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坛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心?》(粤语诗)

文\/树科

头脑有心,唔喺心哈

心脏有心,嘟唔系心嚟?

冚唪唥器官梗有心啦

佢哋冚唪唥嘟唔系心啫……

心道相同,道心相通

相融嘅心心道道

恰好嘅道道心心

德啊德啊,唔使褒扬嘅灵魂……

《诗国行》(粤语诗鉴赏集)2025.8.5.粤北韶城沙湖畔

解构 “心” 之奥义

——树科粤语诗《心?》的诗学阐释

文\/阿蛋

在汉语诗歌的长河中,“心” 始终是一个承载着丰富文化意涵与哲学思辨的核心意象。从《诗经》“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的情志坚守,到王阳明 “心即理” 的哲学建构,“心” 的内涵在千百年的文学与思想演进中不断被赋予新的解读。树科的粤语诗《心?》以极具地域特色的语言形式,打破了传统 “心” 意象的固化认知,通过层层追问与辩证思考,在器官与精神、具象与抽象的张力之间,构建起一座通往生命本质与道德自觉的诗性桥梁。本文将以文学鉴赏为根基,融合逻辑思维与传统诗学理论,从语言特质、意象建构、哲学内涵、文化传承四个维度,对《心?》进行深度剖析,探寻其在当代粤语诗歌创作中的独特价值与审美意义。

一、粤语语言的诗性激活:地域特质与表达张力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而方言诗歌则以其独特的语音韵律与文化记忆,为诗歌创作注入了鲜活的地域生命力。树科选择以粤语为创作载体,并非简单的语言选择,而是对诗歌表达边界的拓展与对地域文化基因的激活。在《心?》中,粤语的语音、词汇与语法特质,不仅成为诗歌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更塑造了诗歌独特的节奏与审美质感。

从语音层面来看,粤语保留了古汉语的入声韵,这使得诗歌在诵读时具有短促顿挫、铿锵有力的韵律美感。诗的开篇 “头脑有心,唔喺心哈 \/ 心脏有心,嘟唔系心嚟?”,“哈”“?” 作为粤语中常用的语气词,既带有口语化的亲切质感,又通过入声的短促收尾,形成了一种设问式的节奏张力。“唔喺”“嘟唔系” 的重复使用,在语音上形成了回环往复的韵律,如同传统诗歌中的叠字、叠句,既强化了 “否定” 的语义,又让诗歌在诵读时具有音乐般的节奏感。这种语音韵律与诗歌内容的高度契合,使得读者在听觉体验中便能感受到诗人对 “心” 的质疑与追问,为诗歌的思辨氛围奠定了基础。

从词汇与语法层面来看,粤语中大量独特的方言词汇与语法结构,为诗歌的意象表达提供了更精准、更生动的载体。“冚唪唥” 作为粤语中 “全部、所有” 的意思,相较于普通话的 “全部”,更具口语化与形象化的特质,它仿佛能让读者看到诗人将 “头脑”“心脏” 等器官一一罗列、尽数否定的画面,增强了诗歌的具象感与画面感。而 “嘟唔系心啫” 中的 “啫”,作为粤语中表示 “而已、罢了” 的语气词,既带有一种轻描淡写的否定,又暗含着诗人对世俗认知的不屑,这种复杂的情感态度,通过一个简单的语气词便得以精准传达,展现了粤语词汇在情感表达上的细腻性与丰富性。

此外,粤语的语法结构也为诗歌的思辨表达提供了便利。在普通话中,表达否定通常需要 “不是”“并非” 等词汇,而粤语中的 “唔喺”“唔系” 则更为简洁,且在句中的位置更为灵活,这使得诗歌的句式结构更加自由,能够更好地适应思辨过程中层层递进的逻辑需求。诗的前四句以 “…… 有心,唔喺 \/ 心……” 的句式反复出现,形成了一种排比式的追问,这种句式结构的重复与变化,既符合逻辑思维的递进性,又让诗歌在形式上具有对称美与秩序感,体现了诗人在语言形式与思想内容之间的精妙平衡。

