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会商务洽谈区的隔音包厢内,气氛与展厅的喧闹截然不同。萧亚轩先后与德国“莱茵金属”和法国“汤姆逊”公司的代表进行了多轮密集的闭门会谈。桌上摆放着精致的茶点,但无人有心享用,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技术参数、市场分析和合作条款上。
“莱茵金属”的代表,那位名叫施密特的高级总监,态度严谨务实:“萧女士,贵公司的‘青龙芯’在极端环境下的稳定性数据,确实令人印象深刻。这恰好符合我们对下一代工业控制设备核心元件的要求。欧洲市场准入方面,我们可以协助进行必要的认证流程。”
“汤姆逊”公司的技术副总裁杜邦先生则更关注应用前景:“不仅仅是工业控制,在高端汽车电子,尤其是引擎控制单元、以及专业通讯设备领域,对可靠性的要求同样苛刻。我们认为,振华的技术与我们在这两个领域的发展战略高度契合。”
萧亚轩从容应对,既展现了振华的技术自信,也表现出充分的合作诚意。她清晰地阐述了振华在材料科学和封装工艺上的核心优势,并表达了愿意根据欧洲市场的具体需求进行技术标准适配的意愿。同时,她也谨慎地划定了合作范围,确保振华的核心知识产权得到严格保护。
经过数轮富有成效的磋商,双方在多个关键议题上达成初步共识:由“莱茵金属”和“汤姆逊”利用其成熟的欧洲渠道和市场经验,协助振华产品进行认证和市场推广;三方同意成立联合技术工作组,就高端工业控制、汽车电子及专业通讯设备领域对高可靠性电子元件的特定需求,共同开发下一代解决方案;振华将依据合作项目,提供核心芯片及定制化的材料封装技术支持。
最终,在酒店一间更为私密的会议室内,萧亚轩分别与“莱茵金属”及“汤姆逊”的代表,签署了具有战略意义的合作谅解备忘录(moU)。虽然这并非具有强制约束力的最终合同,但这份备忘录的签署,标志着振华电子与国际工业及电子巨头建立了实质性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其突破“坂田精工”的专利封锁,进军欧洲高端市场,打开了至关重要的突破口。
消息不胫而走,迅速在峰会与会者中引发热议。许多原本还在观望的厂商和机构,开始重新评估振华电子的技术实力和商业潜力。这家来自香港的公司,不再仅仅是一个区域性的挑战者,其名字开始与国际顶尖技术力和未来市场格局联系在一起,国际影响力初步确立。
在签署仪式后的私人交谈中,施密特总监压低声音对萧亚轩透露:“萧女士,不瞒您说,欧洲业界对于‘坂田精工’近年来利用专利,尤其是那些‘潜水艇专利’构筑壁垒的做法,早已心存不满。这阻碍了技术创新和公平竞争。我们乐见有像振华这样拥有真正核心技术的新兴力量出现,打破僵局。”他举起酒杯,意味深长地说:“期待我们的合作,能带来一些……积极的变化。”
萧亚轩微笑着举杯回应,心中了然。合纵连横,远交近攻。与欧洲巨头的联手,不仅是为了市场,更是为了在对抗“坂田精工”的这场硬仗中,赢得更多的话语权和盟友。东京的水很深,但振华,已然开始布下自己的棋局。
东京都心,一处隐秘的日式庭院。竹篱、石径、惊鹿,极致的静谧中透着无形的压力。萧亚轩在一位身着和服、举止刻板的老者引导下,步入一间最为私密的茶室。“坂田精工”的社长,一位年约六旬、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眼神锐利如鹰隼的老者——坂田信玄,已跪坐在主位等候。
茶室内檀香袅袅,气氛庄重得近乎压抑。坂田信玄亲自为萧亚轩点茶,动作流畅古雅,带着一种传承已久的仪式感。他先是盛赞萧亚轩在峰会上的表现,称振华的技术“令人惊叹”,是“东方智慧的卓越体现”,场面话客气周到,无可挑剔。
然而,当薄茶饮尽,他放下茶碗,话锋陡然一转。
“萧女士,贵公司的技术,尤其是材料与制程结合的核心工艺,潜力巨大。然而,独自开拓全球市场,尤其是面对复杂的专利壁垒和标准之争,路途必将充满艰辛。”坂田信玄的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份量,“‘坂田精工’怀着最大的诚意,希望与振华达成更深层次的合作。我们提议,对贵公司包含‘青龙’品牌及核心材料技术在内的资产进行战略性全资收购。”
他报出了一个天文数字,足以让任何企业家心动。随即,他看似随意地补充道:“一旦成为坂田家族的一员,之前所有的专利诉讼自然烟消云散。‘坂田’的资源将全力助推这项技术走向世界。这是双赢的局面。”
萧亚轩端坐不动,指尖感受着陶制茶碗的温润,眼神却清澈而坚定。她迎着坂田信玄的目光,声音清晰,不带丝毫犹豫:“感谢社长的厚爱与出价。但振华电子及其核心技术,是我们团队多年心血的结晶,是公司立足之本,更是面向未来的根基。它们,是非卖品。”
茶室内的空气瞬间凝固。坂田信玄脸上的谦和笑容如同潮水般褪去,眼神变得冰冷而深沉。他沉默了片刻,室内的气压低得让人喘不过气。
“萧女士,年轻人有锐气是好事。”他缓缓开口,语气不再掩饰其中的寒意,“但商业世界,并非只有技术。环境之复杂,远非想象。一项卓越的技术,若没有合适的土壤和庇护,恐怕……难以真正推广,甚至会遭遇意想不到的困难,最终明珠蒙尘,岂不可惜?”
