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军所用盾牌五花八门,有铁制的,也有木头或藤条编织的,根本无法抵挡如此近距离的火器打击。
叛军虽也有弓弩,虽能勉强达到射程,但由于采用抛射方式,杀伤力大减。箭矢落在左卫军精良的铁甲上,大多只是轻轻弹开,难以穿透。
左卫军配合默契,装备精良,在李松平的调度下稳如磐石,再次将叛军压制。
屈勤七见势不妙,立即派出十几名亲信分头传达命令。若再不收拢兵力,局势将彻底失控。
只有将所有人集结起来,才有一战之力,才有可能撑到建州援军到来。
叛军打算集中兵力与李松平决一死战,而李松平也在调动部队。
他以虎贲军与神机营为骨干,布成环形阵势,控制整个城区,并逐步收缩包围圈,意图将叛军一网打尽。
他还把骑兵部署在宽阔平坦的街道上设伏。
由于事发突然,时间不长,叛军活动范围有限,主要袭击了当地的富户与商贾。
在屈勤七的严令之下,叛军迅速向主阵地靠拢。
孙贤等人看到己方人数不断增加,胆气重又高涨起来。
对面的李松平最多不过千余人,而他们却有两千多人。
只要豁得出去,短时间内想消灭他们几乎是天方夜谭。
在这些将领的鼓动之下,叛军士气高涨,嘶吼着朝左卫军发起冲锋。
对于李松平及部下而言,这正是他们最期待的情形。
那些畏首畏尾、贪生怕死之人反倒难以歼灭。
面对这种密集冲锋,正好符合陛下常提到的“排队打靶”。
李松平再次祭出让蒙古人都胆寒的利器——流光神机箭。
一轮火箭齐发,箭矢所至之处,叛军倒下一片,炸死、烧伤者不计其数。
这些叛军虽然见过火器,却不熟悉,更从未装备和使用过。
并非朝廷故意偏心或有贪腐之徒克扣军备,而是辽地之人自身不愿接受。
熊廷弼曾向朱由校上奏,明确指出这一点:辽人排斥火器,也无心研习。
在他们眼中,火器不过是根烧火棍,远不如弓箭与马刀来得趁手。
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部分源自李成梁父子。
当年的辽东铁骑威震一方,被誉为天下最强之师。
每位辽将都梦想拥有这样一支部队,像李家父子那样纵横疆场。
因此,在他们看来,火器纯属多余。
唯有威力强大、射程极远的大将军炮与红夷大炮才配得上他们的目光。
戚家军常用的佛郎机炮与虎蹲炮这类轻型火器,在他们看来根本不值一提。
人一旦做出选择,就必须承担相应的后果。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铁律。
流光神机箭再次用实战结果证明,羽林军装备它是明智之举,朱由校的决定没有错。
在左卫军防线的前方,遍地都是叛军的尸首,许多重伤者躺在地上痛苦哀嚎。
此时,李松平的合围策略也已完成,叛军的退路被彻底切断。
叛军目睹这一情形,士气早已崩溃,战意全无。
见敌军士气低迷、犹豫不决,左卫军中一名千总骑马走出盾阵,朝着对面高声喊话:
“将军有令,放下武器、脱下盔甲,跪地投降者,可保全性命;若敢顽抗,天兵必诛之,三族难逃!”
话音未落,对面便传来金属砸在地上的声响。
不一会儿,这种声音接连不断,宛如某种乐器在演奏,令人心情畅快——当然,这仅限于平叛一方的左卫军而言。
将领孙贤、屈勤七等人气急败坏,却也无计可施。
军心已散,想要扭转败局,除非天神下凡相助。
他们彼此对望一眼,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深深的恐惧,却仍强作镇定。
他们心知肚明,即便投降,李松平也不会饶他们性命,更不用说京城那位年轻的皇帝了,必会让他们死无全尸。
于是,他们决定背水一战。
孙贤站在一辆平板车上高声疾呼:
“弟兄们,千万别上他们的当!谋逆造反是灭门大罪,你们现在放下兵器,不过是待宰的羔羊,迟早一死,毫无分别!”
胆小怕死的谢斌也连忙附和:
“没错,弟兄们,绝不能相信他们的话。现在拿起武器,我们齐心协力,一定能杀出城去,到时海阔天空,谁也管不了我们!”
他们焦急地环顾四周,渴望有人能挺身响应。
可过了许久,除了他们各自的亲信家丁在旁支持外,叛军阵营中其他人依旧沉默无声。
虽然众人也明白投降未必能活命,但眼下除了听从他们的,别无选择。
一名左卫军将领向前几步,厉声喝道:
“逆贼,别再做无谓的挣扎了,放下武器,投降便可免死,何必做那无主孤魂!”
孙贤等人恼羞成怒,趁着身边已经放下武器的叛军毫无防备,当场砍杀了三人泄愤。
这一举动连他们自己的心腹都惊呆了,这分明是在断绝最后的退路。
孙贤气急败坏地吼道:
“拿起武器,谁敢不从,今日便死在此地!”
就在这时,左卫军一名将领趁势高声喊道:
“取叛军首级者,可赎死罪!”
此令一出,局势立刻大乱。
早就存有异心之人纷纷捡起地上武器,朝着那些被亲信护卫的将领冲去。
这些叛军中不少人原是将领家仆,谢斌见状怒不可遏,破口大骂:
“你们这群忘恩负义的东西,老子养你们这些年,就换来今日背叛?”
话音未落,背后猛然一痛,一杆长枪穿透铁甲刺入血肉,疼得他惨叫连连。
他急忙拉过两人挡在身后,继续高声呼喝:
“快看后面,有人冲过来了,还不快杀过去!”
可惜这些将领垂死挣扎毫无意义。
街道狭窄,四周早已被左卫军团团围住,更有人数众多的叛军临阵倒戈。
不到半炷香时间,孙贤、屈勤七等主谋皆被乱刀砍死,尸身残缺不全。
众人皆知凭首级可免死罪,头颅既然难求,便争抢四肢。
凡是叛军身上之物,皆成珍宝。
谢斌等几个胆怯之将见突围无望,在极度恐惧中放下武器投降。
李松平未下令处决,而是命锦衣卫押往府衙。
这几人尚有大用。