树科对粤语的运用,并非是对地域语言的简单堆砌,而是将粤语的语言特质与诗歌的审美需求、思想内涵深度融合。他通过粤语激活了地域文化的记忆,让诗歌具有了鲜明的文化身份标识;同时,又借助粤语的表达优势,拓展了诗歌的思辨空间与情感维度,使得《心?》在语言层面便展现出独特的诗性魅力。这种方言诗歌的创作实践,不仅丰富了当代汉语诗歌的生态,更为传统文化在现代诗歌中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二、“心” 之意象的解构与重构:从具象器官到精神本体

“心” 是中国文学与哲学中的核心意象,但其内涵在不同的语境中往往存在差异。在传统医学语境中,“心” 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主血脉、主神志;在文学语境中,“心” 则更多地指代人的情感、思想与精神世界;而在哲学语境中,“心” 又常被视为宇宙万物的本源或道德伦理的根基。树科的《心?》正是从对 “心” 的具象认知出发,通过层层解构,最终实现了对 “心” 的精神本体的重构,展现了诗人对 “心” 之意象的深刻思考与独特解读。

诗的开篇,诗人便将矛头指向了人们对 “心” 的世俗认知:“头脑有心,唔喺心哈 \/ 心脏有心,嘟唔系心嚟? \/ 冚唪唥器官梗有心啦 \/ 佢哋冚唪唥嘟唔系心啫……” 在这里,诗人明确否定了 “头脑”“心脏” 等器官与 “心” 的等同关系。从逻辑思维的角度来看,诗人采用了 “列举 — 否定 — 归纳” 的论证方式:首先列举 “头脑”“心脏” 等人们通常认为与 “心” 相关的器官,然后逐一否定它们作为 “心” 的合法性,最后归纳出 “所有器官都不是心” 的结论。这种论证方式清晰明了,具有极强的逻辑性,让读者能够迅速跟上诗人的思辨节奏,从而对传统的 “心” 认知产生质疑。

从文学鉴赏的角度来看,诗人对 “心” 的解构过程,其实是对 “心” 之意象的去蔽过程。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将 “心脏” 与 “心” 等同,认为心脏的跳动便是生命与情感的象征;或将 “头脑” 与 “心” 关联,认为头脑的思考便是心灵的活动。这种认知将 “心” 局限在了具象的生理器官层面,消解了 “心” 所承载的精神与文化内涵。诗人通过反复的否定,打破了这种固化的认知,让 “心” 从具象的器官中解放出来,为其赋予更广阔的解读空间。这种解构并非是对 “心” 的否定,而是对 “心” 的重新定义的开始,它如同剥洋葱一般,一层层剥去 “心” 的外在表象,让 “心” 的本质逐渐显露。

在完成对 “心” 的解构之后,诗人笔锋一转,进入了对 “心” 的重构阶段:“心道相同,道心相通 \/ 相融嘅心心道道 \/ 恰好嘅道道心心 \/ 德啊德啊,唔使褒扬嘅灵魂……” 在这里,诗人引入了 “道” 与 “德” 的概念,将 “心” 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核心范畴关联起来,从而实现了对 “心” 的精神本体的建构。从 “心道相同,道心相通” 可以看出,诗人所理解的 “心”,并非孤立的个体情感或思想,而是与 “道” 相契合的精神存在。“道” 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最高范畴,它既是宇宙万物运行的规律,也是人类社会的道德准则。“心道相同” 意味着 “心” 与 “道” 具有同一性,“心” 的活动应当遵循 “道” 的规律,“道” 的内涵也应当通过 “心” 来体现。

“相融嘅心心道道 \/ 恰好嘅道道心心” 则进一步阐述了 “心” 与 “道” 的关系。这里的 “心心道道”“道道心心” 并非简单的文字重复,而是对 “心” 与 “道” 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生动描绘。“相融”“恰好” 等词汇,表明 “心” 与 “道” 的融合并非是勉强的拼凑,而是自然而然、恰到好处的契合,这种契合是一种理想的精神境界,也是诗人所追求的生命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心” 不再是孤立的个体存在,而是与宇宙万物、人类社会相连接的精神纽带,它既承载着个体的情感与思想,又蕴含着宇宙的规律与道德的准则。

