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前往日本后,“振华”内部立刻高效运转起来。萧亚轩深知此行关乎命脉,不容有失。她与廖奎、谢亦菲进行了详细的推演,预设了多种谈判可能和应对方案。廖奎则与阿英进行了周密的安全部署,除了阿英亲自带队的两名精锐廓尔喀保镖外,还通过何先生的关系,联系了东京当地一个信誉良好的安保团队负责外围接应和情报支持。
临行前夜,三人再次于三角区修炼,饮用了新汲取的灵泉之水。泉水带来的精力充盈和气感增长,让萧亚轩感觉头脑格外清明,身体状态也调整至巅峰。廖奎仔细检查了她随身携带的微型警报器和一些非致命的防卫小工具,反复叮嘱安全事项。
“记住,供应链要稳住,但你的安全是第一位的。”廖奎看着萧亚轩,眼神深邃,“有任何不对劲,立刻终止谈判,安全回来。”
萧亚轩点头,用力握了握他和谢亦菲的手:“放心,我知道轻重。”
次日,一行人从启德机场出发,飞往东京羽田机场。飞机降落,随着人流走向接机口时,始终保持高度警惕的阿英目光如鹰隼般扫视着周围。突然,他眼角捕捉到远处接机人群后方,一点不易察觉的反光一闪而逝。
“有镜头!”阿英低喝一声,反应极快地侧身半步,用自己魁梧的身躯挡住了萧亚轩的侧前方,同时一只手已按在了腰间隐蔽的武器上。
远处,一个戴着鸭舌帽的身影似乎意识到暴露,迅速将手中的长焦相机收起,压低帽檐,转身如同游鱼般融入了密集的人流,眨眼间便消失不见。
萧亚轩心头一凛,但面上不动声色。对阿英低声吩咐:“通知我们东京的人,提高警惕。这不是普通的狗仔。”对方动作专业,目标明确。罗斯戴尔家族的手,伸得比想象的更长,也更肆无忌惮。
这个小插曲让随行人员的神经更加紧绷。在预定的安保团队接应下,他们顺利入住了一家位于港区、安保严密的酒店。
第二天上午,萧亚轩带着助理和一名担任翻译的法务人员(谢亦菲推荐),在阿英等保镖的护卫下,来到了位于东京都心、俯瞰东京湾的松田株式会社总部大楼。
会议室内,气氛凝重得几乎能滴出水来。松田社长是一位年约五十、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典型日式精英做派的男子。他带着几名高管,与萧亚轩一行分坐长桌两侧。寒暄过后,很快进入正题。
松田社长的言辞极其礼貌,甚至带着日式商业文化中特有的谦逊,但涉及核心的晶体管价格和供应量问题,却寸步不让,反复强调着“全球原材料成本飙升”、“产能分配遵循全球公平原则”等官方说辞。萧亚轩能清晰地感觉到,有一种无形的、强大的力量在背后死死钳制着对方,让这位看似拥有决策权的社长,也显得束手束脚。
谈判陷入僵局。助理递上的咖啡已经微凉。
萧亚轩轻轻放下手中的白瓷茶杯,杯底与托盘碰撞发出一声清脆的响声,在这片压抑的寂静中格外清晰。她抬起眼,目光不再掩饰,如同出鞘的利剑,直射向松田社长,用流利的英语(省略了翻译环节)开门见山:
“松田社长,明人面前不说暗话。贵社此次突然提出大幅涨价,真正的理由,恐怕并非所谓的成本压力吧?”她微微前倾身体,声音不高,却带着穿透人心的力量,“是罗斯戴尔家族,通过他们在三菱财团内部的关系,向贵社施加了压力,对吗?”
