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者”的存在及其主动阻碍“基盘修复”的行为,让案件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对手从一个隐藏的威胁,变成了一个 actively shaping the environment to suit its purposes 的主动攻击者。东南沿海的那座城市,以及身处其中的苏晓,仿佛被隔离进了一个精心准备的“无菌牢笼”。
专案组的策略必须更加精细和隐蔽。直接抓捕“工作室”成员很可能只会抓到一些被洗脑的边缘棋子,反而会惊动深藏不露的“编织者”。
陆时决定双管齐下:
一、 深度潜伏。增派经验丰富的卧底,设法接近“工作室”更核心的圈子,目标是获取关于“编织者”身份、联络方式或下一步计划的直接情报。同时,对所有已知的“新调律者”线上社群进行更深入的渗透和数据挖掘。
二、 逆向工程。集中技术力量,全力分析那股阻碍“修复”力量的人为干扰场。既然“编织者”能制造它,理论上就应该能找到其运作原理、能量源甚至控制节点。如果能找到方法削弱或中和这个干扰场,或许就能让“自然修复”力量重新流入该区域,打破这个“无菌牢笼”,甚至可能迫使“编织者”暴露。
三、 苏晓的“诱饵”定位。在确保苏晓绝对安全(至少是物理安全)的前提下,是否可以极其谨慎地、有限度地利用她作为“催化剂”或“接口”的特性,设下陷阱,引诱“编织者”或其手下采取行动,从而露出破绽?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计划,陆时将其列为最后手段。
工作重点再次转移到技术攻坚上。分析那股人为干扰场如同在解一道没有已知公式的数学难题。它的能量特征极其微弱,几乎与环境背景融为一体,但其“粘稠”、阻碍的特性又非常独特。
“鹰眼”和理论团队日夜不休,尝试了各种模型。他们发现,这种干扰场并非简单的能量屏障,更像是一种对“基盘”本身信息流的“定向污染”或“规则扭曲”。它在该区域创造了一个微小的、局部的“规则异常区”,使得代表“生机”与“修复”的自然信息流在此处被错误解读、无效化甚至被排斥。
“就像在河流中投入了一种特殊的染料,”“鹰眼”用了一个比喻,“这种染料本身不改变水流,但它让水中的某些‘营养物质’(修复信息)变得无法被河床(基盘)吸收。”
“能找到这种‘染料’的源头吗?”陆时问。
“很难。它似乎是弥散性的,遍布整个目标区域。但……理论上应该存在一个或多个‘发射源’或者‘锚点’,来维持这种弥散场的稳定和强度。”
寻找“锚点”成为了关键。技术团队开始对目标城市进行前所未有的、地毯式的超精细环境扫描,寻找任何能量或信息流的异常汇聚点或辐射源。
就在技术攻坚紧张进行时,卧底小组传来了一个令人振奋又不安的消息。
一名成功打入“工作室”核心圈的卧底报告,他受邀参加了一次更高级别的、只有少数几人参与的“内部研讨会”。在会上,一名被称为“导师”的核心成员(并非“编织者”本人)透露,他们正在筹备一个名为“晨曦计划”的项目。该项目旨在“筛选并邀请一批具备高度秩序潜质的优秀个体,共同构建新世界的雏形”。
而“晨曦计划”的启动,需要一个关键的“环境保障”——即目标区域必须达到足够的“信息纯净度”和“规则稳定性”。这名“导师”隐晦地提到,他们的一位“伟大的编织者”正在为此努力,并且“关键的共鸣器已经就位,只待最后的校准”。
“共鸣器”?卧底无法获取更多细节,但他记住了这个词。
“共鸣器……”陆时反复咀嚼着这个词,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了苏晓的档案。是她吗?她体内那段休眠的序列,就是所谓的“共鸣器”?
几乎同时,技术团队的扫描有了重大发现!他们在目标城市的地下管网系统深处,一个废弃多年的大型防空洞内,发现了一个极其隐蔽的、散发着与干扰场同源能量特征的装置!该装置并非传统的机械或电子设备,而是一个由某种生物晶体和奇异金属交织而成的、如同神经网络般的复杂结构,它正深深地“扎根”于地下岩层,仿佛在从地脉中汲取能量,并持续辐射着那种“规则扭曲”的干扰场!
找到了!一个干扰场的“锚点”!
“立刻组织突击队,秘密控制那个防空洞!注意,对方可能拥有我们未知的防御手段!”陆时下达命令。
然而,就在突击队即将出发的前一刻,负责监控苏晓的团队发来了最高级别的警报!
苏晓在家中突然陷入原因不明的昏厥!生命体征平稳,但脑电波活动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高度有序且不断自我复制的奇特模式!与她dNA中那段休眠序列的能量签名出现了短暂的、强烈的同步共振!
几乎在同一时间,技术部门监测到,目标城市上空的“基盘”干扰场强度,瞬间提升了数个量级!仿佛那个“共鸣器”被短暂激活了!
“是‘编织者’!”“鹰眼”脸色大变,“他在远程激活苏晓体内的序列!他在进行‘最后的校准’!‘晨曦计划’可能马上就要启动了!”
陆时的心沉到了谷底。他们还是晚了一步!对方显然也察觉到了他们的行动,提前发动了!
“突击队行动取消!立刻转为最高戒备!所有单位,准备应对‘晨曦计划’可能带来的未知影响!”陆时对着通讯器怒吼,“医疗组!不惜一切代价,确保苏晓的生命安全,尝试中断她脑部的异常活动!”
整个专案组瞬间进入战时状态。
然而,预想中的城市级灾难并未立刻发生。除了干扰场增强和苏晓昏迷外,城市依旧运转如常。
但所有人都知道,这或许是暴风雨前最后的宁静。
“编织者”的“晨曦计划”,到底是什么?被短暂激活的“共鸣器”苏晓,又在其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那个隐藏在幕后的“编织者”,终于要露出他的獠牙了吗?
“无菌牢笼”已然成型,而笼中的实验,似乎即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