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皇登基、大赦天下的消息,如同和煦的春风,终于吹散了笼罩在贾府上空数月之久的阴霾。当正式的邸报由小厮气喘吁吁地送入府中时,整个荣国府顿时陷入了一片劫后余生般的欢腾之中。
最高兴的莫过于荣庆堂内的女眷们。贾母由鸳鸯扶着,坐在正中的榻上,手中捧着那份抄录的邸报,虽老眼昏花看不太清字,但听着王熙凤在一旁高声念着“新君即位,改元景安,大赦天下”等语,
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仿佛瞬间年轻了几岁,连声道:“阿弥陀佛!菩萨保佑!总算…总算天亮了!”她长长舒出一口气,多日来紧绷的心弦终于松弛,眼中甚至泛起了欣慰的泪花。
王夫人、邢夫人、薛姨妈等人也是喜形于色,互相道贺,仿佛压在心头的一块巨石被搬开了。
王夫人捻着佛珠,喃喃道:“真是皇恩浩荡…环哥儿…不,贾大人他…总算没有白辛苦。”
宝玉更是高兴,他本不喜经济仕途,但家族安危始终牵挂于心。此刻见新君是相熟的三皇子,府中危机解除,他顿觉轻松,拉着黛玉和探春等人,说要好好庆贺一番,作诗联句。
黛玉虽仍体弱,但眉宇间的轻愁也淡去了不少,嘴角噙着一丝淡淡的笑意,看着宝玉闹腾。宝钗则稳重得多,安排着丫鬟们去准备茶果点心,让大家边吃边聊,共享这难得的安宁。
就在这一片喜庆气氛中,贾赦端着架子,捋着胡须,慢悠悠地踱了进来。他见满堂欢笑,故意提高了嗓门,带着几分显而易见的得意,说道:
“瞧瞧!瞧瞧!我早就说过什么来着?咱们贾家,是国公府邸,世代勋戚,根基深厚!那等争权夺利的事儿,离咱们远着呢!只要稳坐钓鱼台,管他东风西风,咱们贾家这艘大船,就倒不了!”
他瞥了一眼正在忙碌的宝钗,又环视众人,继续他的“高论”:“要我说啊,这关键时候,还得是祖宗积德,门风清正!咱们一不结党,二不营私,谨守臣节,这福报自然就来了!
政弟平日里就是太过谨慎,要我说,早该让环哥儿这般有为的子弟多出去历练!看看,如今可不是立下大功,简在帝心了嘛!”
王熙凤最是机灵,虽心中对贾赦这番抢功言论不以为然,面上却堆满笑容,连忙奉承道:
“大老爷说得是!可不是这个理儿嘛!咱们府上向来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如今新君登基,又是看重咱们环兄弟的,往后啊,咱们府上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贾母心情好,也懒得计较贾赦那点小心思,笑着点头:“凤丫头说得对,都是托祖宗的福,也是环哥儿自己争气。”
正当荣庆堂内笑语喧哗,沉浸在一片对未来美好憧憬之中时,唯有贾政,虽然也面露欣慰,但眉宇间仍残留着一丝挥之不去的隐忧。
他身为工部官员,比内宅女眷更清楚朝局变幻的复杂性。新君即位固然是好事,但战事未平,朝中派系仍需平衡,此刻远未到可以高枕无忧的时候。
尤其是想到儿子贾环此刻还在宫中参与机要议事,不知面对何等复杂的局面,他心中便难以完全放松。但他见众人高兴,也不便扫兴,只是默默坐在一旁,偶尔附和着笑笑。
暮色渐沉,贾府内依旧灯火通明,仆人们也因主家的喜悦而显得轻松许多,厨房准备了比往日更丰盛的晚膳。
贾环直至深夜方归,带着一身疲惫,面对家人的关切询问,也只简单说了句“一切安好,陛下仁厚”,便不再多言。府中的欢庆,终究无法完全驱散他眉宇间的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