松田社长脸上的职业化笑容瞬间僵住,拿着钢笔的手指微微一颤。他下意识地避开了萧亚轩的目光,沉默笼罩了整个会议室,只有窗外东京湾轮船低沉的汽笛声隐约传来。良久,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站起身,对着萧亚轩的方向,做了一个标准的、近乎九十度的鞠躬,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和无奈:“萧桑……非常……抱歉。有些事情,并非松田株式会社一家的意志所能左右。”这一躬,等于默认了萧亚轩的指控。
在之前的谈判间隙,萧亚轩就敏锐地注意到,松田社长身后一名始终沉默、气质阴鸷的随从,在递文件时,其右手虎口处露出了一个深青色、造型诡异的蝎子纹身的一角。这绝非普通商社职员该有的标记,隐隐透露出与某些黑暗层面关联的伏笔。此刻,这更印证了背后的博弈远不止商业层面那么简单。
然而,萧亚轩并未因对方的默认而沮丧或愤怒。相反,她身上的气势陡然一变,从之前试图据理力争的乙方,瞬间转变为带着战略家洞察与笃定的合作伙伴。她缓缓站起身,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示意松田社长也过来。
“社长先生,请您看看窗外。”萧亚轩指着下方繁忙的东京湾和更远处隐约可见的城市天际线,“世界的潮流,正在改变。”她回身,指向松田社长之前放在桌上的一份日文报纸,头版赫然是关于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以及由此引发全球格局震荡的深度报道(“尼克松冲击”的余波)。
“坚冰正在消融,未来的市场重心和无限潜力在哪里,您作为引领电子潮流的业界领袖,比我更清楚。”萧亚轩的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自信,“此刻,保持与‘振华’稳定、深入的核心合作,对松田而言,绝不仅仅是维持一份订单,更不是对压力的让步。这,是在投资未来!”
她目光灼灼地看着松田:“‘振华’扎根香港,背靠那片即将向世界敞开怀抱的广阔天地。我们愿意,也有能力,成为松田株式会社通往那片未来最大市场最坚实、最可靠的桥梁!这其中的战略价值,远非百分之十五的价格涨幅可以衡量!”
这一番话,格局宏大,直指核心,将单纯的价格谈判提升到了战略合作与未来布局的高度。松田社长看着眼前这位年轻美丽却气场强大的女性,听着她对国际形势精准的把握和对未来市场的前瞻判断,眼中不禁流露出震惊与深思。他被萧亚轩的远见和魄力所折服。
紧接着,萧亚轩话锋一转,展现出极大的灵活性与务实态度:“当然,我们理解贵社面临的难处。为了表示诚意,‘振华’可以接受对下一季度供货量进行微调,并且,在现有价格基础上,接受一个象征性的、比如百分之三的小幅上调,以协助贵社应对所谓的‘成本压力’。这,是我们为维系战略伙伴关系所能做出的最大努力。”
她给出了一个巧妙的台阶。
松田社长站在原地,望着窗外沉思了足足一分钟。他内心的天平已经倾斜。最终,他转过身,脸上露出了谈判开始后第一个真心的、带着敬意的笑容,再次向萧亚轩微微鞠躬:
“萧桑,您的远见和诚意,令人敬佩。您说得对,商业合作,目光应放长远。松田株式会社,非常愿意与‘振华’这样的伙伴,共同开拓未来。就按您方才提议的方案,我们达成协议。核心供应关系,维持不变!”
一场看似绝境的谈判,被萧亚轩以对时局的精准洞察、宏大的战略格局以及灵活务实的手腕,成功扭转。她不仅稳住了供应链,更在强大的外部压力下,为“振华”赢得了一位重量级合作伙伴的尊重与更深的战略认同。然而,羽田机场的镜头和松田随从手上的蝎子纹身,都预示着,这场博弈,还远未结束,水面下的暗流,愈发湍急。
振华电子的销售部内,往日里电话铃声不断、人员忙碌穿梭的景象蒙上了一层阴影。墙上那张巨大的月度订单量趋势图,原本昂扬向上的曲线,在最近一周的位置,出现了清晰可见的、首次明显的下滑折角,如同晴空里突兀冒出的一小块阴云,格外刺眼。
销售部经理手里紧紧攥着一块崭新的电子表,额角带着细汗,几乎是冲进了萧亚轩的办公室。廖奎此刻也正好在场,与萧亚轩商讨着芯片研发的下一步投入。
“萧董!廖先生!”销售经理的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焦急,他将那块电子表“啪”地放在办公桌上,“出事了!你们看看这个!”