最后一句 “德啊德啊,唔使褒扬嘅灵魂……” 则将 “心” 的内涵进一步聚焦到 “德” 的层面。“德” 是 “道” 的具体体现,是人类社会的道德规范与个体的道德品质。诗人将 “德” 与 “灵魂” 关联,表明 “心” 的本质其实是 “德” 的载体,是灵魂的核心。“唔使褒扬” 则体现了诗人对 “德” 的态度:真正的 “德” 并非是为了获得他人的褒扬,而是一种内在的道德自觉,是灵魂的自然流露。这种观点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 “君子慎独”“立德” 思想不谋而合,展现了诗人对传统道德文化的认同与传承。

从解构到重构,诗人完成了对 “心” 之意象的全新解读。在这个过程中,“心” 从具象的器官转变为与 “道”“德” 相契合的精神本体,其内涵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与提升。这种解读既符合中国传统哲学的思想脉络,又融入了诗人的个人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敏锐的思辨能力。

三、哲学内涵的诗性表达:传统思想的现代回响

诗歌不仅是情感的抒发,更是思想的载体。《心?》作为一首具有深刻思辨性的诗歌,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内涵。诗人通过对 “心” 的追问与解读,巧妙地融入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儒家、道家思想,同时又结合现代社会的认知特点,形成了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哲学思考,展现了诗歌在哲学表达上的独特魅力。

从儒家思想的角度来看,诗人对 “心” 与 “德” 的关联,与儒家的 “仁心”“本心” 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儒家创始人孔子提出 “仁” 是最高的道德准则,而 “仁” 的核心便是 “爱人”,这种 “爱人” 的情感便源自于 “心”。孟子进一步提出 “本心” 的概念,认为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些 “本心” 便是 “仁、义、礼、智” 的根源。在《心?》中,诗人提出 “德啊德啊,唔使褒扬嘅灵魂”,将 “德” 视为 “心” 的本质、灵魂的核心,这与儒家将 “心” 视为道德根源的思想是一致的。诗人认为真正的 “德” 是内在的道德自觉,无需外在的褒扬,这种观点也与儒家强调的 “内省”“慎独” 思想相契合。儒家主张通过自我反省来提升道德修养,做到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坚守道德准则,这与诗人所描绘的 “唔使褒扬嘅灵魂” 的境界是相通的。

从道家思想的角度来看,诗人对 “心” 与 “道” 的关系的阐述,体现了道家 “道通为一”“天人合一” 的思想。道家创始人老子提出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认为 “道” 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宇宙万物的运行都遵循 “道” 的规律。庄子则进一步提出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的 “天人合一” 思想,主张人与自然、宇宙相融合。在《心?》中,“心道相同,道心相通” 便是对 “天人合一” 思想的诗性表达。诗人认为 “心” 与 “道” 具有同一性,“心” 的活动应当与 “道” 的规律相契合,这与道家主张的人应当顺应自然、遵循 “道” 的规律的思想是一致的。“相融嘅心心道道 \/ 恰好嘅道道心心” 则描绘了 “心” 与 “道” 相互融合、浑然一体的境界,这种境界与庄子所追求的 “逍遥游” 的精神境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对精神自由与生命本质的追求。

除了对传统哲学思想的传承,《心?》的哲学内涵还具有鲜明的现代性。在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理性主义的盛行,人们往往更注重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而忽视了对主观精神世界的探索。“头脑有心”“心脏有心” 的认知,其实便是现代科学理性对 “心” 的解读,它将 “心” 局限在了生理与认知的层面,消解了 “心” 的精神内涵。诗人通过对这种认知的否定,呼吁人们重新关注 “心” 的精神本质,这无疑是对现代社会过度理性化、物质化的一种反思与批判。在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着诸多的精神困境,如孤独、焦虑、迷茫等,这些困境的根源往往在于人们对 “心” 的忽视,对精神世界的迷失。诗人通过对 “心” 的重构,将 “心” 与 “道”“德” 关联起来,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解决精神困境的思路:只有让 “心” 与 “道” 相契合,与 “德” 相融合,才能实现精神的充实与灵魂的安宁。

从逻辑思维的角度来看,诗人对 “心” 的哲学思考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诗人首先从现代科学对 “心” 的认知出发,通过否定的方式指出其局限性;然后引入传统哲学中的 “道” 与 “德” 概念,为 “心” 的解读提供新的视角;最后将 “心” 定义为与 “道”“德” 相契合的精神本体,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思辨过程。这种思辨过程既符合逻辑思维的递进性,又体现了诗歌的跳跃性与想象力,使得哲学内涵的表达既深刻又富有诗性。

