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的时节,几辆覆盖着帆布的解放牌卡车,卷着尘土,缓缓驶入了百家镇的地界。
卡车上,坐满了来自省城和周边城市的年轻面孔,他们穿着或蓝或灰的制服,胸前戴着大红花,脸上带着对这个陌生乡村的好奇、憧憬,或许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茫然与不安。
这就是响应号召,来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知识青年。
公社大院前的空地上,早已聚集了不少前来围观的社员,交头接耳,指指点点。
诛皎带着公社的几个主要干部,站在最前面,平静地注视着卡车的到来。
他的目光扫过那些年轻的脸庞,心中早已有了盘算。
知青下乡,在这个年代,是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处理不好,很容易成为不安定因素,甚至引发冲突。
但如果引导得当,这批有文化、有活力的年轻人,也能成为推动公社发展的宝贵力量。
关键在于如何“巧安排”。
卡车停稳,带队的干部跳下车,与诛皎等人握手,交接名单和档案。
一番简单的欢迎仪式后,带队的干部乘车离去,将几十名知青留在了这片对他们而言完全陌生的土地上。
诛皎没有立刻进行长篇大论的训话,而是让陈大壮组织民兵连的小伙子们,先帮知青们把简单的行李卸下来,暂时安置在公社早已腾出来的几间大仓库里,那里已经搭好了通铺,虽然简陋,但干净整洁。
这个小小的举动,让原本有些忐忑的知青们,心里稍稍安定了一些。
至少,这里的干部看起来并不凶恶。
下午,在公社的大会议室,召开了知青安置会议。
诛皎坐在主位,面前摊开着知青们的花名册和简单档案。
他开门见山,声音沉稳有力:“同志们,欢迎来到百家镇公社。从今天起,这里就是你们的第二个家。我知道,大家从城里来,可能不习惯农村的生活,也可能有些想法。这很正常。”
他顿了顿,环视着台下几十双注视着他的眼睛。
“但是,我要告诉大家,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在这里,是大有可为的!我们百家镇,不搞虚头巴脑的形式主义,我们看重的是实打实的劳动,是真才实学!你们有文化,有知识,这就是你们最大的优势!”
这话让一些知青的眼睛亮了起来。
他们原本以为下来就是单纯地干农活,吃苦受累,没想到这里的书记似乎很看重他们的“知识”。
“所以,对大家的安排,我们公社管委会研究了,不会搞一刀切,全都下地挣工分。”诛皎拿起花名册,“我们会根据各位在学校里学的专业,个人的特长和意愿,进行合理的分配。”
他开始念名字和分配方向。
“王小军,李卫国,听说你们在城里学过一些机械维修?很好,公社的农机站正缺人手,你们先去那里,跟着老师傅边学边干。”
两个男知青愣了一下,随即脸上露出惊喜的表情。能摸到机器,这可比单纯抡锄头强多了!
“张秀芳,刘丽,你们是高中学历,数学成绩不错。公社小学正好缺代课老师,孩子们需要你们这样的老师去传授知识。先去小学报到,接受一下培训。”
两个女知青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激动得互相握紧了手。当老师,这是她们想都不敢想的美差。
“赵建军,你体格不错,以前还参加过民兵训练?民兵连最近任务重,正需要新鲜血液,你先去民兵连,跟着陈连长,既要参加生产,也要负责巡逻执勤。”
一个身材结实的男知青挺直了腰板,大声应道:“是!保证完成任务!”
“周敏,我看你档案里写着喜欢画画,字也写得漂亮。公社的宣传栏、黑板报,还有手工艺品合作社的图样设计,需要人手,你先去合作社帮忙。”
……
诛皎一个个念下去,将几十名知青,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分配到了公社小学、卫生所、农机站、民兵连、手工艺品合作社、养猪场、果园、试验田等不同的岗位。
甚至有两个对无线电感兴趣的,被他安排去了公社广播站当学徒。
他的安排,既考虑了公社发展的实际需求,又尽可能地照顾了知青们的专业和兴趣,人尽其才。
没有一个人被随意打发去干最苦最累的纯体力活,除非是本人确实没有特长且自愿要求。
这样的安排,大大出乎了所有知青的预料。
他们来时已经做好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心理准备,却没想到会被如此“优待”和“重视”。
原本的茫然和不安,迅速被一种被认可的激动和即将在新岗位上施展才华的期待所取代。
看着台下知青们明显振奋起来的精神面貌,公社的其他干部们也暗自点头,对诛皎的安排心服口服。
这样分配,既完成了上面的任务,安抚了知青的情绪,又给公社各个岗位补充了有生力量,简直是一举多得。
“最后,”诛皎合上花名册,语气严肃了几分,“给大家定几条规矩。第一,到了新的岗位,要虚心向老社员、老师傅学习,不能摆知识分子的架子。第二,要遵守公社的各项纪律,特别是民兵连的同志,巡逻执勤不能马虎。第三,有什么困难,可以找各自的负责人,也可以直接来公社找我。但是,不允许无事生非,不允许搞串联,更不允许传播不符合规定的言论!”
“只要大家安安心心在百家镇劳动、学习、做贡献,我诛皎在这里保证,绝不会亏待任何一个踏实肯干的同志!年底评工分、评先进,你们都和其他社员一样,凭本事吃饭!”
“是!”
台下响起了参差不齐却带着明显干劲的回应。
会议结束,各单位的负责人纷纷上前,领走分配给自己的知青。
原本有些沉寂的公社大院,因为这群年轻生命的加入,顿时显得生机勃勃起来。
诛皎站在办公室的窗口,看着下面热闹的场景,心中微微颔首。
这批知青,只要引导得好,就是一股强大的建设力量。
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劳动力,还有城市的信息、相对开阔的视野,以及未来可能的人脉关系。
那个对无线电感兴趣的知青,或许将来能在通讯方面帮上大忙。
那个字写得好、会画画的,可以更好地宣传公社的形象。
甚至那几个被分配到学校和卫生所的,直接提升了公社教育和医疗的水平。
这一切,都在他的算计之中。
当然,他也清楚,知青群体本身也具有不稳定性,其中也可能存在一些思想激进或者好逸恶劳的人。
这就需要后续加强管理和思想教育,防微杜渐。
但总体上,他这番“巧安排”,已经为这批知青在百家镇的扎根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公社的未来,埋下了一些有益的种子。
他转过身,目光落在桌上一份关于扩大果园种植面积的计划书上。
劳动力的问题,随着这批知青的到来,又得到了一些缓解。
下一步,该考虑引进新的果树品种了。
或许,桃园空间里那些经过优化的果苗,可以找个合适的机会,“偶然”地被发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