萧亚轩和廖奎的目光同时落在桌上那块表上。表盘设计时尚,功能显示清晰,无论是外观线条、液晶显示屏的布局,还是侧面按钮的分布,甚至是一些细微的操作逻辑(比如长按切换模式),都与“振华”目前市场反响最好的“旗舰款”电子表,有着令人不安的相似度。
“这是哪家的产品?”萧亚轩拿起那块表,入手感觉材质略轻,但整体做工并不粗糙。
“是一家叫‘太平洋科技’的公司推出的,品牌叫‘海豚牌’!”销售经理语气急促,“就在上周,他们突然在东南亚市场铺货,主打的就是这款表!最关键的是,他们的定价,比我们的同款……低了将近百分之二十!”
他翻出手中的几份传真,是来自东南亚几个重要代理商的紧急通报,内容大同小异——对方产品相似度极高,价格优势巨大,已有部分订单被抢走,市场受到冲击,要求“振华”尽快给出应对策略。
“百分之二十……”萧亚轩眼神一凝,这个价格差距在消费电子领域几乎是致命的。她立刻按下内部通话键,“让研发部的张工带两个人,马上带着工具来我办公室!”
很快,张工带着两名技术员赶到。在萧亚轩的示意下,技术员熟练地使用专用工具,当众拆解了那块“海豚牌”电子表。当内部的电路板暴露在众人面前时,张工的眉头紧紧皱了起来。
“萧董,您看这里,”张工指着电路板上几个关键元件的布局和走线,“虽然用的元件品牌和我们不同,成本可能稍低,但整个pcb(印刷电路板)的布局逻辑,尤其是这几处信号处理和电源管理的走线方式,和我们‘旗舰款’的设计……存在高度‘借鉴’的痕迹。这不是简单的模仿外观,是触及到了核心的设计思路。”
萧亚轩面色彻底沉了下来,如同覆盖了一层寒霜:“我们核心研发团队签署了最严格的竞业协议和保密协议,他们挖不走最关键的人。看来,他们是用了更下作的手段。”她指的是商业间谍,或者通过收买内部非核心但能接触到部分设计资料的员工,窃取了关键信息。
一直沉默的廖奎,此时伸手从萧亚轩手中拿过了那块已经被拆开、零件散落的仿制表。他没有看电路板,只是用手指捏着那块略显单薄的表壳,目光沉静。随着他指尖微微用力,那塑料表壳发出了令人牙酸的、细微的“嘎吱”声,仿佛下一刻就要碎裂。他眼中闪过一丝非人的、属于战士的锐利与冰冷,那指力远超普通商人应有的范畴。
松开手,他将零件放回桌上,声音冷静得如同在分析战场局势:“这是阳谋。他们用资本的优势,进行精准狙击。模仿我们的畅销产品,然后用远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目的就是逼我们跟他们打价格战。”
他看向萧亚轩和销售经理,点明了关键:“价格战一旦开启,就是现金流的消耗战。他们背后是罗斯戴尔家族,资本雄厚,哪怕这块表每卖一块亏一块,他们也亏得起,甚至可以亏上很久。但我们‘振华’不同,我们刚刚投入巨资研发芯片,现金流本来就很紧张。如果我们被迫应战,跟进降价,利润空间将被彻底榨干,甚至亏损,我们用于后续研发、扩张的血液就会被他们生生耗干。如果我们不降价,市场份额就会快速流失。”
就在这时,销售部角落里一台用于播放背景音乐的收音机,恰好切换到一档财经新闻节目,主持人正用专业的口吻分析着:“……自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美元与黄金脱钩以来,全球汇率市场波动剧烈,为国际游资提供了巨大的套利空间。有分析师指出,部分对冲基金正利用汇率差和期货市场……”
这则看似无关的财经新闻,却像一道闪电,瞬间揭示了“太平洋科技”能够以如此低价倾销的另一种可能——他们背后的资本,很可能不仅仅是投入真金白银来补贴亏损,更是利用了当前混乱的国际金融环境,通过复杂的汇率操作、期货对冲甚至是灰色地带的套利手段,极大地降低了综合成本,获得了不正当的、难以复制的成本优势。这使得他们的低价策略更具杀伤力和持续性。
办公室内一片寂静,只有收音机里财经分析师冷静的声音在回荡。压力,如同实质般笼罩下来。罗斯戴尔家族的进攻,一波接着一波,从上游供应链到终端市场,招招狠辣,精准地瞄准了“振华”的要害。这场商战,已经进入了最残酷的刺刀见红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