《心?》中哲学内涵的诗性表达,不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传统哲学素养,也体现了诗人对现代社会的深刻洞察。它让传统哲学思想在现代诗歌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同时也为现代读者提供了一种思考生命、探索精神世界的方式,展现了诗歌在传承文化、启迪思想方面的重要作用。

四、文化传承与诗学创新:粤语诗歌的当代价值

在当代汉语诗歌创作中,地域文化的传承与诗学形式的创新始终是诗人关注的重要议题。树科的《心?》以粤语为载体,将中国传统的 “心” 文化、哲学思想与现代诗歌的创作手法相结合,既实现了对地域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又推动了粤语诗歌的诗学创新,展现了粤语诗歌在当代的独特价值。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心?》是对粤语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双重传承。粤语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岭南地区独特的历史记忆、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然而,在全球化与普通话推广的背景下,粤语文化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危机。树科选择以粤语创作诗歌,不仅是对粤语语言的保护与传承,更是对岭南文化的坚守与弘扬。《心?》中大量的粤语词汇与语法结构,如 “冚唪唥”“唔喺”“嘟唔系” 等,让读者在阅读诗歌的过程中感受到粤语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增强对粤语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同时,诗歌中对 “心”“道”“德” 等传统概念的解读,也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心” 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文学、哲学、医学等多个领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识。诗人通过对 “心” 的解构与重构,让 “心” 文化在现代诗歌中得到了新的诠释与传播,从而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

从诗学创新的角度来看,《心?》在诗歌的形式、意象与表达手法上都展现出了鲜明的创新意识。在诗歌形式上,诗人打破了传统格律诗的格律限制,采用了自由体的形式,句式长短不一,节奏灵活多变,既适应了粤语的语言特质,又符合现代诗歌的表达需求。同时,诗歌中大量的语气词、口语化词汇的运用,让诗歌具有了鲜明的口语化风格,这种风格打破了传统诗歌的典雅与庄重,让诗歌更加贴近生活、贴近读者,增强了诗歌的亲和力与感染力。在诗歌意象上,诗人对 “心” 意象的创新解读,打破了传统 “心” 意象的固化认知,为 “心” 意象赋予了新的内涵与外延。传统诗歌中的 “心” 往往与情感、思念、忧愁等相关,而《心?》中的 “心” 则被赋予了哲学的深度与精神的高度,成为与 “道”“德” 相契合的精神本体,这种创新不仅丰富了 “心” 意象的内涵,也拓展了诗歌的意象空间。在表达手法上,诗人将逻辑思辨与诗性表达相结合,既展现了极强的逻辑性,又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与感染力。诗歌的前四句采用逻辑论证的方式,对 “心” 的认知进行解构;后四句则采用诗性的语言,对 “心” 的本质进行重构,这种逻辑与诗性的融合,让诗歌既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又具有独特的审美魅力,展现了现代诗歌在表达手法上的创新。

《心?》的创作实践,为粤语诗歌的当代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它表明粤语诗歌不仅可以传承地域文化,还可以承载深刻的思想内涵与哲学思辨;不仅可以采用传统的诗歌手法,还可以融合现代的创作理念与表达形式。在当代社会,地域文化的多样性与传统文化的传承越来越受到重视,粤语诗歌作为地域文化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当代价值不仅体现在文化传承与诗学创新层面,更体现在对地域文化认同的建构与对汉语诗歌多样性的丰富上。

从地域文化认同建构的角度来看,《心?》通过粤语语言与岭南文化特质的融合,为岭南地区的读者构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是个体对所属文化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它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心理基础。对于岭南地区的读者而言,粤语是他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语言,是他们文化记忆与情感联结的重要载体。《心?》中使用的粤语词汇与语法结构,如 “冚唪唥”“唔喺” 等,能够唤起读者的地域文化记忆,让他们在阅读诗歌的过程中感受到强烈的亲切感与归属感。这种亲切感与归属感,正是地域文化认同形成的重要前提。同时,诗歌中对 “心”“道”“德” 等传统概念的解读,也让岭南地区的读者在地域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建立起了紧密的联系,从而形成了更为广阔的文化认同。这种文化认同的建构,不仅有助于增强岭南地区文化的凝聚力与影响力,也有助于推动岭南文化与其他地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促进中华文化的整体发展。

