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站在大理寺的大堂里,看着桌上摆放的各种证物,心中盘算着对策。王明远的死让整个案子变得更加复杂,但也证实了他的判断——影组织确实在朝廷内部有人。
“高大人,您在想什么?”李云昭端着茶走过来。
“我在想,既然他们要玩,我们就陪他们玩到底。”高峰接过茶杯,“不过这次我们要换个玩法。”
“什么意思?”赵奎好奇地问。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高峰放下茶杯,“我们对影组织了解太少,必须先摸清他们的底细。”
李大人从外面匆匆走进来,脸色阴沉。“王明远的死已经报告给朝廷了,陛下很震怒。”
“震怒?”高峰眉头一皱。
“陛下认为大理寺办事不利,竟然让重要证人在狱中死亡。”李大人叹气,“魏公公已经派人来调查了。”
话音刚落,门外传来太监特有的尖细声音:“大理寺少卿李大人在吗?咱家奉旨前来。”
一个身材矮小、面容阴鸷的太监走了进来,后面跟着几个禁卫。
“下官李正文见过公公。”李大人连忙行礼。
“李大人不必多礼。”太监挥挥手,“咱家魏忠贤,奉陛下之命前来调查王明远之死。”
高峰暗暗观察这个魏忠贤,只见他眼神锐利如鹰,说话时左手不自觉地抖动。
等等,左手抖动?
高峰心中一动,想起纸店掌柜的描述——买纸的那个人左手一直在抖。
“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鬼手仵作高峰吧?”魏忠贤的目光落在高峰身上。
“正是在下。”高峰不卑不亢地回答。
“听说你验尸如神,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魏忠贤似笑非笑。
“只是尽职尽责而已。”高峰谦虚地说。
“那你看看咱家这双手,能看出什么来?”魏忠贤伸出双手。
高峰仔细观察,发现魏忠贤的左手确实有些异常,手指关节处有轻微的变色,像是长期接触某种化学物质导致的。
“公公的左手似乎经常接触墨水。”高峰试探性地说。
魏忠贤眼神一闪,“咱家每天要批阅很多文书,沾点墨水很正常。”
“确实。”高峰点头,但心中已经有了判断。
这个魏忠贤很可能就是影组织的幕后黑手。
“好了,闲话少说。”魏忠贤收回手,“咱家要亲自查看王明远的死因。”
“公公请。”李大人连忙引路。
来到牢房,魏忠贤看着王明远的尸体,“高大人,你觉得他是怎么死的?”
高峰蹲下身仔细检查,发现王明远的脖子上除了绳索勒痕外,还有一些细微的针孔。
“表面看是上吊自杀,但实际上他是先被人用毒针刺杀,然后才被吊起来伪造现场。”高峰站起身。
“哦?”魏忠贤装作惊讶,“你怎么知道?”
“脖子上有针孔,而且尸体的僵直程度不符合上吊的特征。”高峰详细解释。
“那凶手是谁?”魏忠贤问。
“应该是狱卒中的内奸。”高峰看向一旁的狱卒,“而且这个人武功不错,能够无声无息地杀人。”
几个狱卒脸色都变了,其中一个更是冷汗直冒。
“有意思。”魏忠贤冷笑,“那你觉得这个内奸现在在哪里?”
“就在我们中间。”高峰突然转身,指向那个冷汗直冒的狱卒,“就是你。”
那狱卒脸色大变,转身就要逃跑,却被赵奎一把抓住。
“公公,人抓到了。”赵奎得意地说。
“很好。”魏忠贤点头,“高大人果然名不虚传。”
但高峰却没有放松警惕,他注意到魏忠贤的表情过于平静,像是早就知道结果一样。
“公公,这个狱卒应该不是主谋。”高峰继续说,“他背后一定还有人指使。”
“哦?你还看出了什么?”魏忠贤饶有兴趣地问。
“他的毒针很特殊,制作工艺极其精良,不是普通人能搞到的。”高峰分析,“而且他的武功路数我从未见过,像是出自某个隐秘的组织。”
魏忠贤眼神闪烁,“什么组织?”
“我怀疑是影组织。”高峰直接说出了答案。
“影组织?”魏忠贤装作不解,“那是什么?”
“一个专门从事暗杀、盗窃等违法勾当的组织。”高峰盯着魏忠贤,“而且据我所知,他们在朝廷内部也有人。”
“这么说来,朝廷内部有内奸?”魏忠贤的声音有些尖利。
“很有可能。”高峰点头,“而且这个内奸的地位不低,否则无法安排人进入大理寺行凶。”
魏忠贤沉默了一会儿,“高大人,你觉得这个内奸会是谁?”
“现在还不好说。”高峰摇头,“但我相信很快就会水落石出。”
“那就劳烦高大人继续调查了。”魏忠贤说完,转身离开。
看着魏忠贤的背影,高峰心中冷笑。这个老狐狸以为能瞒过他,但高峰已经基本确定了他的身份。
“高大人,您刚才为什么不直接指出魏公公就是幕后黑手?”李云昭小声问。
“证据不足。”高峰摇头,“而且魏忠贤权势滔天,轻举妄动只会打草惊蛇。”
“那我们现在怎么办?”赵奎问。
“将计就计。”高峰眼中闪过一丝狡黠,“既然他们想玩,我们就陪他们玩个痛快。”
“什么意思?”李大人不解。
“我有个计划。”高峰压低声音,“我们可以利用他们即将劫取军饷的计划,来个黄雀在后。”
“详细说说。”李大人来了兴趣。
“很简单。”高峰胸有成竹,“我们假装不知道他们的计划,暗中做好准备。等他们动手的时候,我们就来个人赃并获,一网打尽。”
“可是万一他们真的劫走了军饷怎么办?”赵奎担心。
“放心。”高峰笑了笑,“我已经想好了对策。”
第二天,高峰借口调查影组织,向李大人申请了一批人手。然后他秘密派人监视魏忠贤的一举一动,同时安排李云昭利用家族关系,打探朝廷内部的消息。
三天后,李云昭带回了重要情报。
“高大人,我打听到了。”她兴奋地说,“军饷确实要在五天后运到京城,由兵部侍郎亲自护送。”
“路线呢?”高峰问。
“从西门进城,然后直接送到户部。”李云昭回答。
“很好。”高峰点头,“那我们就在半路上等着他们。”
“您是说在半路上伏击影组织?”赵奎问。
“不是伏击,是保护。”高峰纠正,“我们要暗中保护军饷,让影组织的计划彻底失败。”
“可是这样一来,我们就打草惊蛇了。”李大人担心。
“不会的。”高峰神秘地笑了笑,“我已经想好了,如何让他们自投罗网。”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大人,不好了!”一个捕快冲进来,“刚才有人送来一封信,说是给高大人的。”
高峰接过信,发现信封上写着“高峰亲启”四个字,笔迹很眼熟。
打开信,里面只有一句话:“今夜子时,城北废庙,不见不散。”
“这是谁写的?”李云昭问。
“应该是影组织的人。”高峰收起信,“看来他们坐不住了。”
“那您去吗?”赵奎担心。
“当然去。”高峰站起身,“正好,我也想会会他们。”
“太危险了。”李大人反对,“万一是陷阱怎么办?”
“放心。”高峰拍拍腰间的短刀,“我自有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