这番话已是赤裸裸的威胁。暗示着如果振华拒绝,将面临的绝不仅仅是专利诉讼,而是更多、更黑暗、更无所不用其极的打压与阻碍。
萧亚轩神色不变,只是微微挺直了嵴背:“振华一路走来,历经风雨。我们尊重市场规则,但也坚信技术本身的力量。任何困难,我们都有信心面对。”
会谈在不欢而散的边缘结束。起身告辞时,坂田信玄脸上重新挂上一丝难以捉摸的笑容,示意侍从捧上一个狭长的木盒。
“萧女士初次来访,区区薄礼,不成敬意。此乃我国武士传统配饰,胁差,象征决断与勇气。望萧女士……善用之。”
木盒打开,黑丝绒衬垫上,躺着一把装饰极其精美的短刀(胁差),刀鞘镶嵌螺钿,刀镡凋刻繁复,寒光在室内流转。这份礼物,寓意极其复杂——既可视为遵循古礼的赠予,赞赏对方的勇气;但在刚刚的威胁之后送出,更可能是一种冰冷的警告,暗示着最终手段。
萧亚轩目光扫过那柄短刀,平静地接过木盒,微微颔首:“多谢社长厚赠,定当……仔细斟酌。”
她手持那份沉甸甸、带着杀气的“礼物”,从容地离开了这座压抑的庭院。图穷匕见,对方的最终目的和底线已清晰无比。收购被拒,接下来,恐怕就是真正的狂风暴雨了。东京的水,比她想象的还要深,还要冷。
与欧洲巨头签署moU的消息如同在平静(只是表面)的湖面投下巨石,激起的涟漪迅速转化为汹涌的暗流。振华团队在东京感受到的压力骤然升级。
离开峰会会场返回酒店的路上,保镖便注意到后视镜中多了一辆不起眼的黑色丰田,保持着若即若离的距离。尝试几次变换车道和转向后,那辆车依旧幽灵般缀在后面,证实了尾随并非巧合。与此同时,酒店大堂里似乎也多了些“闲散”人员,目光总是有意无意地扫过进出电梯的振华团队成员。
一名年轻工程师傍晚独自前往便利店购买生活用品时,被两名西装革履、自称是某研究所职员的人“偶遇”。对方先是热情地攀谈,对振华的技术表示钦佩,随后话锋一转,暗示可以提供丰厚的“咨询费”,希望他能分享一些“不涉及核心专利的普通技术细节”。工程师牢记行前纪律,警惕地敷衍过去,迅速返回酒店,心有余悸。
更直接的压力落在了萧亚轩本人身上。深夜,房间的固定电话响起,听筒里传来一个明显压低、带着本地口音的冰冷声音:
“萧女士,风头出尽,该适可而止了。东京……不是香港。带着你的东西,尽快离开。否则,后果自负。”
卡哒一声,电话被挂断。赤裸裸的警告。
萧亚轩面色沉静,但眼神锐利如刀。她立刻通过安全渠道联系了“老蔡”,安排了第二次秘密会面,地点换到了一家凌晨仍在营业的居酒屋小包间。
“你们的感觉没错。”“老蔡”听完描述,肯定地点点头,脸色凝重,“moU的签署刺激了他们。‘坂田’已经动用了商业规则之外的力量。跟踪、利诱、恐吓,只是开始。他们下一步很可能会针对你们的团队成员施加压力,寻找弱点,或者制造‘意外’迫使你们就范。”
他递给萧亚轩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几个地址和简单的联络方式:“这是几个相对安全的地点,万一情况紧急,可以暂时避险。但我必须强调,一旦到了需要动用这些地点的时候,就意味着局势已经非常危险。最好的选择,是尽快结束行程,离开东京。”
回到酒店,萧亚轩立刻召集核心团队成员,通报了当前严峻的形势,严令所有人非必要不得单独外出,并提高了警惕。为了确保安全,保镖对萧亚轩及几位核心成员的房间进行了又一次彻底检查。
在一个小时近乎掘地三尺的搜查后,技术最精湛的保镖在萧亚轩套房客厅沙发底部的木质框架内侧,发现了一个火柴盒大小、用胶带固定在上面的微型无线电发射器!
设备看起来是手工组装的,元件裸露,电池仓外接,显然是特制的窃听装置。对方的手段已经不再局限于外围监视和口头威胁,而是直接将触手伸入了他们最私密的空间。
暗流已然化为实质的威胁,如同无形的蛛网,正从四面八方收紧,将振华团队牢牢笼罩在东京的夜色之下。对手失去了耐心,獠牙已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