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黑石城忙于应对巡边御史的同时,北方的局势也在悄然变化。柱子率领的精干小队,携带重礼,历经艰险,终于秘密接触到了靺鞨诸部中与大头人秃发乌狐素有嫌隙的粟末部首领迷当和拂涅部首领宇文烈。
起初,迷当和宇文烈对柱子等人的到来充满警惕,尤其是对黑石城的意图疑虑重重。柱子并不急于求成,先是献上厚礼,然后凭借其对靺鞨习俗的了解和诚恳的态度,逐渐赢得了两位首领的些许好感。他并不直接挑拨离间,而是借着饮酒聚会的机会,看似无意地分析起当前局势。
“阿剌罕此人,野心勃勃,连年征战,与其合作,无异与虎谋皮。”柱子饮下一口马奶酒,对迷当说道,“秃发乌狐大头人或许能得到一时之利,但长久来看,兀术部坐大,第一个要吞并的,恐怕就是周边不那么听话的部落。我黑石城与兀术是死敌,但与诸位首领并无仇怨,所求者,不过是一条安稳的商路和边境和平。”
宇文烈性格更直率,哼道:“说得好听!你们汉人官府,向来狡诈!谁能保证你们不是想利用我们对付秃发乌狐,事后翻脸不认人?”
柱子坦然道:“宇文首领快人快语。我城主有言,诚信乃立身之本。黑石城愿与贵部订立盟约,开放边市,以公平价格提供粮食、盐铁、布匹。若兀术来犯,我城愿出兵相助。至于秃发乌狐大头人……只要他不主动侵犯我城,我们亦不会主动与之为敌。何去何从,请两位首领自行决断。”
就在柱子耐心周旋之际,转机突然出现。秃发乌狐在阿剌罕的怂恿和支持下,试图强行整合靺鞨诸部,要求各部派出更多青壮加入联军,并上缴更多财物,引起了包括粟末、拂涅在内的许多部落的强烈不满。迷当和宇文烈更是因拒绝服从,与秃发乌狐的使者发生了激烈冲突。
柱子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会。他一方面加大了对迷当和宇文烈的支持,秘密提供了一批精良的铁器和粮食;另一方面,通过暗线在靺鞨各部中散播消息,称秃发乌狐已完全投靠兀术,欲将靺鞨诸部变为兀术的附庸和炮灰。消息传开,靺鞨联盟内部人心浮动,暗流汹涌。
终于,在一次秃发乌狐试图强行征收贡赋时,矛盾爆发。迷当和宇文烈联合其他几个受压迫的部落,公然抵制。秃发乌狐大怒,派兵镇压,双方在联盟内部爆发了武装冲突。由于柱子事先提供的帮助,迷当和宇文烈一方竟顶住了秃发乌狐的进攻,形成了僵持之势。
消息传回黑石城,凌风立即意识到这是巩固成果的天赐良机。他果断下令,让柱子以黑石城的名义,公开向迷当和宇文烈提供更多援助(主要是粮食和药品),并派出少量精锐斥候伪装成佣兵,协助他们进行侦察和骚扰作战,但严令不得直接参与大规模战斗。
同时,凌风让老拐以官方名义,正式致函秃发乌狐,语气强硬地抗议其部下近期对黑石城边境的骚扰行为,要求其严加约束,否则后果自负。这封信,看似是抗议,实则是给秃发乌狐施加压力,并离间他与阿剌罕的关系——让阿剌罕觉得秃发乌狐连后方都稳不住。
柱子的行动和凌风的策应,效果显着。靺鞨联盟的内乱,使得阿剌罕企图联合靺鞨夹击黑石城的计划彻底破产。秃发乌狐焦头烂额,无力南顾。迷当和宇文烈则对黑石城感激涕零,正式与黑石城达成了秘密盟约,开放了小规模的边市。
凌风这一招远交近攻、扶持代理人的策略,大获成功。不仅化解了来自东北方向的威胁,还在兀术部背后埋下了一颗钉子,为黑石城赢得了更广阔的战略空间。北疆的棋局,因柱子的这次成功出使,而悄然改变了态势。
黑石城东北方向的靺鞨诸部内乱,也暂时缓解了陆地上的压力。城外的屯田绿意渐浓,匠作区的炉火日夜不息,一切似乎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然而,一则从东南沿海传来的消息,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石子,引起了凌风的警觉。
这一日,老拐带着一名风尘仆仆、皮肤黝黑、带着浓重海腥味的中年汉子来到城主府。汉子名叫陈老五,是黑石城东南方向百里外、一个靠海小渔村的村正。
“城主大人!不好了!”陈老五一见凌风,便噗通跪倒,声音带着惊惶,“前几日,有三条从未见过的怪船靠近咱们的海湾!船身细长,帆是白的,船上的人穿着古怪的短褂,留着奇怪的头发,说话叽里呱啦一句听不懂!他们……他们抢了咱们晾在海边的鱼干,还想抢船,被村里青壮用鱼叉赶跑了!可他们临走时放箭,伤了好几个人!”
