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则川返回汉东,全身心投入到错综复杂的局面中,尚不知晓,京城西山脚下,一场关乎他个人,更关乎汉东未来格局的擘画,已悄然落定。
陆家那场聚会,不仅仅是家族情谊的凝聚,更是一次非正式的政治能量交汇。
几位身居要职的陆家长辈与故旧,在目睹陆则川于汉东展现出的沉稳魄力、政治智慧以及刮骨疗毒的决心后,共识已然形成:
是时候给这位年轻一代的佼佼者,压上更重的担子了。
……
京城,西山脚下,某处静谧的四合院。
茶香氤氲中,一位在组织系统内德高望重的老者缓缓放下茶杯,语气里带着审慎的嘉许:“则川这个孩子,难得。沉得住气,是静功;看得清局,是眼界;关键时刻敢下重手,是魄力。汉东那盘死棋,被他走活了。”
旁边,一位执掌宏观经济规划的重量级人物微微颔首,从更宏阔的格局切入:
“沙瑞金留下的,远不止一个烂摊子,更是一局需要魄力才能解开的死棋。高育良同志善于守成,但要打开新局面,正需要一位有胆有识的‘闯将’。”
“则川背景清晰,立场坚定,这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他兼具霹雳手段与战略耐心,是当前在汉东贯彻中央意图、打破僵局最合适的人选。”
他们推动的,并非简单的职务晋升,而是基于对汉东特殊局面的通盘考量,以及对陆则川个人能力与政治品质的认可,
这其中,自然也包含了各种因素。
陆老爷子对此,始终保持着静观其变的姿态。
他没有为孙子的前程去“打招呼”,但也未曾对老友旧部的推动表示反对。
他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园丁,看着自己亲手培育的树苗经历风雨,茁壮成长,直到具备了支撑更大树冠的能力,才默许了旁人为其拓展生长空间的举动。
这是一种无言的信任,也是一种更深沉的考验——更高的位置,意味着更重的责任,更凶险的风浪。
他深谙“玉不琢,不成器”的道理。
当初力排众议,让陆则川仅以带有密令的市委副书记身份空降汉东,置身于沙瑞金与高育良两大势力的夹缝之中,本身就是一场极限的历练与考验。
既要借他这把利剑破局,又要看他能否在狂风巨浪中站稳脚跟,凝聚力量。
如今,陆则川不仅站稳了,更隐隐有了执棋者的气度,老爷子看在眼里,欣慰在心中。他的沉默,便是一种默许。
这份来自陆家及其关联力量的共同意向,结合当前特殊局面的通盘考量,迅速形成了决策。
其一,汉东亟需稳定与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沙瑞金倒台,留下的权力真空和盘根错节的利益网络需要强力破除,高育良临时主持工作虽稳妥,但汉东需要更年轻、更有锐气、同时也更具分量的掌舵者来引领破旧立新。
其二,陆则川的表现赢得了信任。他从巧妙抓捕侯亮平打开局面,到联合高育良稳住阵脚,再到支持祁同伟铁腕反腐、推动李达康与沈墨寻求产业突破,每一步都走得沉稳有力,展现了超越年龄的政治成熟度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
其三,更深层次的战略考量浮出水面。当初选择陆则川去执行抓捕侯亮平这一敏感任务,除了其身份特殊、背景过硬外,更深层的意图,正是要借此打破汉东铁板一块的局面,将一个兼具家族底蕴和个人能力的“变量”投入其中,看他能否搅动沉疴,为汉东乃至更广范围的吏治整顿和改革深化,撕开一道口子,树立一个标杆。
如今,他做到了。那么,赋予他更名正言顺的权力,使其能更有效地整合资源、推进改革,便成了顺理成章的选择。
于是,一份关乎汉东政局未来走向的重要任命,在经过必要的组织程序后,迅速下达:
陆则川同志任汉东省委委员、常委、副书记(专职),提名为汉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候选人。
这项任命,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深潭,在汉东高层内部引发了远比表面上看起来更为剧烈的震动。
专职副书记!这意味着陆则川在省委内的排名和分量将大幅提升,仅次于省委书记沙瑞金(待处理)和临时主持省委工作的高育良,成为党内名副其实的“二把手”,专职副书记全面协助省委书记处理省委日常工作,尤其是在党建、干部、意识形态等核心领域拥有重要话语权,其协调各方、凝聚共识的作用将至关重要。
兼省人大主任!这不仅是地位的象征,更意味着他将通过人大这个最高权力机关,在法律层面、监督层面,对“一府两院”形成强有力的制约和引领,为他推动法治建设、巩固反腐成果、监督政府运行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平台。
回想当初,他空降汉东,仅以京州市委副书记(带密令)的身份,在常委会上悍然拿下侯亮平,看似地位特殊实则权力基础薄弱。
那既是雷霆手段,也是陆老爷子和中央对他的一次极限压力和考验——看他能否在孤立无援的险恶环境中,凭借智慧、勇气和原则打开局面。
如今,这项新的任命,无疑宣告了他成功通过了那场严峻的考验。
更深一层看,当初选择陆则川去执行抓捕侯亮平那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除了其身份特殊、便于行动外,也未尝不是一步暗棋。
意在借此打破汉东铁板一块的局面,引入一个背景深厚、立场超脱且能力出众的变量,为后续可能出现的权力重组和深度整顿,埋下伏笔。
如今,这步暗棋,已然走到了台前,成为了决定汉东棋局走向的关键之子。
……
当这份任命文件通过机要渠道送达汉东省委时,引起的震动可想而知。
高育良指间的文件,似乎比想象中更沉。他凝视良久,一抹欣慰掠过心头——则川已能独当一面,他肩头的千钧重担,终得人分承。
但这欣慰只一瞬便被更深的思绪淹没:汉东的棋局,自此刻起,执棋者的重心已悄然偏移。他仍是棋手,却不再是唯一落子之人。
祁同伟、李达康等人获悉后,心态各异。
祁同伟感受到的是更强的后盾与更明确的期望,他仿佛看见前路灯火骤亮,一直以来的孤军奋战,如今有了最清晰的航向。
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振奋与追随,为陆则川,也为汉东终于迎来这样一位真正能扛鼎的领路人。
而在京州的办公室里,李达康独自沉默了许久。他向来以强势果决着称,此刻心头却泛起一丝罕见的复杂情绪。
他不得不承认,陆则川展现出的能力与格局,已远非“优秀”可以形容;而对方那深不可测的背景与资源,更让他清晰地看到一道无形的界限。
……
陆则川本人接到正式通知时,正在批阅文件。他放下手中的笔,走到窗边,望着楼下来往的车流,脸上并无太多喜色,反而更添凝重。
他知道,脚下的路,更宽了,但前方的风,也会更急。
专职副书记兼人大主任,这不仅仅是权力和地位的提升,更是使命与责任的加倍。
他需要以更宏大的视野、更缜密的思维、更坚定的意志,去平衡各方,去引领方向,去最终完成汉东这场刮骨疗毒、重塑河山的艰巨任务。
他轻轻呼出一口气,眼神依旧冷静而坚定。这副重担,他接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