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希尔顿酒店的房间内,萧亚轩站在落地窗前,俯瞰着银座璀璨的夜景。流光溢彩的霓虹无法驱散她心头的寒意。从踏入酒店那一刻起,那种被无形之眼注视的感觉就如影随形。电话线路被例行检查、服务生过于标准的礼貌、甚至走廊里“偶然”出现的维修工,都透着一股精心伪装过的监视意味。对手并未急于动作,而是像耐心的猎人,布下天罗地网,等待着猎物自己露出破绽。
次日,国际电子科技与未来趋势峰会主会场。巨大的水晶灯下,座无虚席。当主持人报出萧亚轩的名字和振华电子的主题时,台下瞬间安静下来,无数道目光聚焦在台上那个从容自信的东方女性身上。
她的演讲题目是《生物材料与电子技术的融合前瞻》。没有过多的寒暄,她直接切入核心,通过严谨的数据和清晰的图表,向全场展示了“青龙芯”在高温、高湿、剧烈震动及强电磁干扰等极端环境下的惊人稳定性数据。当大屏幕上播放出“青龙芯”在模拟严苛环境中持续稳定工作,而对比样品相继失效的视频时,台下响起了抑制不住的惊叹声。
更令人震撼的是,萧亚轩首次公开提出了“仿生结构”与“生物活性材料”在电子封装领域的应用构想,虽然未透露核心机密,但其前瞻性的思路和已经展现出的产品卓越性能,足以引发行业深思。演讲结束时,掌声雷动,许多原本持观望态度的业内人士纷纷上前交换名片,反响远超预期。
然而,在热烈的氛围中,萧亚轩锐利的目光捕捉到了台下不协调的细节。前排右侧,几名身着深色西装、气质硬朗的男子,正用派克钢笔在记事本上专注记录,他们的眼神锐利如鹰,与不远处“坂田精工”席位上的代表有过数次短暂而迅速的眼神交流。
演讲刚结束,“坂田精工”的副社长,一位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戴着金丝眼镜的中年男子,便带着谦和的微笑主动迎了上来。
“萧女士,精彩的演讲,令人大开眼界。”他微微鞠躬,语气恭敬,但话语却如手术刀般精准,“贵公司在材料科学上的突破确实非凡,尤其是其在极端条件下的稳定性,不知是否借鉴了某些……自然界独特的结构或代谢过程?我们坂田对此非常感兴趣,希望能有更深入的交流。”
问题直指核心,试图打探生物制程的底细。萧亚轩脸上保持着得体的微笑,应对滴水不漏:“副社长先生过奖了。振华始终致力于基础材料的研发与创新,任何技术的突破都源于持续的投入和对物理规律的深入理解。至于具体的研发路径,涉及公司核心机密,不便透露,还望理解。”她四两拨千斤,将话题引向了泛泛的技术展望,让对方无功而返。
当晚,在廖奎多次加密通话的坚持下,萧亚轩在保镖的周密安排下,悄然离开了酒店,前往一处位于浅草老街区的隐秘茶室。在那里,她见到了何先生介绍的“老蔡”。
“老蔡”约莫五十岁年纪,面容普通,穿着朴素,像是个寻常的小商人,唯有一双眼睛透着历经世事的精明与沉稳。他仔细聆听了萧亚轩对白天情况的描述,特别是对那几个非技术人员的观察。
“萧女士的直觉很准。”老蔡啜了一口清茶,声音低沉,“那几个人,大概率是‘樱机关’的外围人员,一个与防卫厅和各大商社关系密切的半公开情报搜集组织。‘坂田精工’与他们往来密切,不足为奇。”
他放下茶杯,神色凝重了几分:“‘坂田’的水很深,不仅与三井、三菱这些旧财阀捆绑紧密,其董事会里也有与某些右翼团体关系匪浅的人物。他们对振华的技术,尤其是你们展现出的那种超越常规的可靠性,志在必得。这在他们内部,已被提升到‘战略层面’。”
他顿了顿,抛出一个更关键的信息:“而且,根据我们零星收集到的信息,‘坂田’内部有一个不对外公开,甚至在公司内部也权限极高的‘特殊技术部’。传闻……他们一直在秘密进行一些‘非传统’领域的研究,具体内容不明,但资金投入巨大,且与官方背景的项目有牵连。”
“非传统研究……”萧亚轩心中一动,联想到了系统空间和“青禾”项目,难道对方也在探索类似的领域?还是另有所指?