凌风眼神一凝,示意陈老五慢慢说清楚。他仔细询问了怪船的样式、人员的打扮、武器的形状。根据描述,凌风心中基本确定,这极可能就是活跃于东南沿海的倭寇!只是没想到,他们的活动范围竟然已经北扩到了这么远的地方!
“他们有多少人?船速如何?”凌风沉声问。
“每条船上大概十几二十人,总共约莫五六十个!船跑得飞快,比咱们的渔船快多了!箭射得也准!”陈老五心有余悸。
凌风让老拐带陈老五下去休息,并赏赐些钱粮压惊。他独自在书房,摊开一张简陋的沿海草图(这还是当初开拓时,派人粗略绘制的)。黑石城地处北疆,主要威胁历来来自北方和西北的草原,对东南沿海的关注极少,只有几个小渔村作为补充食物来源和偶尔与南方商船交易的据点。如今,倭寇的踪迹出现,意味着一个新的、来自海上的威胁正在逼近。
“疤叔,柱子,”凌风召来两位将领,“陆上压力稍缓,海上的麻烦却来了。”他将陈老五所述的情况告知二人。
陈大疤独眼一瞪:“倭寇?那帮海耗子居然摸到咱们这儿来了?真是找死!风哥儿,给俺几条船,俺带人去灭了他们!”
柱子相对沉稳:“海上作战,非同陆战。我军素无水师,船只简陋,将士亦不习水战。倭寇船快人悍,贸然出击,恐难取胜。”
凌风点头:“柱子所言极是。眼下我们无力,也无需与倭寇在海上争锋。当务之急,是加强沿海预警和岸防,确保倭寇不能轻易登陆劫掠。”
他随即做出部署:
第一, 立即派出得力斥候,沿海岸线南下,摸清沿海地形、港湾、以及更远处可能存在的倭寇巢穴或活动规律。同时,在几个重要的渔村设立了望哨,配备烽火,一旦发现敌情,立即燃烟示警。
第二, 从军中挑选一批擅长射箭、身手敏捷的士兵,组成沿海巡逻队,配备强弓劲弩,沿重要海岸线定期巡逻。并不要求他们与倭寇海战,而是在倭寇试图登陆时,予以迎头痛击。
第三, 令匠作营研究,能否改造现有渔船,增加一些简单的防护和攻击装置,比如加装挡板,配备火箭等,不求杀敌,只求自保和骚扰。
第四, 秘密吩咐老拐,设法通过南方来的商队,高价招募几名熟悉海况、甚至与倭寇打过交道(如被俘后逃脱)的老水手或渔民,来黑石城充当顾问,了解倭寇的战术和弱点。
“海上之事,长远来看,不可不察。”凌风目光深远,“我黑石城若要真正立足,陆上固守,海上亦需有所作为。眼下力量不足,当以防御为主,但需开始积累经验,建造舟船,训练水手。此事,可徐徐图之。”
陈大疤和柱子领命而去。黑石城的防御重心,第一次开始向东南沿海倾斜。凌风知道,与倭寇的较量,将是另一场截然不同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