在她高三最黯淡的那段时光里,给予过几句不经意的鼓励。只是那时她自身难保,无暇他顾,两人并无深交。
“周屿同学?有事吗?”封瑶有些意外。
周屿晃了晃手中一本包装精美的科普杂志,笑容爽朗:“我刚看完这期《科学世界》,里面有一篇关于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的前沿综述,写得非常精彩。我记得你上次在年级大会上关于逻辑思辨的发言很厉害,想着你可能也会对这个感兴趣,就拿来给你看看。”
他的态度自然大方,带着纯粹分享好物的热情,让人难以拒绝。
封瑶确实对这方面有兴趣,便接过杂志,礼貌道谢:“谢谢你,我正好想找这方面的资料看看。”
“不客气,”周屿笑容更深,“觉得好看再跟我说,我家还有不少过刊。”他顿了顿,目光不经意般扫过封瑶空着的邻座——那是徐卓远的位置,此刻他去了老师办公室。“你们班学习氛围真浓,徐神坐你旁边,压力不小吧?”
他语气随意,带着点善意的调侃。封瑶却敏锐地察觉到,周屿的目光在提及徐卓远时,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和……淡淡的竞争意识。或许优秀的人之间,总存在着某种无形的磁场感应。
“还好,互相学习。”封瑶回答得滴水不漏,保持着礼貌的疏离。
周屿似乎也意识到自己问得有些唐突,笑了笑便告辞离开。
他刚走没多久,徐卓远便抱着一摞竞赛资料回来了。他落座时,目光不经意地扫过封瑶桌上那本崭新的、明显不属于她风格的《科学世界》,动作几不可查地顿了一下,却没有出声询问,只是沉默地拿出了自己的习题集。
然而,接下来一整节自习课,封瑶注意到,徐卓远面前的那页习题,停留了许久都未曾翻动。他的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书页边缘,视线虽落在纸上,却明显有些心不在焉。
封瑶心中微微一动。她想起前世,似乎也曾有过类似的情景。那时周屿也曾因欣赏她的某些特质而试图接近,但彼时她全部心神都系在阴郁自闭的徐卓远身上,无暇他顾,自然也未曾留意徐卓远是否对此有过任何反应。如今看来,这看似对周遭一切漠不关心的人,其实并非毫无感知。
她不动声色地将那本杂志收进了抽屉深处,然后拿起一本徐卓远之前推荐给她的、关于天体物理的专着,轻声问道:“徐卓远,这本书第三章关于引力透镜效应的推导,我有点没看懂,你能帮我讲讲吗?”
徐卓远猛地回神,抬眼看她。当他的目光触及她手中那本他无比熟悉、并且亲自标注过的专着时,眼底那一丝若有若无的阴霾悄然散去。他接过书,修长的手指指向那段复杂的公式,声音恢复了平日的清晰冷静:“这里,关键是要理解这个度规张量的扰动项……”
他讲解得极其认真细致,仿佛要将自己所有的理解都倾囊相授。封瑶专注地听着,偶尔提出疑问。两人之间那种因知识流动而建立的、独特而稳定的连接感,重新变得牢固起来。
讲解完毕,徐卓远合上书,犹豫了片刻,还是低声开口,带着一种他自己都未察觉的、生涩的试探:“那本《科学世界》……你也对计算机领域感兴趣?”
封瑶心中了然,他果然注意到了。她坦然迎上他的目光,语气平和而坦诚:“周屿同学只是顺手分享。相比之下,”她指了指他刚才讲解的那本专着,眼神真诚,“我觉得你推荐的领域,更让我着迷。”
她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徐卓远耳中。像一阵温柔的风,吹散了他心头那点莫名的、连自己都未曾深究的滞涩感。他看着她眼中纯粹的欣赏和信任,那是一种建立在共同认知和深度理解基础上的肯定,与外界任何浮华的喧嚣都无关。
他垂下眼眸,长长的睫毛掩盖了眸底一闪而过的、复杂难辨的情绪。有释然,有一丝极淡的、连自己都无法命名的喜悦,或许,还有一丝……被需要、被坚定选择的暖意。
“嗯。”他低低应了一声,重新拿起笔,将注意力放回习题集上。这一次,他的笔尖流畅地在纸上划过,那些曾让他心烦意乱的杂音,似乎已被隔绝在外。
封瑶看着他恢复专注的侧脸,心中一片宁静。她明白,徐卓远的心如同精密而敏感的仪器,外界一丝一毫的风吹草动,都可能引发内部的紊乱。而她要做的,就是成为他混乱世界里那个稳定可靠的坐标,用一次次坚定的选择和温柔的守护,帮他校准方向,让他相信,他自身的光芒,远比他所以为的更加耀眼。
自我的接纳之路,不仅需要抵抗外界的恶意,也需要化解内心因对比而产生的微妙失衡。她需要让他明白,在他的轨道上,他本身就是独一无二、熠熠生辉的星辰,无需与任何其他光芒比较。
而此刻,封瑶知道,她又帮他跨越了一道小小的、无形的障碍。星光虽微,却足以照亮他前行路上,又一步坚定的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