从汉语诗歌多样性丰富的角度来看,《心?》作为一首优秀的粤语诗歌,为汉语诗歌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汉语诗歌的发展历来是多元的,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诗歌都有着独特的风格与特色。然而,在当代汉语诗歌创作中,普通话诗歌占据了主导地位,方言诗歌的发展相对滞后,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汉语诗歌的多样性。《心?》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局面,它以粤语为载体,展现了方言诗歌的独特魅力与艺术价值,让更多的读者认识到方言诗歌的重要性。同时,《心?》在诗学形式与思想内涵上的创新,也为汉语诗歌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它表明,汉语诗歌不仅可以用普通话创作,也可以用方言创作;不仅可以表达情感,也可以承载深刻的哲学思想。这种多元的创作实践,有助于丰富汉语诗歌的内涵与形式,推动汉语诗歌向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此外,《心?》的当代价值还体现在其对文化传播的推动作用上。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传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粤语作为一种重要的方言,不仅在岭南地区广泛使用,在海外华人社区也有着广泛的影响。《心?》作为一首用粤语创作的诗歌,其传播范围不仅局限于岭南地区,还可以通过海外华人社区传播到世界各地。通过《心?》的传播,不仅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粤语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也可以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诗歌的独特魅力。同时,《心?》在传播过程中,也可以与其他国家的诗歌进行交流与对话,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推动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发展。

五、结语:“心” 之奥义的当代启示

树科的粤语诗《心?》以其独特的语言形式、深刻的意象建构、丰富的哲学内涵与重要的当代价值,成为当代粤语诗歌创作中的一部佳作。通过对《心?》的诗学阐释,我们不仅深入了解了这首诗歌的艺术魅力与思想深度,也对粤语诗歌的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心?》中对 “心” 的解构与重构,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认识 “心” 的视角。它让我们认识到,“心” 并非仅仅是具象的生理器官,更是与 “道”“德” 相契合的精神本体。在当代社会,人们往往过于关注物质生活,忽视了精神世界的建设,从而陷入了精神困境。《心?》中所倡导的 “心道相同,道心相通”“德啊德啊,唔使褒扬嘅灵魂” 的思想,为我们解决精神困境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只有注重精神世界的建设,让 “心” 与 “道” 相契合,与 “德” 相融合,才能实现精神的充实与灵魂的安宁,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坚定。