老蔡最后郑重提醒:“萧女士,东京之行,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他们正面技术竞争或许暂时落后,但其他手段……防不胜防。请务必小心。”
秘密会面结束,萧亚轩返回酒店。夜色中的东京依旧繁华,但她深知,在这片璀璨之下,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坂田精工”及其背后的势力,绝不会轻易罢休。虎穴亮剑,已显锋芒,但随之而来的,必然是更加汹涌的暗流。
东京峰会展览厅内人声鼎沸,各色展台争奇斗艳。而在略显偏僻却人流渐增的振华电子展区,一种低调而坚实的力量正在悄然散发魅力。
萧亚轩并未安坐幕后,而是亲自站在展台中央。她身后巨大的显示屏上,循环播放着“青龙芯”系列产品在高温箱、振动台、盐雾舱中稳定运行的实测视频,旁边附有详尽的性能数据对比图表,清晰地展示了其远超行业标准的可靠性。没有浮夸的宣传语,只有冰冷而震撼的数据,这反而吸引了大量真正懂行的工程师、采购商和业界高管驻足。
更绝的是展台一侧设置的小型互动演示区。参观者可以亲手将一台搭载“青龙芯”的工程样机放入特制的环境模拟箱中,亲眼目睹在急剧升温和强烈震动下,样机依旧保持清晰稳定的信号输出,而旁边作为对比的同类产品早已出现杂音甚至宕机。这种直观的体验带来了极强的冲击力,惊叹声和议论声此起彼伏。
“不可思议!”一位德国“莱茵金属”电子部门的高级工程师仔细查看了演示样机,对萧亚轩赞叹道,“这种环境适应性,完全达到了我们部分军工级产品的标准。萧女士,你们在材料学和封装工艺上一定取得了革命性的突破。”
法国“汤姆逊”公司的代表也表达了类似的浓厚兴趣,尤其关注那独特封装材料的表现,直言这种可靠性对于开拓新兴市场及苛刻应用场景具有巨大价值。
然而,在涌动的人潮中,几条不和谐的身影始终在振华展台附近徘徊。几名身着“坂田精工”技术制服的人员,试图借着人群的掩护靠近核心展示品,甚至有人伸出手,意图触摸甚至拆卸样机外壳,进行所谓的“近距离观察”。
“抱歉,先生,展示品禁止触摸和拆卸。”一位振华工程师眼疾手快,上前一步,用流利的英语礼貌而坚定地挡住了对方的手,脸上带着无可挑剔的职业微笑,但身体却巧妙地隔开了对方与样机的直接接触。
那名“坂田”技术人员脸色微变,讪讪地收回手,眼神中却闪过一丝不甘。萧亚轩站在不远处,冷静地观察着这一切。她的目光尤其锁定在另一名看似在记录数据的“坂田”人员身上——那人手中拿着一个略显笨重的美能达相机,看似在拍摄展板,但其镜头角度却微妙地对准了展示柜内的“青龙芯”样品。
萧亚轩心中冷笑。对方果然不死心,正面接触被阻,就想用这种拍摄手段来记录样品细节。这种小动作或许能获取一些外观信息,但想凭此破解特殊材料的结构奥秘,无异于痴人说梦。
她没有点破,只是向保镖队长递了一个眼神。队长会意,不动声色地调整了站位,恰好用身体挡住了相机的最佳拍摄角度。
“坂田”的试探再次受挫。萧亚轩知道,这连续的小动作恰恰说明了对方在技术层面的无力与焦急。振华的锋芒已然亮出,坚固的技术壁垒岂是这些旁门左道所能轻易窥破?然而,她也清楚,将这些伎俩挡回去的同时,也意味着更加激烈的对抗,或许已在酝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