同时,《心?》作为一首粤语诗歌,其创作实践也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它表明,方言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文化价值,应当得到更多的关注与支持。在未来的诗歌创作中,我们应当鼓励更多的诗人运用方言进行创作,挖掘方言的语言特质与文化内涵,推动方言诗歌的发展。同时,我们也应当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与生命力,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总之,树科的粤语诗《心?》不仅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更是一部承载着文化记忆与哲学思考的精神载体。它以其独特的方式诠释了 “心” 的奥义,为当代人提供了重要的精神启示,也为粤语诗歌的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未来的岁月里,我们应当继续关注《心?》这样的优秀作品,深入挖掘其艺术价值与思想内涵,让它们在当代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类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墨坛书屋推荐阅读:末世重生:我觉醒了双系统?最豪赘婿陆枫纪雪雨我在古代逃荒路上如鱼得水万界独尊玄天战尊傲气凌神教授家的小姑娘恶毒女配不按剧情走从火影开始卖罐子阴神司探登高者寡六零:老太搞事业,养崽崽日常相公失忆后,医妃带空间养崽穿书女配和未婚夫恋爱的甜甜日常官道之1976军阀:从县长开始征伐天下星际毛绒绒陆沉周若雪无删减完整版拜师九叔之我在民国当军阀小公爷,夫人带前世记忆重生救府末世金丝雀到年代文的摆烂人生带雨梨花祁同学,真的不继续追了吗重生四岁小玄师,别怪我无情以大针蜂开局的异世界宝可梦之漫威:搞笑角色摆烂日常超神:我真不想成神!快穿:我修仙回来了,渣渣速退恃娇宠宫廷双姝:权谋与情丝剑道初心女尊:当白切黑皇女遇上土匪郎君庶女发癫日常肖靖堂升职记窝囊女婿三年被瞧不起岳风柳萱崩坏:终末之诗变成动物后才知道摆烂有多香暗恋,你是我的遥不可及远古时代的悠闲生活叫你当炮灰,你转身毒翻全场?和死对头影帝穿越古代逃荒赢麻了斩神:转生黄泉,践行虚无之路!玄学大佬驾到,万千恶鬼瑟瑟发抖恶毒女配一心求死原神获得造物主系统的诸天之旅陶园田居,悠闲的山村生活修真需要高科技摸金校尉:大赦天下别人啃老我啃小,我的儿子是大佬国运:失忆的我要扮演张麒麟
墨坛书屋搜藏榜:萌宝被抛弃后:被全国兵哥哥宠哭养猪小能手穿七零首长见面要毁婚?后来被钓成翘嘴盗墓:开局探索金国大将军墓甜!漂亮军嫂海岛寻夫后被宠上天绝世邪神奥特:黑暗洛普斯的奇妙冒险!雷符当纸抽用,我还怕你红白撞煞吗?离婚当夜,被豪门继承人搂着亲王妃强势回归,被休摄政王追妻忙救命,霍爷的小傻妻野又撩我的老领导是李云龙天地道君要回家神豪系统之打造奢华娱乐帝国尸兄:从葫芦娃到尸皇仙子毋燥,我拚老命也要解你情毒在团内当团宠的一天我以前好像很厉害龙族:开局拐走夏弥自创超凡体系你好!亲爱的小狼!从开始的左道生涯[综]万界旅行社医妃入怀,王爷你就宠她吧八零偏执大佬的娇软白月光新时代的女奥特2被甩后,嫁给了他死对头蜡笔小新:我的校园青春仙路漫漫吾终将问鼎!悍姐好种田替嫁残疾大佬后他站起来了崩坏:带着女武神写二创盗墓同人之换个姿势穿小哥女主重生后,每天都想锤人正阳门下:东南亚之主魔道少主的我,功德成圣了靖康物语之塞北帝姬泪那夜后,糙汉霍总跪哄孕吐小甜妻春日云烟直男穿进ABO靠装A升级美貌呆萌女撩了臭屁腹黑影帝神起在风华我与你不止于此鬼灭:琉璃化雪安陵容重生之我一胎俩宝了大秦:开局炼制百万傀儡阴兵极品废柴召唤师萌娃分配主神解约回国后,归国爱豆的巅峰之路接受封印吧,仙子萌学园之复活之战
墨坛书屋最新小说:密统帝国寻龙纪:逆时追秦全职法师觉醒召唤系我靠神级地图挖矿闯秘境四合院:悟性逆天,云爆白象猫的一千零一梦这个书生有杀气燕云望:后周与辽的未战之盟死者热线:罪犯克星成警局团宠在仙界普及反诈APP都市魔尊:我的玉佩通神魔通天遗卷重生之我在三国当谋主混沌三脚神鼎陆方和他的小伙伴们我,嬴政,带领逆臣开创新世原始征途:从龙图腾开始我,酒吧老板,被迫营业捉鬼玄麟照夜这系统比我还老六?重生兵王归来:从士兵突击开始从成为妖道开始一个中年工地佬的重生日常西幻:我在异界打造最强军队栀兰和她的儿女们深海缉恋天幕:太子聊天室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人间微尘起波澜死亡骑士,无限序列我是陈默,竟然穿越成了李世明开局废柴,靠肌肉硬刚修仙界我的幸运值负亿点逆天改命祁同伟,无限进步!凡人修仙之丹剑传奇荆棘中的常春藤废材逆天大小姐,她不讲武德暴君读心后,我靠崽躺赢乃翁,大唐中兴了!灵气复苏:第一个金丹修士不朽:重生镇万界再制裁,毒枭全变机枭了凌云重塑记:从废徒到仙途清朝小说集消失的我女神族统治蓝星,我竟是她们的王快穿:心机宿主又在套路正缘万倍返利:开局收徒混沌道体开局手搓金乌,这大明画风不对啊我在后宫开冥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